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六四

六四事件35周年 天安門城樓閉館(圖)
2024-06-04

6月4日是六四事件35周年,香港明報報導,有遊客在社交平台表示,使用天安門城樓在線售票系統預約參觀天安門城樓,顯示6月3日、6月4日閉館,還系統彈出溫馨提示:天安門城樓6月4日全天關閉。進入天安門廣場預約參觀服務平台,顯示今天包括升旗、降旗的五個時段都可預約,但點擊有關時段,均提...

【微博精粹】「六四」 會讓中共顫慄到死
2024-06-04

【上海交大教授提出要全面融入西方世界後被開除】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胡偉:我們或許應當調整戰略方向,與美國並肩應對俄羅斯,以此尋求美國的諒解,並最終全面融入西方世界。講了真話後如今胡偉教授就被開除了,金燦榮、胡安剛等胡說八道之流卻成了習近平的座上賓,這就是當今中國現在!

「六四」35周年,中國高校和企業按下暫停鍵(組圖)
2024-06-04

「六四」35周年日前夕,美、加等地華人發起紀念」六四」遇難者集會,呼籲世人勿忘「六四」。在中國,「六四」周年成為「敏感日子」,各高等院校校方向老師發出通知,要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停止一切集體活動。

林泉:「六四」三十五周年祭
2024-06-04

曾經六四響驚雷,棒打貪官喝盜賊。學子舉旗討腐政,市民援手壯聲圍。有心百姓宣天理,無道妖魔揮斧錘。三十五年伐紂路,喧囂土匪入沉微。

何處誌哀──記六四
2024-06-04

偶爾在六四時「碰巧」去香港,參加維多利亞公園的燭光悼念。在那個特殊的「泡泡」里,在自由地用語言、服飾直抒胸臆的人叢中,我既有解放的感覺,又心懷顧忌。既樂意被記者採訪、又要小心翼翼地掩飾身份,既期待將中國人的心聲傳出去,又要避免自己被「秋後算帳」。無論怎樣,每次去維園,我都會讓自己暢快地留淚,為六四亡靈、為天安門母親、為不忘六四心向未來的那些香港人、為我這樣不遠百里、千里來到這裡的中國人。

中共恐懼至極!北京突發通知…(圖)
2024-06-04

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六四到了,北京地鐵宣布,6月2日至6月5日天安門東站D出口採取臨時封閉措施。北京地鐵沒有通報原因。地鐵16號線木樨地站E口直梯也在6月1日至5日暫停使用。1989年6月3日晚,共軍曾在木樨地開火併造成重大人員傷亡。根據天安門母親運動調查,共有36人死於木樨地。...

六四前《千千萬萬個我》反動版 黃明志獻反強權者(圖)
2024-06-04

黃明志推《千千萬萬個我》反動版MV聲援全球抗議者。(亞洲通文創提供)歌手黃明志於2日在網絡上架新歌《千千萬萬個我》反動版MV,MV中加入了烏俄戰爭、白紙運動、318青年占領立法院行動、六四天安門事件等抗議遊行畫面,展現出全球各地人民爭取民主自由的決心。這首MV(點這裡)特別選在六...

程翔:弘揚「維園精神」 剷除「一黨專政」
2024-06-04

鄒幸彤在獄中再次被捕,連同她母親以及幾個義工也被捕,當局連「六四」兩個字都不敢用,警方的聲明說:「一名正在還押中的女子,透過另外五名被捕人,由2024年4月份開始,以匿名方式在一社交平台專頁,利用某個將至的敏感日子,持續發布具煽動意圖的帖文,挑起市民對中央政府、特區政府及司法機構的憎恨,及意圖煽動線民在較後期間組織或參與非法活動。」這聲明體現中共特色的法治:一,忌諱所謂敏感日子。過去在大陸,很多人都只能以「五月三十五日」來稱呼「六四」,如今想不到香港也會視「六四」為敏感詞而予以規避。

風聲鶴唳!中國多家網站禁更換頭像 年輕用戶多被騙(圖)
2024-06-04

在六四大屠殺35周年到來前夕,中國多個社交媒體網站和網路遊戲平台禁止用戶更換頭像和暱稱,防止用戶通過換頭像和暱稱的方式來紀念1989年的那場悲劇。這一審查方式讓不少並不知道那場歷史事件的年輕網民感到疑惑,一些用戶甚至聲稱網站這麼做是為即將開始的全國高考做準備。

習近平反其道而行之,遭國際社會唾棄(圖集)
2024-06-04

天安門事件35年後,中共再遭國際社會疏離1989年,中共對民主示威者的鎮壓引發了中西方關係的重大危機。在那場大屠殺35周年來臨之際,中共領導人在國際上面臨著與那時類似的境遇。今天,對中共的不安不再源自槍炮聲,而是中共激進的產業政策疊加其對近鄰動武的傾向,以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國家...

多倫多六四燭光晚會 市長鄒至蕙:我們永不忘記(圖)
2024-06-04

多倫多市長鄒至蕙、加拿大國會議員關慧貞、王啟榮、占中發起人之一朱耀明出席多倫多悼念六四燭光晚會,並於台上帶領參加者進行悼念儀式。曹雨攝今年為六四事件35周年,加拿大多倫多當地時間6月1日,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民主中國陣線及公民會於北約克賴士民廣場舉辦《為自由音樂會暨燭光悼念晚會...

六四下一代 「坎坷但無悔」的真實版《美麗人生》(圖)
2024-06-03

「六四事件」轉眼35載,當年的抗爭者已漸入暮年,他們的二代雖正值父執輩當時站上天安門廣場的年紀,但若期待他們傳承中國民主志業,恐事與願違,因為一代六四人中,有幸「潤」出國者,其二代多成了外國公民,雖認同父母的政治理念,卻與中國少有連結。至於留在中國的六四二代,在「被迫集體失憶六四」下,多噤聲或走避政治,僅有極少數、如來自武漢的張弘遠,子承父志,接棒父親張毅的六四精神,但也因此付出代價。

美聯社說紀念六四 海外接棒香港(圖)
2024-06-03

據美聯社今天報導稱,香港遭受鎮壓後,海外社區高舉火炬,延續天安門事件記憶。關於紀念六四的報導圖片 Reuters/路透社隨著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紀念日臨近,研究中國近代歷史上那段血腥歷史的著名學者羅文娜·何(Rowena He)忙於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之間飛行...

六四35周年大學成嚴控重點 高等院校及企業暫停一切集體活動(圖)
2024-06-03

六四35周年日前夕,美、加等地多地華人發起紀念六四遇難者集會,人們高喊口號和唱歌,呼籲世人勿忘六四。在中國,六四周年成為「敏感日子」,各高等院校校方向老師發出通知,要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停止一切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