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一片冰心在玉壺」中「冰心、玉壺」,分別指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大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王昌齡在江寧丞任上為友人辛漸送行,寫下了一首流傳很廣的七言絕句——《芙蓉樓送辛漸》。

一、《芙蓉樓送辛漸》賞析

《芙蓉樓送辛漸》——唐·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這首詩的最後一句經常被人引用,後來還誕生了一個成語,叫做「玉壺冰心」,用來比喻人的純潔清白的情操。

儘管這句詩和由其衍生出來的成語,時常出現在我們的面前,但是絕大多數的人,仍然搞不清楚「冰心」和「玉壺」到底指的是什麼。

著名學者趙昌平教授認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化用自南朝鮑照《代白頭吟》中「清如玉壺冰」一句。

如果我們想要知道,王昌齡詩中的「冰心」與「玉壺」代指什麼,可以參考一下南朝詩人鮑照《代白頭吟》,原文如下:

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何慚宿昔意,猜恨坐相仍。

人情賤恩舊,世義逐衰興。毫髮一為瑕,丘山不可勝。

食苗實碩鼠,點白信蒼蠅。鳧鵠遠成美,薪芻前見凌。

申黜褒女進,班去趙姬升。周王日淪惑,漢帝益嗟稱。

心賞猶難恃,貌恭豈易憑。古來共如此,非君獨撫膺。

鮑照這首《代白頭吟》是模仿卓文君的《白頭吟》而作,目的是為了抒發自己有才難伸,因為清白操守反而不容於世的鬱結。

所以在詩的開頭,鮑照就把自己正直、赤誠的一面比作向下墜著的朱紅色絲線。而「清如玉壺冰」,則是在比喻作者本身的情操,就像是玉石容量中盛放著的冰一樣,清白無瑕。

那麼,在這首《代白頭吟》裡面,鮑照又為什麼要用玉壺裡面的冰,來形容自己這種清白的情操呢?

因為這裡的冰,指的不是自然界冰天雪地里的「冰」,而是指封建時代貴族家庭,在炎炎夏日裡用來消暑的冰塊。

只有這種冰塊,才會得到用玉制容器盛裝起來的待遇。這種冰是供人食用的,因此它必然是非常乾淨的,不帶任何污點與雜質的。

鮑照說他的情操就是這樣乾淨,不含任何污穢與雜質,並且還和冰一樣完全透明,任何人一眼就可以看穿的。不過王昌齡詩中的「冰心」和「玉壺」,看上去卻和鮑照原詩中有一點不同。

二、「冰心」和「玉壺」指的是什麼?

王昌齡的原詩是一首送別親人的詩,當時他寫這首詩的時候年過四旬,在事業上遭受到了重大的挫折。《河嶽英靈集》中說,王昌齡「晚節不矜細行,謗議沸騰」。

看樣子王昌齡在晚年的時候,曾經因為幹了一些比較不拘小節的事情,被人誹謗、議論。因為上述緣由,有人猜測王昌齡在詩中提到「冰心」、「玉壺」是想自證自己的人品清白。

我們中國的古詩,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一直是精緻的「文字遊戲」。詩人們在創作詩句時,那些看似相同的字詞,只要安放排列的順序不同,結果意思就會大不一樣。

更別說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是在鮑照詩句的基礎上,對鮑照詩句進行了增刪,造出了一個嶄新的句子。

王昌齡詩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壺」和鮑詩中的「清如壺中冰」,從漢語句子的結構上來講,要表達的重心完全不一樣。

後者的意思是說,(我)純潔清白的情操,就如同盛放在玉壺當中的冰塊一樣;而前者的意思則是——(我)那一片冰冷、乾淨的心,「現在」正盛裝在「玉壺」當中。

顯然,鮑照原句中要強調的是自己的「冰心」,而王昌齡詩中要強調的則是存放他「冰心」的那一把「玉壺」。

如此一來,解讀出王昌齡詩中「玉壺」的本意,對於弄明白這首七絕的真意,就顯得十分關鍵了。那麼,為什麼說這個「玉壺」的解讀十分關鍵呢?

假如我們按照王昌齡詩進行一下直譯,你就會發現,不知道「玉壺」是指什麼,你根本無法了解王昌齡在講什麼。

按照《芙蓉樓送辛漸》原文來看,王昌齡這首詩主要是講他在一個寒雨連江的夜晚,設宴為好友辛漸送行。

辛漸當時正要從寧江前往洛陽城,而洛陽城本是王昌齡的故鄉,此時城中依舊住著很多他的親朋好友。

自從王昌齡從繁華的洛陽城,被貶到僻冷的江寧後,親友們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沒有與他見過面了。王昌齡的親友看到辛漸以後,必然會追問王昌齡的近況。

想來王昌齡在江寧過得並不如意,他不想讓親友擔心。因此才會提前告訴辛漸:如果我的親友們問起我,你要如此如此來回答。

於是王昌齡就在送別辛漸的時候告訴辛漸,你就告訴他們,我現在的情況,就像是「一片冰心在玉壺」。

「冰心」很好理解,我們可以直接理解成,王昌齡由於被貶謫,所以心如冰涼。又或者說,他現在的心,還是如同冰晶一樣乾淨、透明。但是,他為什麼要強調「冰心」在「玉壺」呢?

