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不容樂觀 中國經濟衰退未到谷底

今年三月召開的中國人大與政協兩會中國經濟的成長目標訂為5%左右,但是,目前國際貨幣基金(IMF)、經濟學人(EIU)與S&P Global在四月對於今年中國經濟成長率的最新預測值多維持在5%以下,介於4.6%至4.7%之間。值得注意的是,IMF將全球貿易的成長率由今年1月3.3%下修為3%,EIU對於全球貿易成長率的預估則由三月預估的2.4%上修為2.5%。由於中國出口部門的成長動能仍對其經濟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在觀察中國經濟成長能否達成官方目標時,出口市場的變化仍是很大的觀察重點。

首先,在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訪中之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在近日訪問中國,其在訪中前,發表了美國針對各國人權狀況的年度研究報告,指出中國於新疆地區實施種族滅絕行動,並持續廢除香港的政治自由和自治權。此外,美國參議院也通過中國字節跳動公司在一年內須出售短影音平台TikTok。換句話說,雖然美國政府官員與中共官方的交流持續,但是,美國對於中國破壞人權與自由體制,仍高度關注。

我們可以預期,在中國未改變過去的施政模式下,美、中關係是難以改變的。因此,美國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也無法有顯著的改善,中國僅能期待對美的出口不要進一步降低。

歐盟與中國的貿易緊張程度正在提高

其次,除了葉倫與布林肯均關注中國的超額產能外,歐盟執委會在本月24日也針對中國醫療設備公共採購市場發動調查,以釐清中國政府是否給予歐盟廠商與當地廠商不公平的市場准入管道。換言之,歐盟在對中國電動車與風力發電機啟動不公平貿易行為的調查後,對於中國市場准入的公平性也開始受到歐盟執委會的關注。

一旦歐盟確認中國採購市場確實存在不公平競爭,中國企業參與歐盟的採購市場一定會受到影響。若中國超額產能對歐美等國市場的傾銷受到貿易制裁,則中國的出口將會減少,這將對中國經濟造成不力的影響。

中國與香港市場占台、日、韓三國的出口比重逐漸降低

再者,我們也可以從台灣、日本、韓國等國對於中國出口減少,來觀察中國經濟的變化。根據財政部統計處的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間,台灣出口累計增加幅度為29.5%,但對於中國與香港出口增加的幅度僅有10.4%;日本總出口累計減少2.8%,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則減少11.2%;韓國出口累計增加4.6%,對中國與香港的出口則累計減少27.9%。由上述的數據可以知道,東亞主要國家與中國及香港的貿易依存度正逐漸降低。

此外,根據財政部海關進出口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對中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已經降到30.8%,是過去22年來同季最低;對美國出口占總出口比重則上升到22.3%,對東協升至20.2%,分別是24年來以及歷年同季的最高水準。在台灣出口產品結構有七成為中間財的情況下,台灣出口至中國的比重降低,也顯示最終產品在中國組裝再出口的比重已逐漸降低。

最後,由上述討論可以知道,中國出口產業除了面臨美、歐等國針對超額產能低價傾銷的反傾銷貿易制裁外,歐盟對於中國不公平市場准入的調查以及供應鏈重組對中國經濟影響的效果逐漸產生,都將使得中國的出口衰退的可能性大幅提高。因此,在中國內需依然不足,出口又會進一步減少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成長率要達到5%,仍是過度樂觀。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上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29/2049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