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我們在信息繭房?失去中國市場,三星竟還是第一

在任正非都開始叫停華為使用遙遙領先標籤時,我們或許是時候重估這個已經快要被我們忘卻的品牌了。 三星在中國市場以外所持續取得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證明了一件事,不要輕易讓一個品牌滾出中國。 三星的存在不僅證明,沒有我們引以為傲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人家依然可以是全球第一;而且它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提醒: 當那些消失在我們視野的公司確依然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增長,我們事實上已經被困在井底之蛙的信息繭房裡了。
02

脫鉤、晶片

就像谷歌、Meta等公司如今依然是全球科技巨頭一樣,三星電子在事實上基本與中國市場脫鉤之後,也依然沒有動搖它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

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2023年三星在全球42個市場占據市場份額第一。也就是說,雖然中國市場表現平平,但它依然是這個星球上超過半數國家消費者的第一選擇。

而更為關鍵的是,和蘋果不一樣,手機僅僅只是三星帝國諸多業務板塊中的一個而已。

三星是一個業務遍布全球的綜合性企業巨頭,其業務板塊涵蓋了電子、重工、化學、金融等多個領域。

在電子領域,除了我們所熟知的消費電子業務之外,三星還在半導體領域占據重要地位,其存儲晶片和處理器廣泛應用於各類電子設備,其顯示屏業務也領先多年,最新數據顯示,三星已經連續15年在全球數字標牌市場排名第一。

但三星還不僅僅止於三星電子。三星重工在船舶製造、海洋工程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而三星化學則在石化、精細化工領域頗具實力。此外,三星還擁有金融服務、醫療、建築等多個業務板塊,就連在杜拜的哈利法塔,背後都有三星的身影。

至於在韓國本土,三星的影響力就更不用提了,你幾乎無法在其他市場找到類似的企業。三星在韓國,被認為是「包辦韓國人一生」的企業。用華盛頓郵報當年的話來說,韓國事實上是三星共和國。

但問題是,這樣一個東亞小國誕生的巨無霸,是如何超越被很多人認為的宿主美國的一眾科技公司,在多年裡持續占據全球第一位置的?為什麼美國不卡三星的脖子?

這當然與一些非市場的因素有直接關係,但更為重要的是,三星自己有足夠的議價權。

雖然對現任掌門李在鎔的能力存在諸多爭議,他本人甚至還一度面臨牢獄之災。但他的父親李健熙的光芒確實難以超越,也正是在他的帶領下,三星實現了從韓國企業走向全球企業的關鍵一躍。

三星集團成立於1938年,由現任三星掌門人李在鎔的祖父李秉喆創辦,最初從事乾魚、蔬菜和水果等農副產品貿易。1987年,李秉喆去世後,李健熙接任三星會長之職。沉默寡言的他在執掌三星後,掀起改革。

除了那句著名的「除了老婆孩子,全部都要換」的「新經營理念」外,最為輿論稱讚的,是李健熙創造的「半導體產業神話」。

三星早在上個世界60年代開始就持續布局半導體行業。

李健熙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經濟系。1968年,李健熙回到三星集團,1969年便成立三星電子。1974年李健熙決定用自己的錢收購韓國半導體公司的大部分股權,開始對半導體行業猛攻。1978年,韓國半導體公司改名三星半導體,從此三星在半導體領域開始發力,生產屬於自己的晶片。

1987年,李健熙從父親的手中接過權力的大棒,開始大刀闊斧地進行產業改革。三星電子迅速瞄準DARM晶片,1992年三星半導體就在此行業取得領先地位。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三星裁員求生。但即便這樣,也沒有停止半導體的投入步伐。任三星電子CEO的伊鍾龍發表了其著名言論:「如果速度落後,就會成為對手的獵物」。

得益於三星電子從未停止過對技術投資和研發投資的持續投入,2017年,就在國人因為三星爆炸門而逐漸開始忘記這家公司時,三星將英特爾打倒,成為了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公司;同時將蘋果從世界最賺錢公司的寶座拉下,而自己獨占鰲頭。

