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中國文化 > 正文

組圖:漲知識!青史留名的七大錯字,看完驚呆了……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風情萬種、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寫錯字通常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沒文化,一種是太有文化。在中國許多著名景區的牌匾上都看到過「錯別字」。但是這樣的字背後都有它的歷史典故,錯得恰到好處,所以至今也無人說三道四,反成一段佳話。

最富哲理的錯字

 

網絡圖片

地點:江蘇揚州大明寺平山堂

錯字:「風流宛在」——「流」字少一點,「在」字多一點

典故: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邊的「風流宛在」匾額,出自清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歐陽修所作。原來,歷史大名人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在風情萬種、色藝雙絕的揚州美女石榴裙下曾弄出了不少韻事。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不言而喻,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極富哲理。

最令人叫絕的錯字

 

網絡圖片

地點:

山東曲阜孔府

錯字:

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上聯中的「富」字少上面一點,寶蓋頭成了禿寶蓋。下聯中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

典故:

原來錯字的妙處在於:「富」不出頭,意思是「富貴無頭」;「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則表示「文章通天」。兩個錯字,一下子就體現孔府這個非常門第的身份,不只沒有人說它是錯字,遊人明白後反而連連叫絕。

出現次數最多的錯字

 

網絡圖片

地點: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

錯字:在南京明太祖朱元璋的明孝陵上,有一個明孝陵保護碑,上面的「明孝陵」寫成了「眀孝陵」;在陵墓寶頂正南面的石砌牆體上有「此山明太祖之墓」七個字,其中的「明」也寫成了「眀」。前者是著名書法家武中奇的「有意錯」,後者則是民國初年所題,至於題者叫甚名已無從查考了,估計也是精通書法者。

典故:這兩個「眀」與少一點「魚」和多一橫「避」不同,「魚」、「避」那是皇帝創作,具有「合法性」,這個「眀」字則是非法的。但因為出自書法家之手,可以歸結為藝術字,或是書法體。「眀」這個錯字很有來歷,東晉大書法家王獻之著名的《洛神賦》貼中,「明」字便寫成了「眀」。

在清代,把「明」寫成「眀」的現象很多。清代文字獄很厲害,當時文人在許多場合都不敢直書大明王朝中的「明」,擔心惹禍,但又不能繞過此字,於是把「日」易為「目」,意思是「睜眼寫錯字」。另一種說法則相反,用「目」代替「日」是一種智慧,代表的是一雙慧眼。如武侯祠的「眀良千古」就是這用意,「明君之明重在能識人、識勢」,所以重「目」,而諸葛亮正是這樣有眼光的人。

其他「明」字:

網絡圖片

成都著名的武侯祠內也有,有塊匾額叫「明良千古」,其中的「明」就寫成了「眀」;新都的寶光寺有「光明世界」匾,上面的「明」字也寫成了「眀」;濟南市大明湖門牌上的「明」字,同樣寫成了「眀」。

最壯觀的錯字

 

網絡圖片

地點:秦皇島市山海關

錯字:天下第一關——「第」字竹字頭變草字頭

典故:此匾乃明代著名書法家蕭顯所書。其匾長5米多、高1.5米,每個字都是1米有餘,其大自不待言;它從東向西逐漸增大,在筆劃的處理上,把第一的「第」字改寫成草字頭的「苐」,使筆劃減少,視覺上的分量減輕,讓繁體的「關」字筆劃凝重、粗壯有力,牢牢地壓住似乎將要翹起的城樓西端。

字為楷體,筆力遒勁雄厚,與城樓規格渾然一體,給人以大關雄壯平穩感,堪稱古今巨作。

最刻骨銘心的錯字

 

網絡圖片

地點:西安碑林

錯字:碑林——「碑」字少一撇

典故:此匾出自清代著名愛國將領、禁菸英雄林則徐之手。林則徐成名于禁煙,也因禁菸而惹禍,遭到了怕戰派的誣陷,結果被道光皇帝革職,從重發往伊犁,效力贖罪。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七月,林則徐在赴伊犁、途經西安時,寫下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詩句。

就在寫下這詩句前,林則徐來到碑林,希望從前人的墨跡中尋找點人生的安慰和前進的動力,並認真寫下了「碑林」二字。有人認為這是他當時心境的自然流露:「碑」字頭上的一撇沒有了,寓意自己丟了烏紗帽。林則徐當時到底是不是這樣想的,已無從考證。

最有恩情的錯字

 

網絡圖片

地點:天津薊縣獨樂寺

錯字:報恩院——「院」字中「元」上的一橫沒了

典故:當年咸豐駕臨獨樂寺,當家的大和尚便想沾個榮耀,請咸豐為寺內四合院題寫個院名。咸豐也未客氣,即興寫下了「報恩院」三個字。但字寫好後,咸豐才發現自己「獻醜」了,最後一個「院」少寫了一橫。大家都看出來了,但皇帝寫的字誰敢說是錯字?這時咸豐開了金口,說人啊要知恩圖報,佛家說要報四重恩:佛恩、父母恩、眾生恩、國土恩,太多了,這恩一生是報不完的,所以「完」字的筆畫不能寫全。

最神話的錯字

網絡圖片

地點:濟南趵突泉

錯字:趵突泉——「突」字少了一點

典故:在濟南府「趵突泉」,泉池中有塊半浸水中的石碑,上鐫三個雄健大字——趵突泉,這是明代山東巡撫胡纘宗所寫。傳說勁挺柱涌的三股水把「蓋子」頂掉了,才使「突」字。

來源:書友會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5/0725/589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