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人再老實,也不要在這四件事上低頭

低頭的是麥子,昂頭的是稗子。

做人,應該謙卑,要做心智成熟的人。如果你總是抬著頭,你就會像壞掉的麥子一樣,毫無用處。

老祖宗的智慧,並沒有錯,關鍵是要「立足實際」,不能一概而論。

人爭一口氣,佛受一炷香:做人,再老實,也不要在這四件事上低頭。

01

當你的孩子受到侮辱的時候,你要勇敢地站起來,這是「護犢之情」。

作為父母,你不能太軟弱了。哪怕你很窮,你也要想辦法讓兒女過得更好一些。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家庭的格局總會改變。

俗話說:「女子本弱,為母則剛。」

女人成為了母親,就會變得剛強,在關鍵時候,也能撐起家庭上方的一片藍天。很多母親,用瘦小的肩膀承擔了生活的壓力,在兒女面前,變成了「無所不能」的人。

為人父母,多半有護犢之情。但是你要明斷是非,你不能夠一直認為「自己的孩子是對的」。如果孩子犯錯誤了,你要批評教育他,要讓他承擔犯錯的後果,要讓他走正道。

如果有一天,你的孩子被人侮辱了,你就別低頭了,你要站出來,主持公道。不管你有多軟弱,都不能讓孩子任由別人欺負。

當然,你在保護孩子的時候,也要量力而行,要保護好自己,還要「通情達理」,而不是做出衝動的事情,更不能刻意去傷害別人。

做勇敢的父母,才能讓孩子更有正義感,懂得保護自己。

02

當你被人誣陷的時候,你要積極反駁,這是「拒絕栽贓嫁禍」。

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如果你一直默默無言,別人會認為你「默認」了。如果你敢於發聲,別人就不敢隨便給你「扣帽子」了。

為什麼老實人總是吃虧,因為老實人不懂得拒絕,一直在默默承受痛苦。

我的表姐,在婆家過年的時候,婆婆不小心弄丟了戒指,還固執地認為是我的表姐拿走了戒指。

時隔多年,表姐發現「戒指根本就沒有丟,是婆婆把它藏起來了,後來賣掉了,錢用來打麻將了」。事情終於水落石出了,但是表姐也從此沒有踏入婆婆家半步了。

表姐說:「遇到惡毒的婆婆,要儘量遠離,一輩子不交往,也沒有關係。」

做人要清清白白,不能不清不白。別人給你一個「黑鍋」,你就背上了,說明你太無能了,還做了助紂為虐的事情。

03

當你的利益連續受損的時候,你要拼命爭執,這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忍是一種氣度,反抗是一種能力。

如果你一直忍氣吞聲,你的氣度就弄丟了,別人會笑話你太窩囊了。

做人,應該設立「底線」,並且要守住底線,不要被任何人突破了。

比方說,你在單位上,常常被同事欺負。大家把最苦的工作給你,還常常把錯誤轉嫁給你。同事們準時上下班,你卻天天加班加點。到了月底,你的功勞是別人的,你的錯誤是自己的,變成了工資最少的人。

「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單位是你的依靠,但是對於欺負你的同事,你喲啊拒絕,否則你的利益,都會被他們占有。你和同事鬧翻了,大不了就是換一個地方上班。

做人,有所為,有所不為。你不懂得爭奪利益,你就難成大器。

只要不做違法亂紀的事情,你努力爭執利益,守住自己應該得到的東西,有什麼錯的呢?

別陷入「能者多勞」的困局了,你要讓自己的勞動變得更有價值;別一直低頭認錯了,你根本就沒有錯,你憑什麼要認錯。

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用汗水澆灌理想之花,用勞動換取果實,你就是當之無愧的。

04

當你很窮,還被人看不起的時候,你要抬頭走路,這是「做人的骨氣」。

詩人王勃寫道:「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人在窮的時候,其實是考驗自己是否堅強的時候,而不是越活越窩囊的時候。

一堆爛泥巴,曬乾之後,也會變成一塊堅硬的磚頭;一堆廢鐵,熔煉之後,就變成了有用之才;一塊廢塑料,經過加工就變成了家用物品。

你為什麼一直很窮,因為你害怕「千錘百鍊」。

做一個有骨氣的窮人,你並不比富人矮一截,如果你總是點頭哈腰,你才是最窮的人。

一個喜歡讀書的窮人,看到富人把書搬出來曬,他就站在一邊看著。富人家的書很多,因為很久沒有翻閱了,書里也有了蛀蟲,還發霉了。

富人把書放在陽光下曬,窮人就躺下來,仰面曬太陽

富人問:「我在曬書,你是幹嘛?」

窮人說:「我也在曬書啊。」

富人頓悟,原來窮人是滿腹經綸的人。富人不覺低下了頭。

真正擁有智慧的人,不是藏書千本的人,而是讀書千本的人。把智慧裝在腦海里,才會變成智者,才會變成真正富有的人。

當你一無所有的時候,你就努力讀書,讓自己找到致富的秘訣,精神變得飽滿。從此你的人生會走上坡路。

05

結束語。

你很窮,但是你不比別人差,你只是落後別人一大截。你抬頭走路,走快一些,還可以迎頭趕上。

低頭是智慧,抬頭是骨氣。低頭和抬頭,各有千秋,不能夠盲目偏向那一邊。低頭,本是為了更好地抬頭。

如果一個人,任由別人欺負,任由自己變窮,那麼他就真正沒有出頭之日了。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717/16202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