假如像解讀鮑照的原句一樣,仍然把「玉壺」解釋成和「冰」一樣象徵純潔、乾淨的東西的話,那麼你就會覺得王昌齡說了一句重複雜沓的「廢話」。

遠在洛陽的親友們,想知道你現在過得好不好,結果你回答說:我的心是純潔清白的,這不就成了答非所問了嗎。

這裡我們查到了「玉壺」在古代詩詞文章中的幾種解釋,讓我們看看它有可能是指什麼。「玉壺」在古詩詞中的象徵,大概有這麼幾種說法:

其一是指「酒壺」,如李白《贈李商隱》中的「花繁倒玉壺」;其二是指「花燈」,如辛棄疾《青玉案》中「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其三是指天上的「明月」。

還有的詩中的「玉壺」是指「痰盂」,或者隱居的處所等等。下面我們把「玉壺」的幾種解釋,都帶到王昌齡的詩中,看一看哪一個才是正確答案。

比如,我們先把「玉壺」解釋成一種花燈,那麼「一片冰心在玉壺」就成了一片冰心在「花燈」,這顯然是錯的。

再如,我們把「玉壺」解釋成痰盂,也同樣莫名其妙。所以只有把「玉壺」解釋成「酒壺」,或者是「明月」與「隱居的處所」,才會顯得比較正常。

如果「玉壺」在這裡是指「酒壺」,那麼王昌齡的詩句就可以理解成:如果洛陽的親友問到我,你就告訴他們,我現在心涼如冰,只想把自己整個人泡在酒杯里。

古代醫學不發達,人們一直以為身體裡五臟六腑的「主管」是「心臟」。誤以為人是用「心」來思考問題的。所以把「心」放進「酒壺」里,就等於什麼也不思考了,整日用酒精來麻醉自己。

如果把「玉壺」解釋成「隱居的地方」,那麼原句的意思就是,我現在心如冰一樣涼,一心只想著尋一個地方隱居,從此遠離朝堂。

如果把「玉壺」解釋為「明月」,那麼原句也就可以理解成,我只想把我一片冰心寄託到明月之上。這個要怎麼理解呢?因為古代詩人特別喜歡用「明月」來代指各種「思鄉」與「相思」情結。

唐朝名相張九齡《望月懷遠》中有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當一輪明月升上高空時,它的光芒可以照到地球上的每一個黑暗角落裡。

王昌齡被貶到江寧這個遠離繁華的小地方,已經有七、八年的時間了。親友們思念他,卻沒有辦法見他一面。

怎麼辦呢?其實也很好辦,詩人想到,只要把自己的相思之意,寄託到明月之上,借用明月奉上一片「冰心」,就可以向所有人問好了。

明月在這裡仿佛就成了一顆現代的衛星,它可以讓王昌齡在洛陽城中的親友們,看見他依舊和從前一樣,保持著純潔清白的操守,一點也沒有改變。

儘管王昌齡在創作時,有沒有上述想法只是一種猜測,不過後來他再一次被貶到龍標時,他的好友李白寫了一首《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李白在這首詩里倒是提到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的句子,王昌齡和李白是知己,好朋友心意相通,所以王昌齡詩中存在同樣想法,也是有可能的。

結語

一片冰心在玉壺」中的「冰心」,是指詩人清白純潔的品性、情操,「玉壺」則有可能是指包括酒壺、明月或者隱居處所。

在「玉壺」的這三種解讀裡面,有學者認為,最可靠的解釋還是「酒壺」。因為寫詩的時候,他正與友人送別。古人在送別朋友的時候,往往要喝點小酒。

不過我個人認為,王昌齡當時的處境雖然不太好,也很有可能經常借酒澆愁,但是他特地寫詩告訴洛陽的親友們「我現在心如死灰,很心煩,天天都在喝酒」的可能性不高。

按照正常的邏輯,一個男人無論在外面遇到了什麼樣困難與挫折,在給家人寫信時,往往都是「報喜不報憂」的,所以個人覺得在這裡把「玉壺」理解成「明月」最合適。

「一片冰心在玉壺」這句詩,是王昌齡借著明月,向洛陽的親朋好友們表明自己雖然遭貶,但是至今仍「初心不改」,同時也是在借著明月,向親友們傳達思念之情。

「一片冰心在玉壺」如果翻譯成現在的大白話,就等於是說:我還是和從前一樣,一點也沒有改變。你若問我想什麼,答案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藝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7/199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