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藝術世界 > 正文

古代名家筆下的荷花精選 您最愛哪一朵?

陳洪綬《荷花鴛鴦圖》·明代·絹本設色·183×98.3cm

《荷花鴛鴦圖》花鳥以勁細的線條勾勒,敷色艷麗,層次細膩,變化微妙。湖石用筆方折粗硬,襯託了描繪精細圓潤的蓮花、蓮葉。作品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荷花為題,花朵清麗,或含苞,初綻、或怒放,多姿多態;枝葉帶露,娉婷舒展,俯仰欹側;湖石雄奇,銳利堅崚,厚重沉凝。兩隻彩蝶在空中翩翩起舞,一對鴛鴦在水面戲水悠然,打破了一池碧水的寧靜。一隻青蛙正隱伏於石後的荷葉上覬覦甲蟲,弓身欲動,給畫面平添了幾許生機與意趣,從中可見畫家善於觀察的細心與狀物精微的匠心。作者用筆工致而不顯刻板,著色醇厚而不流於俗膩,畫風素潔明快,既有應物象形的寫生功底,又不乏變幻合宜的適度誇張,畫面呈現出一種在繁與簡,疏與密、剛與柔的對比變化中的合諧與統一。

魏學濂《荷花鷺鷥圖》·明代·紙本水墨·92.9×49.9cm

畫中碧荷舒捲如雲,一白鷺曲頸縮首,正在岸邊草叢中閉目休憩。作者以潑墨寫出荷葉,以重墨勾筋描絡,寫中帶工;雙鉤寫荷花,瓔珞飄搖。白鷺近似白描,不加暈染卻生動準確。整幅畫清新明快,是一幅寫意佳作。

謝蓀《紅蓮圖冊》·清代·紙本設色·25.3×31.3cm

這是一幀工筆設色花卉小品,技法從宋代院體畫中脫變而出。鉤勒暈染,功力深厚。花、葉的線條工細而不呆板,敷色艷麗而不濃膩。光彩奕奕,栩栩如生。構思別致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繪使形象格外突出鮮明。尺幅之中,只著一花半葉,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間。暈染工致,將荷花的葉脈甚至纖維也用細筆毫髮無遺地勾出。整個畫面顯得氣閒神靜、恬潤溫雅。

惲壽平《荷花蘆草圖》·清代·紙本設色·131.3×59.7cm

此畫描繪秋風蕭瑟之中,一莖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嬌艷動人,與凋殘半枯的荷葉以及枯槁無色的蓮蓬形成鮮明對比。荷花以惲壽平特有的沒骨畫法繪出,色調清麗冷艷,用筆灑脫飄逸,營造出一派空瀠的韻味。畫幅左上自題:「此幀數年前在東池上醉後塗抹,殘荷離披蘆草交橫,略得荒汀寂寞之至,置亂紙殘帙中,不知何時為書老所得,今秋偶出示,余恍然如房次律遇故物於破瓮中也。因書老索題戲為拈筆」。

唐艾《荷花圖》·清代·紙本設色·148.4×81.6cm

《荷花圖》取荷塘一角,紅荷盛開,新荷殘葉映帶成趣,塘水清澈,水草飄動,呈現盛夏荷塘一派蓬勃的景象。此圖用沒骨法畫成,荷花的染色,以粉帶胭脂,由瓣頭漸入而成;荷葉以淺色作底,又以深色渲染讓出葉脈。

石濤《浦上生綠煙》·清代·紙本墨筆

這幅畫描繪的是清風拂過的河塘,水波漣漪,闊大的荷葉與荷花也隨風輕輕搖動。荷塘的水面畫家沒有完全用空白的虛境表現,而是用濕筆淡墨富於動感的筆勢略加點染,表現水波蕩漾。此畫上有畫家自題:「浦上生綠煙,波底盪紅雲。勿搖雙桂楫,猶恐濕湘裙。相約採蓮來,艇子打兩槳。驚起白鷺鷥,飛入橫塘港……」描繪荷葉田田、荷花盛開的荷塘風景。

惲冰《蒲塘秋艷圖》·清代·紙本設色·127.7×56.6cm

作者以寫實的手法,成功刻畫了蒲塘秋日的麗景。整幅運用沒骨法,萍藻以色彩直接點就,荷花則以粉紅色點染花尖,旋即以清水迅速暈開,色階層次豐富,色調深淺過度自然,真實地展現出花瓣清淡雅麗之美。款題「蒲塘秋艷,撫南田公本,女氏惲冰。」鈐「惲冰」、「清於」印。

吳振武《荷花鴛鴦圖》·清代·絹本設色·56.7×56.8cm

此作品為荷塘一角,蘆葦叢生,清澈見底的水面上,一對鴛鴦相伴而游,在它們上面荷葉碧綠似傘,幾朵紅荷正綻吐芳菲。花鳥畫法工整細緻,虛實相合。荷葉的脈絡、荷花的紅絲及荷柄之上的細刺都描繪得極其生動,而水波、水草、蘆葦只以淡墨數筆勾染而成。筆法虛實結合,使畫面呈現一種空靈潤澤的感覺。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人民網-書畫頻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9/1001/1350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