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健康養生 > 正文

隱藏在浴室的癌症「幫凶」,有些人洗澡時還天天用,要注意

潔癖有時候真的會要命......

廣東的周先生就是一個不折不扣潔癖,特別講衛生,尤其是夏天,每天都要洗三次澡,還專門買了搓澡巾,每次洗澡都要狠狠地在身上搓,非要把身上地「泥」搓乾淨,皮膚都搓紅才肯罷休。

不過他的前胸有一顆痣,自己搓澡的時候經常被搓破,所以經常流血,不癒合,周先生並沒有把這小傷放在心上,直到最近體檢。醫生說他胸前的痣有問題,檢查了一下居然是皮膚癌

好端端的一顆痣怎麼就成為皮膚癌了呢?醫生告訴他,正是他常年累月的搓澡,痣受到摩擦造成了惡變。

沒想到自己天天用的搓澡巾竟然成了癌症的幫凶,周先生後悔不已。

幾乎每個人身上都有痣,色素痣可以分成三類,大部分痣都能和人和平相處,不會帶來危害,但是有些痣會有惡變風險。

一、身上的痣有三種,洗澡別輕易去搓

1、皮內痣

皮內痣的痣細胞在表皮以下的真皮層中,一般來說都會突出皮膚表面。這種痣表面光滑,有長汗毛的可能,少見惡性癌變。

2、交界痣

交界痣多分布在手部或足部,外形扁平,顏色較深。這種痣如果受到外傷或者感染,容易發生惡變,因此不要到非專業美容機構進行切除或雷射灼燒。

3、混合痣

交界痣和皮內痔同時存在。出現這種痣後平時應當留心觀察,如果發現有變大、加深、瘙癢、疼痛或破潰現象,要及時到醫院進行手術治療,並送病理學檢查,高度警惕惡變成惡性黑色素瘤。

此外,中國軍隊八一醫院燒傷整型乳腺外科主任醫師張茂紅還提醒大家,要特別注意身上易受摩擦的痣,如分布在人臉、脖子、手部、足部等部位的痣,這些痣由於經常受到摩擦,容易出現皮膚破潰,有可能會導致鱗癌、惡性黑色素瘤的出現。身上有這類痣的人應先到醫院進行相關檢查,在醫生的判斷下決定是否進行手術去除。

所以洗澡的時候,不要洗得太狠,經常過分去摩擦身上的痣,有健康的隱患。另外,我們每天洗澡,總是想把身上的「泥」都搓下來,認為搓得越乾淨越好,這也是一種不太好的行為。

二、洗澡不是搓得越乾淨越好

1、人身上的「泥」其實是搓不完的

日常所說的「泥」其實是由皮屑、油脂、汗液還有灰塵組成的,前三者是人體新陳代謝的產物,加上外界的灰塵,一起沉積在皮膚表層。其實,人身上的「泥」是搓不完的,因為人體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新陳代謝,產出皮屑、油脂、汗液。

另外人的生活環境不可能是長期無菌無塵的,只要和外界有接觸,細菌、灰塵就會沉積在皮膚上。因此人無法避免「泥」的產生,身上有「泥」也不一定就是髒。

2、搓去「泥」的同時,也會降低皮膚的屏障能力

人體表面的第一道屏障是角質層,它能夠防止水分丟失,還能抵禦外界微生物入侵。如果搓澡過於頻繁,就會對角質層形成破壞,降低皮膚的屏障能力,加快水分流失,使皮膚越來越乾燥,而原本就有過敏史的人群,過敏機率也會增加。

與此同時,人身上一些經常被認為「髒」的部位,也沒有必要過分清潔。

三、兩個「羞羞」的部位,也沒必要過分清潔

1、丁丁

丁丁長期由內褲包裹,又有諸多死角,非常容易藏污納垢,因此必須每天清洗,避免感染。但值得注意的是,清潔時用清水清洗即可,不必過度清潔,如果過度搓洗或使用刺激性洗液,就容易對嬌嫩的皮膚黏膜造成傷害,損傷皮膚保護層,引發炎症。

2、陰道

多年前,「洗洗更健康」廣告語風靡全國,給很多女性帶來陰道清潔誤解。其實健康狀態下,陰道內部的微酸性環境足以抑制其他病原菌的生長,相反,如果用私處洗液對陰道進行沖洗,反而會破壞它的內部環境,使抵抗力下降,更加容易感染髮炎。

現在正是夏天,天氣熱,容易出汗,做好人體清潔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才能洗個「健康」澡呢?

四、夏天洗澡,注意三點

1、不飢不飽的狀態下洗澡最好

空腹洗澡並不是明智的選擇,尤其是洗澡時間較長時,會消耗大量熱量,容易引發低血糖。而飯後馬上洗澡也不好,這個時期全身的血管受熱擴張,血液向四肢流動,腸胃血流量減少,馬上洗澡會影響腸胃消化。

2、水溫以接近人體溫度為宜

夏天洗澡可將水溫控制在35℃-37℃,接近人體溫度的熱水可以加快皮膚和肌肉血管的血液循環,促進機體排熱和新陳代謝,使肌肉組織得到放鬆。如果水太冷,人一下子受冷水的刺激,容易造成皮膚血管急劇收縮,導致心臟負荷增加,尤其是對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有心梗、心絞痛的風險。

3、時間控制在10分鐘左右

合適的洗澡時間可以使人體消除疲乏、緩解壓力,一般來說最好控制在10分鐘左右。

總之,愛乾淨是好事,但要把握好度,過度清潔反而會破壞皮膚屏障,引起皮膚乾燥和炎症。另外,在洗澡過程中還可以多觀察自己的皮膚,如有出現可能會發生惡變的痣,要及時到醫院診療,洗澡時也要注意避免對其進行搓洗摩擦。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腫瘤的真相與誤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1/0823/163657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