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全球3億多打工人正在反抗AI 因AI裁員的公司要後悔?

最近幾天,「日本學生害怕被AI取代而輕生」的消息登上熱搜。

據日媒報導,一名藝術專業的女生在著名景點東尋坊輕生被救。女生坦言,她在中學時期獲得了繪畫比賽的重磅獎項,而在大學課程中接觸到AIGC(AI-Generated Content,人工智慧生成內容)後,她對AI只用10分鐘就能生成一副完整的畫作深感恐懼。

AIGC的發展讓她覺得過往的努力失去了價值,也看不到未來的職業路徑,而選擇藝術專業又讓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學生貸款,沮喪與恐懼之下,她選擇了輕生。

雖然女生獲救值得慶幸,輿論不禁再度熱議起AI和普通人的關係:人工智慧似乎應該是為了人類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而存在的,如今卻破壞了一位普通大學生的夢想,剝奪了她過往十幾年深信的一切。

生成式AI的突飛猛進,使得一向以彰顯個人特質著稱的內容創意行業、一直以職業技能為傲的專業人士,在這一年都格外恐慌:你的對手已經不再是人,而是一個不知疲憊,不會枯竭的機器,該如何面對?真的沒職業前景了嗎?

01 AI來搶飯碗

「我不會為此道歉,我贏了,我沒有違反任何規則。」

2022年8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藝術比賽上,一幅名為《太空歌劇院》獲得了「數字藝術/數字修飾照片」一等獎。提交這幅畫的人名為傑森·艾倫,是一家桌遊公司老闆,但是繪製這幅畫的並非是他,而是AI繪畫軟體Midjourney。

艾倫強調自己在創作者一欄已寫明了「via Midjourney」,只是競賽評委並不知道這是AI軟體。他認為,比賽評判標準是要選出「懂得講故事和有靈魂的作品」,而在他的指導下,評委認可AI做到了這一點。

消息一出,社交媒體上的個人藝術創作者極其憤慨,認為這樣的作品完全是作弊,甚至是剽竊。

確實,AIGC在訓練時候需要大量的數據「投餵」,生成的內容也是建立在學習、模仿和分析以往作品的基礎上。有藝術家宣布不允許AI訓練使用個人原創作品,一經發現將起訴侵權。

然而,藝術家們的怒火不能阻擋AIGC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用難以置信的速度觸達各個行業,從「人工智障」升級為「天馬行空的創作者」。

騰訊的一份關於AIGC的報告寫道,「從效果上看,AIGC在基於自然語言的文本、語音和圖片生成領域初步令人滿意,特別是知識類中短文、插畫等高度風格化的圖片創作,創作效果可以與有中級經驗的創作者相匹敵。在視頻和3D等複雜度高的領域處於探索階段,但成長很快。儘管 AIGC對極端案例的處理細節把控、成品準確率等方面仍有許多進步空間,但蘊含的潛力令人期待。」

報告認為,「AIGC為3D網際網路帶來的價值,既包括3D模型、場景、角色製作能效的提升,也能像AI作畫那樣,為創作者激發新的靈感。傳統的3D製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和人力成本。以2018年發售的遊戲《荒野大鏢客2》為例,為了打造約60平方公里的虛擬場景,先後有六百餘名美術師歷經8年完成。」

技術進步的速度確實很快,3D內容的創作者也迎來了被暴擊。程序化內容生成技術(PCG,Procedural Content Generation)的引入可能就大為簡化3D內容製作的人工量。英偉達此前推出的Magic3D,已經可以根據文本提示生成3D模型,近期研發的Neuralangelo模型更是採用了即時神經繪圖(instant neural graphics primitives),利用了自家的 Instant NeRF技術,不僅可以提供高保真度模型,還可以準確將2D視頻轉換成3D模型,並展現材質紋理的細微之處。

除了內容行業的地盤,辦公室的白領們也感受到了AIGC的衝擊。今年3月,高盛發布報告稱,隨著AI技術的突破,預計全球將有3億個工作崗位被生成式AI取代,除了行政支持崗位,就連高薪的律師也被列入受影響最大崗位里。而對體力要求較高和戶外崗位受影響較小,例如建築和維修工作。

