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在非洲的中國工人數量大幅減少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非洲各地的中國工人數量已降至十多年來的最低水平。

從2015年在非洲大陸有263696名中國工人的歷史新高,到2022年僅記錄了88371人——這是有記錄的最近一年的數字。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中非研究計劃(China Africa Research Initiative)分析了2009年至2022年的數據,將這一數字的下降部分歸因於疫情,因為中國工人在此期間離開,而中國直到2023年初才重新開放。

但專家表示,這一數字的下降也是由於其他各種因素造成的,包括油價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全球「一帶一路」倡議的縮減,在該倡議下最初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被派至非洲大陸從事大型基礎設施項目。

人數預計會上升?

「我們沒有2023年的數據,但有聽說有更多被推遲的項目正在恢復。然而,我們不太可能看到過去那樣的高數字,」當被問及這些數字是否在去年反彈並可能繼續反彈時,中非研究計劃主任黛博拉·布勞蒂加姆(Deborah Brautigam)說。

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院全球部(ODI Global)的研究員陳雲南(Yunnan Chen)也不認為中國駐非工人會激增。

她對美國之音(VOA)說:「自2022年以來,一些建設可能已經重啟,但我們知道,中國資助的項目數量多年來一直在下降,過去幾年給任何新的項目交易潑了冷水,所以我預計這些數字不會很快大幅增加。」

2022年中國工人最多的五個國家是阿爾及利亞、安哥拉、埃及、奈及利亞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雖然在工人數量上仍然領先,但阿爾及利亞和安哥拉的中國工人數目的降幅也最大。

阿爾及利亞在2016年有超過91000名中國工人,而安哥拉的峰值為50000人。到2022年,每個國家只剩下大約7000名工人。

布勞蒂加姆對美國之音說,大幅下跌「可以由油價來解釋。它們都高度依賴石油出口,用石油來支付幾乎所有的政府支出。

在安哥拉,2002年內戰結束後,中國幫助該國重建,中國進出口銀行承諾提供20億美元的由石油支撐的貸款。但隨後全球油價下跌,安哥拉陷入債務泥潭。

安哥拉總統若昂·洛倫索(Joao Lourenco)於2017年首次當選,他一直在尋求實現經濟多樣化並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從而減少中國項目和工人。

但安哥拉未來可能很快就會有更多的中國工人。在周五(3月15日)訪問北京期間,洛倫索和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同意升級雙邊關係,這將帶來更多的貿易和投資。

逆勢上揚

然而,並非所有非洲國家最近都出現了中國工人數量的下降,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及和辛巴威是最值得注意的異數。

2022年,埃及有7000多名中國人在工作,而疫情前約為2000人。剛果民主共和國在2022年有8000多人,比2012年的約3000人有所增加。與此同時,辛巴威在過去四年中一直保持穩定,約有1000名中國工人。

「辛巴威的情況特別有意思,有一座即將完工的大型鋼鐵廠和其他礦物加工正在進行中,」雪梨大學(University of Sydney)中國事務專家江詩倫(Lauren Johnston)說。她指出,中國對非洲石油的依賴程度正在降低,並轉向綠色能源和礦產。

辛巴威擁有巨大的鋰礦藏,鋰是轉向電動汽車所需的關鍵礦物之一,中國在那裡投入了大量資金。

「辛巴威正在建設大型增值礦物加工設施,還有採礦和礦物加工所需的電力項目,」江詩倫指出。

剛果民主共和國同樣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尤其是鈷,而在埃及,中國人正在開羅郊外為政府建造一座全新的首都。

本地就業增長?

儘管中國有大規模的項目,但中國經常被批評未能幫助非洲創造就業機會或提高當地人的技能。雖然確實雇用了大量當地工人,但他們通常擔任最基礎的角色,而更高級的職位則留給了中國人。

「一般來說,中國項目確實會雇用當地勞工,」陳雲南說。

「通常在項目開始時,中國工程師和熟練勞動力的比例較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雇用更多的當地勞動力,這種情況往往會發生變化,」她說。但她同時指出大多數人從事的是非技術性的工作。

江詩倫說,儘管中國現在向非洲派遣的本國人變少了,但中國公司雇用非洲人從事高薪、技術性更高的工作的事情可能不會立即發生。

「他們需要增加的是在當地招聘經理,」她說。「但這需要時間,也需要培養當地管理人員的中文技能。」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6/2030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