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王維洛:崗托水庫大壩工程移民的反抗

作者:

所以崗托水庫也是南水北調西線工程從金沙江向黃河調水的龍頭水庫。習近平喜歡搞空間布局,搞生產要素的配置,中共「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格局就是習近平理念的體現。對於崗托水庫大壩工程,中共政府是志在必得。

四、崗托水庫大壩工程移民將被迫背景離鄉

如馮樹榮先生所說,建設龍頭水庫的最大問題是移民淹沒問題,特別是在少數民族地區、在藏民族地區的移民淹沒問題。

中共在1949年之後就全盤接受史達林的教誨,認為建設水庫大壩工程既能防洪又能抗旱,還能發電,所以就在中國的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最早開展建設水庫大壩建設工程。一直到1992年中共批准建設長江三峽大壩工程之前,水庫大壩工程主要集中在中國的東、中部,集中在漢族居住地區,集中在國內河流。周永康任四川省委書記時,打響了西部水電大開發的第一槍,建設紫坪鋪水庫大壩工程(後誘發汶川大地震),水庫大壩工程的建設建設就大踏步向西部推進,向少數民族居住地區推進,向國際河流推進,至今沒有停止,這是利益驅動的必然。

在中共水庫大壩建設過程中,留下了許許多多水庫移民安置遺留問題,如黃河三門峽、丹江口水庫、新安江水庫的移民問題,至今沒有解決,禍害幾代人。記得文化大革命中浙江省武鬥打得最厲害的就是新安江水庫移民和安置地的造反派,對立衝突到了動用機槍、迫擊炮的水平。新安江水庫移民在武鬥中失利,移民們帶著武器來到省會杭州請願。三峽大壩工程的移民安置問題,據說得到了中共最高領導層的充分重視,花費了近千億元人民幣,但是最終的結果是,移民生活水平還沒有恢復到移民之前的水平(指相對水平),大量移民被納入城市低保,成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群,沒有土地,沒有工作,沒有未來。就地安置,曾經是三峽大壩工程移民安置的最大「亮點」,因為異地安置被世界上認為是水庫移民安置中最差的形式。但是三峽工程並沒有遵守就地安置的承諾,最後還是有近二十萬移民被迫遠走他鄉。目前三峽工程移民安置中的許多「經驗」被廣泛應用在中國社會管理中,比如用擾亂社會治安等罪名將移民中的領頭人抓入監獄;用黑社會手段將反對移民的領頭人打傷打殘;以保守國家機密為名,禁止移民向海內外媒體透露關於移民安置賠償的具體信息;威脅移民親屬中的公務人員和國企中職員,命令他們說服有親屬關係的移民服從命令,否則不用來上班;任命基層公務人員組成工作小組,包幹一戶又一戶移民,每天到移民家中進行說服工作,就是人家吃飯時也不離開等等。當然也有一些獎勵的手段,比如移民子女在高考中可以加分、優先考慮入黨入團、封三峽工程移民為「感動中國的人」等等。

根據筆者目前掌握的資料,崗托水庫大壩工程不可能採取就地安置的形式,雖然金沙江上游地區人口密度小,人均土地資源量較高,但是自然條件相對較好的河谷地都將被水庫淹沒,耕地資源被淹沒後所剩無幾。該地區野生物產資源,特別是藏藥資源十分豐富,如冬蟲夏草、松茸等野生資源和藏藥資源是當地居民的重要收入來源。但是崗托水庫大壩工程建設之後,水庫里的水,水庫四周的山都成為華電的「國有」資產,為了保衛水庫大壩工程的安全,居民不能隨意進入該地區採集冬蟲夏草、松茸等野生資源或藏藥資源,甚至從金沙江中取水也是不被許可的。

因此崗托水庫移民安置將採取異地安置的方式,至於是近遷還是遠遷、集中安置還是分散安置還要看事態發展,但是離開熟悉的故土是一定的。這也是崗托水庫大壩工程移民反抗的一個主要原因。

