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俄極音速武器專家叛國罪被捕」,竟反轉了?!

俄極音速武器專家被捕案情逐步明朗,竟與機密情資外泄給中國有關。圖為俄軍MiG-31K掛載Kh-47M2極音速飛彈。(取自俄國國防部)

本月中旬傳出3名俄羅斯極音速武器專家遭逮捕後被控叛國,沒想到案情「不單純」,路透獨家報導稱,這3人被捕的真正原因與俄烏戰事無關,而是提供極音速武器相關機密給中國。

報導指出,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理論與應用力學研究所所長希普柳克(Alexander Shiplyuk),在2017年赴中國參加學術會議時,將機密材料交給中國方面。消息人士透露,希普柳克堅稱自己是清白的,且他提供的都是網絡上公開可獲得的免費資訊,他被捕的原因此前從未曝光。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網站報導,科學家馬斯洛夫(Anatoly Maslov)、希普柳克(Alexander Shiplyuk)分別於去年7月和8月被捕;茲維金采夫(Valery Zvegintsev)今年4月被捕後處於軟禁狀態,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本月15日發表公開信,首度證實他被捕的消息。報導引述塔斯社(TASS)自調查人員獲得的消息,馬斯洛夫涉及泄露國家飛彈機密技術。

三名被捕的極音速武器研究專家,分別是馬斯洛夫(左起)、希普柳克、茲維金采夫。(取自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

路透報導指出,3人的泄密案件非常敏感因此將會秘密審理,第一個被捕的馬斯洛夫原訂24日於聖彼得堡出庭。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俄羅斯國會上月投票決定將叛國罪的最高刑期從20年加重為無期徒刑。

而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的聲援公開信指出,3名學者被認定在先前發表研究學術文章、出席國際研討會時「泄漏國家機密」,但公開信強調,文章發表前都經過嚴格的內部審核,確保不會泄漏敏感情資,而適度與國際交流基礎科學知識,不僅不會有國安疑慮,反而能提高俄國的科學聲望。公開信表示,逮捕事件已引發「寒蟬效應」,不但任職的專家學者不知道要如何把工作做好,醞釀離職潮不說,甚至連最頂尖的人才也不敢前往該院任職。

路透引述美國蘭德智庫航太專家納庫茲(George Nacouzi)說法,過去幾年來,中國仍在極音速技術方面跟在美俄後面追,而這3名鎮位專家只指參與了研製極音速飛彈的其中一部分,「這是一條漫漫長路,僅有基礎研究並不能讓你獲得極音速飛彈。」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25/1905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