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即將失去這個世界第一頭銜

2023年1月至6月,中國在美國商品進口中所占的比例預計15年來將首次從第一位跌落。1-5月美國從中國的進口額同比下降25%,被墨西哥和加拿大超越。占全球經濟總量40%的中國和美國在政策主導下出現分割,國際貿易結構正在發生變化。

根據美國商務部的貿易統計數據計算,1-5月美國從中國進口的金額為1690億美元,占其進口總額的13.4%,比去年同期低3.3個百分點,是19年以來的低水準。日用品、電器等範圍廣泛的中國產品的進口量均有所下降,半導體進口額則減半。

同期,美國從墨西哥的進口達到1950億美元的歷史新高,而加拿大也以1760億美元超過了中國。即使在上半年(1-6月),也極有可能超過中國。

取代中國對美國出口擴大顯著的是東協。1-5月對美國出口達1240億美元,是歷史第二高位,比十年前翻了一番。

1-5月美國對中國出口額為620億美元,與去年同期持平。在加拿大和墨西哥之後排名第三,但所占份額為7.5%,約是兩國的一半左右。目前,美國的商用飛機等產品的出口失去上升勢頭,出口份額在2020年達到峰值(略低於9%)後正在下降。

2009年,中國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一大進口國。在前一年雷曼危機後的經濟衰退中,高成本的美國製造業失去了競爭力,而中國則憑藉其低廉的價格和供應鏈集聚效應,提高了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中國的名義國內生產總值(GDP)是15年前的3.8倍,出口總額增長了2.5倍。

在2015年至2018年期間,中國在美國進口中所占的份額上升至20%左右,但在2017年上台的川普政府執政期間開始下降。旨在重振美國製造業的川普政府對總價值37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實施了加征關稅。

拜登政府也繼續對中國加征關稅,還以經濟安全為由,在尖端半導體和通信設備方面採取了切斷與中國聯繫的行動。拜登還就半導體和電池等四個關鍵領域,下令重組供應鏈。

企業也開始重新審視生產系統。美國蘋果公司正在鼓勵其在台灣和其他地區的承包商將生產中心從中國大陸轉移到東南亞和印度。美國主要服裝供應商Gap將擴大在墨西哥和其他國家的採購。

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也會給美國帶來消費者價格飆升等痛苦。但是,降低中國風險在美國國會得到了兩黨的支持,與友好國家共同完成供應鏈的「友岸外包」行動正在獲得動力。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代表戴琪說:「便宜的商品流入使我們變得脆弱」,中國的產品被認為在政府大額補貼下正在摧毀美國的製造業。

中國正在增加向東協的出口。根據中國方面的貿易統計數據,1-6月中國對美國出口同比下降17%,而對東協出口增長2%,成為最大出口目的地。也有觀點認為,中國企業在東南亞加工後運往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迂迴出口」正在增加。

如果脫離依賴中國的動向擴散到美國以外的地區,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出口將失去上升動力,提高生產率和拉動內需的需求將進一步增加。企業把中國作為生產據點,向全球市場出口的戰略似乎也會出現改變。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日經中文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15/1927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