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小年啦,這些習俗你還記得嗎?

辭舊迎新小年忙,擦窗掃地淨灶膛。

送得灶王上天去,多多美言迎吉祥。

記得兒時,每到小年,各家各戶的炮竹聲就響起,就知道春節來了。

如今依舊是過年,但是年味好像淡了許多。

其實節日沒變,變得是我們對待節日的態度。重拾那些舊習俗,今年的年味,或許能夠更濃郁。

·小年傳統·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和二十四,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稱「小年」,也被稱為灶王節。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民間,小年的習俗有很多。若細細品味,都不無道理。

古時,過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

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那時,祭灶日的地位僅次於中秋節,在外做官、經商或讀書者,都要在祭灶日前趕回家團圓,吃自家做的祭灶糖果,以求灶神祈福、來年全家平安。

·小年由來·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一天,他乞討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難當,一頭鑽到灶鍋底下燒死了。

玉帝知道後,認為張生能回心轉意,還沒壞到底,既然死在了鍋底,就把他封為灶王,每年臘月二十三、二十四上天匯報,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老百姓覺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為他要上天匯報。

於是,民間就有了臘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來年平安和財運。

·小年習俗·

小年是整個新年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是盛大新年的序幕開端。

在小年,人們開始準備年貨,乾乾淨淨過個好年。

大掃除

每逢新年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房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乾乾淨淨迎春節。

北方稱為「掃房」,南方也叫「撣塵」。

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塵)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寄託了人們破舊立新的美好願望。

祭拜灶王

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但如今傳統灶台已然退出了城市居民的生活,附著其間的祭灶活動也僅保留在一些農村地區。)

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等,以表自己真誠祭拜灶王爺,為的就是讓灶王爺在玉帝面前多說好話。

貼窗花

窗花多以喜鵲登梅、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和合二仙等有吉祥寓意的圖案為主題。

將紅色的窗花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更添喜氣。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古籍收藏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114/1855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