生活 > 投資理財 > 正文

手機上網節省流量的十三大訣竅

算不清的流量

在手機上網流量這件事上,要想算得明明白白真的不那麼容易。

手機上網要多少錢?

撥打中國移動的客戶服務熱線10086,服務專員會用甜美的嗓音告訴你:「手機上網,每KB流量收費0.01元。」如果你對KB沒概念,再追問一句,還是那個甜美的嗓音也會告訴你:「1KB=512個漢字,1M=1024KB,1G=1024M。」數據雖然簡單明了,然而如果具體到實際操作,打開一個網頁多少流量,下載一首歌曲多少流量,點擊一幅圖片多少流量,更新一條微博多少錢,聊一個小時QQ多少流量,玩一盤手機遊戲又要多少流量……如果你繼續追問10086,得到的回覆只會有一句:「具體要根據網頁和文件的大小確定。」512個漢字0.01元,聽起來這價格也還挺平易近人。絕大部分用戶便因此放心地踏上了親身體驗的過程。手機上網能幹什麼?看新聞,查資料,上論壇,聽音樂,發微博,在線閱讀,聊QQ,用飛信……在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後,得到了關於手機上網流量的重要數據

現在,你還會覺得0.01元/KB的價格平易近人嗎?你還會覺得「1KB=512個漢字,1M=1024KB。」很耐用嗎?每KB一分錢,聽起來少,算起來嚇人。

套餐下的套

這時,你也許會想到一種節約手機上網費用的方法:營運商提供的流量套餐。5元/月包30M,10元/月包50M,20元/月包150M,100元/月包2G……沒錯,如果你選擇了手機上網,流量套餐必不可少,然而,它又真的能幫你省錢嗎?

被風潮吸引,嘗試手機上網,月底發現,多了幾元十幾元的流量費用;

為省話費,辦理了5元30M的流量套餐,底氣足了,上網也就多了,原來的套餐也就漸漸不夠用了;

套餐升級,從每月5元30M,到10元70M,再到20元150M,此時,用手機上網已經成為習慣;

手機通訊從2G到3G的進化中,更換了智慧型手機,看電影,玩遊戲,眾多功能都要依賴無線網絡,於是原來以M為單位的套餐顯得單薄了,100元2G的套餐,那不是必要,而是必需的選擇……

這是一個手機網民典型的成長路線,習慣與費用的矛盾中,套餐檔次不斷提升,在流量的糾結中越陷越深。這就是套餐下的套,給你優惠,幫你養成手機上網的習慣,最終刺激消費不斷升級。

關於套餐,還有一些潛規則。以中國移動動感地帶一款月租費為12元的資費套餐為例,套餐內含有20M的GPRS流量,然而你在月終時,卻很可能發現,儘管上網流量沒有超出20M,卻依然有0.01元/KB的流量計費。原因在於,這些包含在手機資費套餐內的流量,僅限於在本地使用,漫遊時則需要單獨計費。而這些附加條款,在你辦理資費套餐時難免不被忽視。

在營運商的「培養」下,開通了手機上網流量套餐的用戶都會陷入一種矛盾的循環:要不是擔心流量超出套餐上限,到了下半個月,每用手機上網就戰戰兢兢,最終只能更換更高級別的套餐;要不就是升級之後套餐流量用不完,包月使用費中,總有一部分給營運做了貢獻。套餐下的套,是營運商市場手段與用戶心理之間的一場博弈。

流量黑洞

潛規則一:流量數據延時統計

收到流量即將超出套餐限制的提醒,即關閉了手機上網功能,結果查詢話費時,發現仍多出了166M。目前系統對手機上網流量的統計,有延時的可能,而原因是「技術問題」。用戶查詢上網流量時,得出的很可能是早已「過期」的結果,從而未對自己手機上網的使用加以限制,造成更多的流量消耗;對於大多數預付費用戶,由於流量統計的延時,系統在已經欠費的情況下仍未對用戶進行停機,直到停機時,已經造成了較高的欠費額度。

潛規則二:自動更新偷跑流量

智慧型手機的一大特色,便是可以下載眾多的應用軟體,而這些應用程式中,很多帶有自動更新功能。軟體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自動更新,流量就這樣偷偷溜走。

來自營運商方面的回覆是,這是軟體用戶自身手機使用知識的欠缺造成的,只需要關閉自動更新,或是在不使用時關閉手機的無線網絡即可避免。

然而具體操作中,真的就那麼簡單嗎?很多手機應用程式都附加有開機自動更新功能,以一款名為「熊貓看書」的閱讀軟體為例,明明關閉了自動更新功能,但每次開機時,軟體仍會進行後台自動更新。而一些「單機版」的手機遊戲,雖然在使用時不需要接入WAP網絡,但軟體本身卻具有自動更新功能。還有些手機本身系統便會自動更新,以htc G6手機為例,即使用戶不上網,系統和軟體自動更新每月便要耗費近30MB的流量。不管責任在於營運商還是軟體提供商,一個事實是,營運商對於這種自動上網,自動更新,總是持「不拒絕」原則的。一份《中國電信C+W手機上網業務範圍》中明文規定:C+W手機開機後,會自動進行無線網絡搜索,只要用戶「確認(或不拒絕)」,便自動接入營運商的數據網絡。而從中國聯通內部的無線增值業務管理辦法上也看到,在與SP的合作中,產生的通信費和功能費均不參與分成,也就是說,軟體更新帶來的流量收入,全部歸營運商所有。也許正是因為如此,GPRS相關服務,在營運商處屬於專門的「扶持業務」。

