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作者:

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富翁,在海邊旅遊,看見一個漁夫躺在沙灘上曬太陽

富翁問他:「你怎麼不去捕魚啊?」

漁夫說:「我今天的魚已經捕撈夠了,可以歇一歇。」

富翁問他:「現在時間還早,為什麼不繼續捕魚,想著賺更多的錢呢?」

漁夫回答說:「錢夠用就好,找那麼多錢幹嘛?」

富翁炫耀地說:「錢賺多了,就能像我一樣,能在這美麗的海灘上散步曬太陽了。」

漁夫頓時笑了:「你看,我現在就已經躺在沙灘上曬太陽了!」

富翁沒能說服漁夫接受自己的觀點,漁夫也不能影響富翁認可自己的生活態度,最終兩人各持己見,誰也不聽誰勸。

人一生中最值得珍視的,是被人理解。管仲和鮑叔牙是一對好朋友,兩人合夥做生意,每次分紅,總是管仲拿大份的,鮑叔牙拿小份的。

時間長了,鮑叔牙的手下都很氣憤,但鮑叔牙卻說:「你們不了解,他哪裡是貪財啊,他家生活困難,比我急需用錢,我是故意讓他多分的。」

後來管仲帶兵打仗,總是躲在士兵後面,旁人看了,都笑他貪生怕死,唯獨鮑叔牙替他辯護說:「管仲上有老母,他不敢冒死衝鋒,是為了侍奉母親,並非真的貪生怕死。」

管仲未嶄露頭角時,大家都說他平庸無能,只有鮑叔牙知道,管仲不是無能,而是在等待時機。

管仲後來輔佐齊桓公,將齊國治理得井井有條,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舉國上下的誇讚聲中,管仲感慨地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牙也!」

但人生在世,更多的是遭遇不理解。

有次,張大千在英國舉辦畫展。當地人對中國畫了解不多,為了直觀地展示效果,張大千現場揮毫創作了一幅牡丹圖。

收筆時,他口含清水,均勻地噴在畫紙上,讓紙上原本略顯呆板的牡丹變得鮮活生動起來。周圍人見狀,皆驚嘆不已,紛紛鼓掌。

就在此時,有個人站出來不屑地說道:「這也算繪畫藝術嗎?想不到中國畫家是靠茶水來噴畫的,真是可笑!」

所有人都看著張大千,以為他會怒目駁斥,沒想到他卻笑而不語,不理會也不解釋,只是從容地收拾自己的畫具。

事後,有人問他:「誰都知道這是中國水墨畫中的沖墨法,你只需幾句話就能讓他啞口無言,卻為何一句也不解釋呢?」

張大千微微一笑說:「他若有興趣,不用解釋自然會懂;他若心懷偏見,解釋又有何用?我若與他爭辯,不但不能說服他,反而會丟了體面。」

所謂道不同,不與謀。面對偏見者,最好的做法就是不理、不睬、不辯、不爭。古人早有明示:說話費精神,彈琴費指甲。

我們生活的世界,不是所有人都理解你。你再優秀,也會有人妒忌你;你再大度,也會有人指責你;你再善意,也會有人中傷你。

不要寄希望於這個世界,所有人都與人為善,你的真誠付出,都能收穫善意。有人理解你那很正常,有人不理解你也很正常。不要試圖讓所有人和你看法一致。

《論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這天,子貢在門外打掃院子,走來一位客人,問子貢說:「你是孔子的弟子嗎?」

子貢說是。那人問:「我可以請教你一個問題嗎?」

子貢說可以。

那人問道:「一年共有幾季?」

子貢說:「春夏秋冬四季。」

那人反駁說:「不對,一年只有三季!」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於是約定打賭:規定錯的一方,必須向對方磕三個頭。

孔子在裡屋聽到外邊有人爭吵,走了出來,兩人便請孔子充當裁判。

孔子聽完兩人的爭執後,摸了摸鬍鬚,緩緩言道:「一年確實是三季。」然後讓子貢給客人磕了三個頭,目送客人滿意而去。

子貢對此很是不解,問老師說:「一年明明有四季,為什麼您說一年只有三季?」

孔子開導子貢說:「你沒看到剛才那個人全身都是綠色嗎?他是蚱蜢,蚱蜢春天生,秋天亡,一生只經歷過春、夏、秋三季,從沒見過冬天。你跟他講三季他會很高興,講四季吵到晚上也不會有結果,你又何必徒費口舌呢?」

俗話說:可與同好爭曲直,不與傻瓜論短長。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2023-12-21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漢嘉女1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2/1993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