五、崗托水庫將直接淹沒六座寺廟及大量宗教設施

四川省甘孜州德格縣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縣,它在藏文化中有特別重要的位置。德格是藏文化的發祥地之首,與西藏的拉薩、甘肅的夏河齊名,為藏區三大古文化中心之一。德格又是格薩爾王故里,也是格薩爾王的獅龍宮殿所在地。這裡是宗教文化寬容互濟的典範,齊聚了藏傳佛教五大教派的寺廟,這裡有「康巴文化中心、格薩爾王故里、南派藏醫發祥地、康巴的敦煌」之稱。德格縣內各教派寺廟大都為有數百年,甚至逾千年歷史的古建築,尤其以八幫、更慶、竹慶、更沙、丁青等大寺歷史悠久、規模宏大、從寺廟外裝到內飾,都不失為集文物古蹟於一體的名勝。各教派寺廟均收藏有各類歷史文物,有保存數百年、近千年的各類雕像、塑像、唐卡、壁畫,有各教派引以自豪的傳統秘籍經典,有歷代皇帝的詔書賜品,也有各種奇珍珠寶[9]。

圖4:德格全景,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圖5:德格風光,圖片來源:網絡截圖

崗托水庫將直接淹沒德格縣和江達縣六座寺廟以及白塔、嘛呢堆、轉經房、煨桑台、經幡、經堂等諸多宗教設施,也將淹沒影響許多格薩爾王的遺蹟和紀念設施。崗托水庫移民還將涉及在寺廟中生活的僧侶和信眾。寺廟被淹沒之後,是否需要重建?在哪裡重建?如何重建?是寺廟隨著移民走?還是移民隨著寺廟走?這些都是中共政府沒有考慮過的問題。據共青團中央的微信公眾號說,習近平在國家主席的任上讀了《浮士德》、《荷馬史詩》等十八本巨著,其中一本就是《格薩爾王傳》[10]。如此看來,習近平應該知道格薩爾王在世界文化、在藏文化中的地位。不要將來淹了格薩爾王的遺蹟和紀念設施,再把責任推給別人,理由是本人只認識薩格爾王而不認識格薩爾王。

圖6:格薩爾王壁畫,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六、崗托水庫大壩建設的生態環境風險

2015年9月1日是西藏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的日子,李鵬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把羊卓雍錯水電站作為生日禮物贈送給西藏自治區政府,藉此將水庫大壩工程引入藏區。但是此舉遭到了從文革浩劫中剛剛恢復工作的十世班禪喇嘛和其他一些藏族人士的堅決反對。班禪喇嘛認為,羊卓雍錯是個湖面面積很大的高原淡水湖,對調節西藏高源氣候影響很大,如修建水電站,大量湖水下泄用於發電,會使羊卓雍錯水位持續下降,湖面面積不斷縮小,從而對高原生態造成嚴重負面影響,無非修復[11]。

地質學家楊勇指出,金沙江流經西藏東部芒康山和沙魯里山脈之間、雲南高原西北部、川西南山地,到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宜賓接納岷江為止,全長2308公里,流域面積近50萬平方公里。金沙江流經山高谷深的橫斷山脈,水流湍急,向東南奔騰直下,與西相鄰的瀾滄江、怒江並行,至雲南省麗江納西族自治縣石鼓附近突然轉向東北,穿越玉龍雪山,形成著名的虎跳峽,兩岸山嶺與江面高差達2500至3600米,是世界最深峽谷之一。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部,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相接、至今地殼運動仍然劇烈複雜的造山帶,是楊子板塊與岡底斯——印度板塊之間巨型造山系的組成部分。其特點是,活動性斷裂構造十分發育,擠壓、褶皺、隆起並伴隨著引張、伸展、裂陷,形成了嶺谷相間的縱列峽谷地貌和山間斷陷盆地(湖泊),這樣的地質地貌為江河發育和水能富集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隨著青藏高原第四紀以來的隆起上升,周邊河谷如岷江、大渡河、雅礱江、金沙江、瀾滄江、怒江等河川的強烈下切,高山峽谷和灘多流急的河谷地質地貌還處於強烈的改變中,區內地質斷裂構造體系如鮮水河斷裂、龍門山斷裂、安寧河斷裂、小江斷裂、程海斷裂、瀾滄江、怒江斷裂等頻繁的新構造運動,使強烈的地震活動沿著這些斷裂帶頻繁發生,河谷兩側高陡斜坡地上大規模的山體崩塌、滑坡屢屢發生,臨災危岩地貌發育,高地應力區河谷強烈下切卸荷而產生的大型危岩山體對工程建設和城鄉安全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大規模的工程建設活動以及大庫容運行亦對脆弱的地質危岩和活動斷裂創造誘發成災條件,形成持續複雜的地震地質災害隱患[12]。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議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29/2024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