潛規則三:你不知道的計費通道

有多少手機網民知道,中國移動除了 GPRS和WLAN網絡通道外,還另外有一個CSD網絡通道17266撥號上網?CSD通道是手機上網技術發展早期的一種網絡模式,至今一直與GPRS並存。在GPRS網絡覆蓋不全或無法連接時,用戶繼續使用手機上網業務,手機終端便自動從GPRS網絡跳到CSD通道,通過17266撥號方式連接移動網際網路,從而產生17266費用。

與GPRS上網以流量計費不同,17266撥號上網以上網時間計費,每分鐘0.15元。這一費用不包含在任何上網套餐內。尤其對於沒有關閉手機網絡習慣的用戶而言,一旦無意中進行了撥號上網,這種以時長計費的方式無疑是費用的殺手。

潛規則四:免費服務「附加」流量

針對手機上網,營運商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附加服務。「手機衝浪」便是很多2G用戶都使用過的服務,它其實是一種模擬瀏覽器,使普通使用WAP的上網手機即可訪問網際網路站點。這一服務免申請,不收費,只需通過「衝浪」頁面上的連結,便可訪問相關網際網路網站。如果你選擇了通過「網上衝浪」瀏覽網頁,會比直接打開原頁面需要多消耗少則幾KB,多則十幾 KB的流量。而對於些被「附加」的流量,營運商顯然是至少未盡到告知義

被促銷綁架

「推出合理的資費套餐有效拓展市場,推行業務捆綁服務,採用『月租費+話音+數據業務使用費』的資費模式。」業務捆綁是營運商培養用戶手機上網習慣時最常用的手段。在各營運商的終端營業廳,記者也發現,市場幾乎已經沒有不含手機上網包月的資費套餐。「辦套餐送手機」是另一種極具吸引力的一種促銷手段,用戶想要免費拿到手機,必須辦理較高額度的資費套餐,其中便包括了上網的流量,而目前各營運商的定製機,絕大部分都或多或少預裝了帶有自動更新功能的程序。用戶開通的套餐,對營運商而言絕不意味著是營銷的終點。進行「二次促銷」,刺激消費升級的手段也被營運商們充分運用。例如聯通用戶的系統積分,便可以用來在IPHONE的軟體商店APP STORE里下載遊戲及其他軟體、程序,程序的下載、更新,無疑都貢獻著巨大的流量。PUSH技術也給營運商們提供了新的促銷通道。這樣的情況也許每個手機用戶都曾遇到:某一天,你會收到營運商,或是某個朋友發來的簡訊,裡面附帶有某個WAP網站的連結,點擊連結即可自動啟動手機上網進入該網站。這便是 PUSH推送,這一技術讓流量消費已經如此「便捷」。基於PUSH技術,營運商們紛紛提供了「分享」服務,如在中國移動的移動夢網和「網上衝浪」平台上,用戶們只需針對某一內容點擊「分享」連結,輸入要分享的好友的手機號,系統便會自動向該好友發出一條含有內容連結的簡訊。PUSH正成為一種無孔不入的病毒營銷。

至於各種線上線下的活動,更是想方設法消耗著用戶的流量。在某營運商一份2011年的全國重點數據營銷方案中,看到了如下內容:在營運商即將開展的某校園線上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最激烈的角逐階段,「WWW平台關閉觀看連結,用戶可通過WAP PUSH獲取內容進行觀看」;而在投票環節上,來自WAP的投票將直接乘以10計入選手的總票數,最後的獎項設置中,更有「最瘋狂投票獎」,對WAP投票量排名第一的用戶給予話費獎勵。

這些潛規則之外的營銷手段,正充分激發著你消費流量的欲望。當然,這些你是可以拒絕的,只要你能經得起誘惑,只要你能戒掉營運商幫你養成的手機上網的習慣。營運商在流量上有多少利潤?雖然幾家營運商都未做過正面回應,但一個事實是,包月與非包月的流量價格相差甚遠。以某營運商一款100元的流量包月套餐來計算,該套餐包含2G流量,每KB的費用約為0.000095元,而該營運商非包月流量費用為0.01元/KB。成本有多少?至少誰都知道,以「世界上最賺錢公司」為首的營運商們,絕對不會賠本賺吆。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360doc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4/0419/389617.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