機械臂取代流水線工人的情況,在白領崗位出現了。

目前,ChatGPT4.0可以繪畫、編程、寫論文、創作音樂……諸如原畫師、插畫師、宣傳、文案、主播、真人模特、甚至是程式設計師,這些在過往十幾年被視作「工作時間靈活」「收入高」的內容產出職位都在擔心被AIGC搶走飯碗。

如果說人類技能的學習升級是線性的,那麼AI的疊代很可能是指數級的。這麼強大的生產力工具,在全世界「降本增效」的年代,不可能不引起公司們的注意。

根據美國就業諮詢平台統計,今年以來,「使用人工智慧」越來越多地被各家公司列為裁員原因。

歐洲就業平台的調查顯示,ChatGPT讓歐洲26%的軟體和科技公司產生了裁員計劃,其次則是金融公司,占比為22%。在崗位方面,市場營銷和公關首當其衝,近半數公司有意願使用ChatGPT生成營銷文案。

看起來,擁抱AI已經是大勢所趨。在全面擁抱AIGC的浪潮中,SaaS電商服務平台Shopify或許是最受關注的公司。

隨著隔離政策放開,線下店鋪恢復,電商市場在北美回到疫情前的表現,Shopify的業績增長迅速回落。市場環境的變化讓Shopify選擇不再去拓展物流運輸等重資產投入的業務,而是回歸「主線」獨立站,降低平台工具使用門檻和時間成本,吸引用戶。

高效、敏捷、大量、可複製、低成本的內容,這樣的訴求正是AI的強項。按照官方說辭:「Shopify將有幸成為最有可能使用AI幫助其客戶的公司之一。」

2022年11月,Shopify就推出了ChatGPT助手,可以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移動產品推薦和智能客服服務;今年3月,OpenAI宣布開放API, Shopify立刻將ChatGPT集成至應用程式和服務中;6月,推出了基於AI技術的Shopify Magic,利用賣家提供的信息來生成個性化產品描述,提升文案撰寫速度;7月,推出名為Sidekick的助手,依據可用數據,結合商店具體背景,並給予銷售策略建議……

擁抱AI的另一面就是減少全職員工數量,降低人力成本。

一季度,Shopify宣布組織架構扁平化改革,把員工分為專家和經理兩大類,經理專注於資源規劃和策略等,專家則是開發產品。基於這樣的評判標準,Shopify認為公司里經理和專家的人數已嚴重不匹配。

於是Shopify宣布裁員20%,縮減約2000個崗位。公司CEOTobias Lütke直接發帖稱,可以利用更少的員工創造更高的收入,並堅持稱現在的決策從長遠看絕對是有價值的。

02來自人類的反抗

但Tobias Lütke這樣公開支持AI「搶飯碗」的行為自然引發了輿論的不滿,也讓這一年被AI擠壓工作機會的網友找到了攻擊目標。從商務到文案,從程式設計師到平面設計,Shopify遭遇了電商從業者大範圍的抨擊。

留下的員工也得公司頗感失望,似乎勤奮工作的結果就是:讓AI更快地取代自己,那為何不擺爛呢?

據媒體報導,Shopify員工因為「壓力過大而被迫休假」的數量越來越多。

更重要的是,就連獨立站賣家都對AIGC替代人工服務持有懷疑態度,抱怨響應不夠迅速,AI創造的內容看似專業,實則不匹配需求。

畢竟,北美人工成本昂貴,運用AIGC而不使用人工服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讓店家享受的服務「降級」了,但店家所支付的網站訂閱維護費並沒有顯著減少。

輿論壓力並沒有讓Shopify改變決定,還將現有的服務體驗不到位歸結為「系統性」問題,並表示要繼續強化AI來完善現狀。但為穩住員工情緒,公司承諾近期不會再有裁員。

對於講究版權的歐美人來說,Shopify的工具性屬性已經為其規避了很多輿論紛爭,內容創意類企業從員工到管理層對AIGC都表現得更為謹慎。從實際情況來看,到目前,AI對工作崗位的衝擊還沒有消費市場萎縮來的大。