03

百年、AI

客觀地說,三星這些年的日子在其五十年的歷史上並不算是最好的時候。

在李健熙時代的三星,幾乎可以說抓住了過去五十年整個時代的所有風口和機會。最近一次,當行動通信開始從塞班過渡到智慧型手機時,李健熙仿佛是穿越而來的一樣,三星極為果斷地迅速放棄塞班系統與windows系統,並成為了安卓的堅定擁護者,2010年推出的GALAXY手機,不費吹灰之力就涵蓋了中高端旗艦手機——那個時候,華為還在做貼牌機,中興更是只能做低端手機業務。

而回到半導體本身。三星半導體的成長並非一帆風順,事實上,投資記憶體,三星是連續巨虧損13年;投資液晶面板,連續虧損7年。1984年,三星剛推出64K DRAM,記憶體價格就暴跌,從每片4美元雪崩至每片30美分,此時三星的成本是每片1.3美元。換句話說,每生產1片虧損1美元。到1986年底,累計虧損3億美元,股權資本全部虧空。直到1987年,李健熙的父親李秉喆去世那一天,他也沒能見到三星半導體盈利。

由於市場不景氣,英特爾都開始轉行干起了CPU,NEC等日本產商也紛紛縮減投資規模。但李健熙仍然仿佛看得到未來一樣,如同賭徒一般瘋狂地逆勢加碼半導體領域。當時這被認為是自殺式的投資決策,這種勇氣和決策難度在其他企業都難以想像。

但後來事情發展的方向證明了李健熙的高瞻遠矚。

如今的三星可以說幾乎控制著全球手機產業鏈的命脈。手機三大件CPU、記憶體和OLED面板,後兩項三星都是全球第一,晶片代工全球第二。

以記憶體為例,三星DRAM占有率高達50.2%。只要你生產手機,就離不開三星。蘋果很牛,面板和記憶體卻是三星的。華為和HTC都曾因三星斷供吃過大虧。宏碁創始人施振榮和台積電老闆張忠謀公開表態說,三星是台灣IT業的敵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聲稱,打敗三星是他畢生的目標。

2019年,在慶祝三星電子成立50周年之後,三星如今的掌門人李在鎔發誓說,要讓三星在未來50年成為世界上最好的公司,成為百年企業。事實上,成為百年企業也一直是李健熙的目標。早在1987年在三星集團建立50年慶典上,李健熙宣布集團「二次創業」,將三星的發展方向定為21世紀世界級超一流企業。

但郭台銘是懂殺人誅心的。多年前在一次公開場合,郭台銘在談及「我的競爭對手雖然很有名、經營很優秀,但企業主被判過刑、企業要傳給兒子,再偉大也不會有百年基業,跟誠信原則及企業大眾化有很大距離。」針對李健熙用盡各種手段要把三星王座傳遞給李在鎔的決定,郭台銘還曾經表態,「鴻海經營權不會傳給家人,企業永續經營是傳賢不傳子」。

確實,現在三星面臨的最大問題可能還真是掌舵人的法律風險問題。但僅從能力上來看,李在鎔帶領的三星,依然還處於前沿位置。最典型的是,就在國內現在一眾廠商說自己要做AI PC、AI手機的時刻,三星可以說是最早就宣布入局AI手機的那一個。

2024年1月17日,三星電子在美國加州聖荷西市正式召開年度旗艦新品發布會,推出全球首款人工智慧(AI)智慧型手機Galaxy S24系列。隨後,各大廠商才後知後覺的跟風開始宣布自己也要做AI手機。

三星的嗅覺靈敏度,依然不輸過往。

任正非都開始叫停華為使用遙遙領先標籤時,我們或許是時候重估這個已經快要被我們忘卻的品牌了。

三星在中國市場以外所持續取得的巨大成功再一次證明了一件事,不要輕易讓一個品牌滾出中國。

三星的存在不僅證明,沒有我們引以為傲的全球最大消費市場,人家依然可以是全球第一;而且它還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提醒:

當那些消失在我們視野的公司確依然在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增長,我們事實上已經被困在井底之蛙的信息繭房裡了。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深水研究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06/2051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