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法國為何不能忽視台灣?法媒關注馬克龍訪華具爭議講話

作者:

中國主席習近平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官方儀式上檢閱軍隊2023年4月6日北京 REUTERS- GONZALO FUENTES

各位聽眾,就在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結束中國訪問行程,並發表引發歐盟及美國盟友紛紛表示爭議抨擊的法國無利益介入中國與台灣問題的言論後,法國媒體提出了《為何法國不能忽視台灣?》的分析文章費加羅報提出了分析。

文章分析指出,台海兩岸問題所引發的戰爭,將對法國和歐洲的利益產生重大影響。這是費加羅報提出的分析報導。

馬克龍通過不替美國背書,也不替中國背書的發言,暗示法國在台灣發生戰爭時將保持中立和沉默,歐洲將拒絕參加中美的決鬥;馬克龍靠著「第三條道路」,已與一項在未來幾年可能陷入風暴的問題保持距離。根據馬克龍的說法,歐洲必須遠離「不屬於自己的危機」。這仿佛好像說,如果歐洲保持距離,就可以遠離中國強行吞併台灣的問題,而不承擔後果。

自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以來,美國人、民主黨人和共和黨人都曾試圖脫離歐洲,將他們所有的地緣政治和軍事力量集中在亞洲,以對抗日益具有威脅性的中國崛起。

結果徒勞無功。俄羅斯這個核修正主義和帝國主義大國在烏克蘭發動的戰爭迫使美國人維持對歐洲大陸的承諾。

同樣的原因產生同樣的結果,法國和歐洲國家將無法針對印太地區,採取鴕鳥方式躲避問題;因為那裡正在醞釀著危險,那裡還有一些威脅世界的核大國問題。

這也是法國官方政策的含義,它表示它致力於維持台灣海峽的現狀。

正如國際戰略研究基金會的專家彭達茲( Antoine Bondaz)所提醒我們的那樣,「一場重大危機將有對其利益產生的戲劇性的後果。」

法國還聲稱自己也是印太地區的一個倡議大國,它正在加強其在當地的軍事存在,即使所採取的手段並不總是那麼野心勃勃。

中國吞併台灣確實會對法國、歐洲和西方世界產生深遠的影響。

它們首先是經濟的,因為該島生產了用於新技術和數字電子產品的60%的半導體。

如果台灣工廠在軍事攻擊中被摧毀,歐洲將直接遭受損失。如果他們受到北京的控制,中國將在經濟上超越其西方競爭對手。

在這個地區,集中了世界三分之二的人口和 GDP的地區,中國如今是世界經濟的肺臟,繼它控制香港之後,接著對台灣的霸權將削弱美國的影響力。在此刻歐洲對抗俄羅斯之際,仍需要美國的影響力。更不用說在一場可能有美國直接介入的戰爭所帶來的後果了。

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力以挽救和平

在政治上,一場吞併也會對民主世界產生影響,它為專制陣營提供一項勝利,最近幾年不乏這種事件的出現。那麼,依賴美國安全保障的韓國、澳大利亞或日本等該地區的民主國家將會有什麼反應?

一位歐洲外交官問道:「如果這些國家看到美國的影響力受到削弱,他們是否會被迫對北京採取更加妥協的外交政策呢?」

這也涉及到法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100萬國民的安危。。它是歐盟唯一在該地區擁有領土的國家。

本身是巴黎第七大學地緣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以及地緣戰略博士的讓-西爾維斯特·蒙格尼埃(Jean-Sylvestre Mongrenier)教授指出:「從烏克蘭戰爭的前線到台灣海峽,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法國應該毫不掩飾地展示出它與西方盟友和自由世界國家的團結一致。」

出於以上的所有這些原因,地緣政治戰略專家讓-西爾維斯特·蒙格尼埃教授在托馬斯·莫爾研究所(Thomas More Institute)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法國將成為該地區「平衡力量」的概念是一種「幻覺」。從烏克蘭的前線到台灣海峽,從大西洋到太平洋,法國應該毫不掩飾地與其西方盟友和自由世界國家團結一致。》

大多數的中國問題專家都說:挽救台灣海峽地區和平的唯一機會是加強對中國的威懾和勸阻力度。

長期以來,法國在面對俄羅斯問題時,不願選邊站隊,疏遠了許多東歐夥伴。

今天,同樣的危險,在等法國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也出現了。如今,中國的之前的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一樣,毫不掩飾他的帝國和霸權野心。

在法國蒙田研究所的中國問題專家戈德曼(François Godement)在一項分析中譴責了:對這個案件產生的「同時性」的影響,他說:「如果總統如此強烈希望避免一場有效的災難性衝突,那麼他是否該宣布這項「第三條道路」呢?

文章最後提出了幾個問題:勸阻中華人民共和國不要挑起衝突,這首先不就是應該要讓習近平明白,在這種情況下,民主國家會做出大團結聯盟的政治反應嗎?而不是向中國暗示:歐洲對此挑釁衝突將繼續缺席、不介入嗎?值此美國在東亞推動一場將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巨大影響的衝突時,馬克龍是否能夠做出支持的反應呢?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RFI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15/1889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