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普京訪華帶來的特殊禮物:怎麼辦?

明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就將落地北京,開啟為期兩天的訪華之旅。

兩天,看著有些稍短,但戰時狀態下,時間長度不是主要的,能收穫什麼才是世界關心的。

他顯然有備而來,做足了攻課。我在傍晚習慣的刷一輪信息,就看到令人熟悉的東西。

例舉一則相關的新聞——普京訪華前發聲:我的家人對中國很著迷,武術在俄羅斯非常流行。

「我總是對進一步探索獨一無二、別具一格的中國傳統抱有濃厚興趣,尤其是在我訪華期間;我對中國武術了解不少,武術在俄羅斯非常流行,我對中國哲學充滿敬意,我的家人對中國很著迷,其中一些人正在學習中文。」

可以說,外交精要「投其所好」「咱倆很熟」,無論哪個國家都差不多。

記得七年前川普招待中國元首,特意請他的外孫女,也就是伊萬卡的女兒演唱《茉莉花》,背《三字經》還有唐詩。

也記得巴西總統盧拉,去年訪華前不真誠地透露:我時常看中國的足球聯賽。

印象深刻的當屬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前幾天隔空狂贊:在科學、技術、經濟金融、政治理論、地緣政治視野和軍事實力等諸多方面,中國領先西方40年

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地方,美國川普注重細節,其他人則鍾情宏觀層面——這又襯托普京的用心,因為他此次帶來了一件特殊禮物,車爾尼雪夫斯基的小說,俄國文學史上的名著《怎麼辦》。

根據俄方外交官員的說法,這是普京徵詢專家意見後特別挑選,精心準備的。因為這部小說上架時間是1953年6月15日,非常的巧合,極具象徵意義。

當然,俄方人員沒有進一步表達小說蘊藏的深意。二十年前冬天的某個夜晚,我在地攤前徘徊,買了幾本書,其中就有這部小說。坦白說,當時多出於附庸風雅去買一些名著,真讀時,對所謂的生命理想革命理想基本沒什麼感受,主要還是停留在愛情劇本上。

我記得很清楚,《怎麼辦》還沒讀到一半,隔天又跑到那個地攤,下決心買了《查太萊夫人的情人》,等手頭沒有其它新鮮小說,才重新撿起來,把《怎麼辦》讀完。簡單介紹一下大致的情節:

女主被母親逼婚,嫁給她不喜歡的階級敵人陣營中的富家闊少,此時男一出現與女主假結婚,挽救了女主可能因為逼婚出現的悲劇;正當男一對女主心生情愫的時候,卻發現女主與自己的朋友男二才是真愛,本著君子成人之美的高尚德行,男一上演假自殺退出,幫他們避開心理障礙,而後又讓他們自己還活著,並且努力撮合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剩下的,大家一起為理想為新世界投身革命建設……

原諒我的過度想像,此刻,我直覺浮現一個情節猜測,普京會不會將富家闊少寓意為西方霸權中的美國?

話說回來,純文學角度看,俄國諸多大師的作品,讀起來雖渾厚深刻,但我個人喜好,還是偏向英國文學,哈代與狄更斯的小說我幾乎都能一口氣讀完,俄國小說還沒出現過。

多年後關注到文學評論,有一句話我很贊同,那就是人文環境使然,英國人窮盡想像,也難感受俄國人想要衝開壓抑困境的執拗偏執的熱情。一個像晴朗天氣中在後花園的沉思,另一個像暴風雨下荒郊奪命求生的跋涉。

這裡不是討論人文上差異,我想站得更高一點,民族性格與選擇。歷史上,英國可謂是俄國的克星,眼下更是適用。而要說俄國人的優勢,自然在其執拗偏執上所附加的韌勁。

烏軍前總司令以為俄軍死亡達到15萬人就會退縮,就是低估了他們的韌勁。如今接近50萬,還在瘋狂延續,而求勝之心毫無衰退跡象。

可以肯定,如果克里姆林宮的戰爭經濟得到保障,俄軍在炮灰上能做的預算,會超出世界想像。因此,經濟是他們致命的軟肋,普京換上經濟出身的防長,以及此時訪華,無不是想要強化這塊。

明天,他就會將俄羅斯的「怎麼辦」遞呈過來,不知得到的回應是什麼答案。我猜,以中國的傳統,最多不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至於來而不往非禮也之類的回音,恐怕只有精神股民感覺得到。

原諒我的文藝細菌在悸動在顫抖: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這是光明的季節,這是黑暗的季節;這是希望之春,這也是失望的冬天……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國產神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6/2055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