事實上,AIGC的應用正遭遇著來自各領域、各維度的「抵抗」。

今年初,有網友用ChatGPT生成了多篇行文風格上能以假亂真的署名假新聞稿件在全網傳播,引發了多家主串流媒體的強烈不滿,當事人甚至要起訴誹謗。

此前,美國發行量最大的報業公司Gannett宣布在新聞系統中引入AIGC以提高效率。但Gannett強調,AI的使用不會取代記者,而是作為一種工具,AI的運用需要人的監督。

無獨有偶,路透社也承認正在工作流程融入AI技術,但一定採取負責任的方式,「保障準確性並培養信任度」。

某種程度上,設計領域甚至試圖和AIGC「劃清界限」,藝術家毫不客氣地把AI作畫工具稱為「侵犯權利的拼貼工具」。

幾乎沒有太多爭論,美國版權局在解釋條文中直接不承認AIGC內容具有完整版權,因為創作者AI不能算是自然人。對於混合了人類創作和不可版權內容的作品,需要進行個案審查,判斷作品中的傳統創作元素是否由人類所構思,AI作為輔助工具。

美國版權局做出了一起示範性裁定,AIGC漫畫《黎明的曙光》文本受到版權保護,由 Midjourney生成的插圖不受版權保護。

3月,芝加哥大學計算機科學學院開發了名為Glaze的工具,讓創作者可以用「AI治AI」,給畫作打上不易察覺的水印,在訓練中誤導大模型,避免個人作品被模仿,這一工具立刻受到了內容創作者的追捧。

目前,Getty Images、Shutterstock等知名付費圖庫紛紛停止接收由 AI模型生成的畫作。有國內原畫設計從業者表示,現在接到的北美商單,甲方會明確規定不得使用AI作畫。

當然,也有公司選擇「靈活地」使用AIGC。畫師按甲方要求構思,寫出畫面描述,通過AI大批量生成圖片,再從中挑選出最符合的圖片,畫師照著圖片框架臨摹修改,形成人工完成的原創作品。

有遊戲從業人員表示,在引入AI軟體後,公司雖然沒有大張旗鼓裁掉資深畫師,但已經明文砍掉了創意內容的外包經費,鎖定助理和實習生崗位。原先由新入行成員完成的產出步驟全都換成了AI,工作團隊規模縮水,正式員工的工作量顯著增長。

畢竟,AI不可能替人背上法律風險。

在正規產業中,現階段AI仍只是提升效率、優化流程的工具。但是對於本就遊走於灰色低代,靠剽竊、侵權、違規操作占領市場的人來說,AIGC發揮的作用確實可以不設限地放大化。

但後者,一般也不會為AI服務掏錢。

所以就現階段而言,AI創業公司一邊要提高科技、打磨產品,另一邊也要思考商業化模式。畢竟高投入、低產出的生意只能在圈地搶市場的階段成立,等同質化競爭進一步加劇,沒有成熟商業模式或者得不到巨額資金支持企業都會退場。要知道,OpenAI起家是打著非盈利組織的旗號,但當要考慮商業化時,就投靠了微軟

至於缺乏核心技術能力的AI創業公司,很可能會先於打工人被淘汰。2022年被廣泛看好的AI獨角獸Jasper在7月宣布裁員。Jasper向營銷人員的打造了商用聊天機器人產品,還構建起了生態社區。但是,Jasper並沒有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只是靠創始人的人脈關係搞出來的ChatGPT3.0「套頭產品」。隨著ChatGPT疊代到4.0版本,OpenAI走向商用,Jasper被消費者拋棄在所難免。

行業頭部推出基礎底座及服務產品,中小企業切入垂直領域滿足商用專業用戶剛需,這是一套經歷過檢驗的可行思路。只是,巨頭們投入得起,有多種途徑可以變現,而中小AI企業,則需更緊迫考慮在AIGC大潮下,如何打造可行的商業模式,找到成規模的有付費意願的客戶。

成本、法律風險、商業模式、社會倫理……如果AIGC類型企業無法解決以上的問題,那現在的野蠻生長很難維持。儘管很多內容創意人士笑稱面對AI浪潮會選擇「打不過,就加入」,但AI在短期內能不能徹底「擊敗」人類,還是個不容忽略的問題。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最話 FunTalk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03/1935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