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六四

風聲鶴唳!中國多家網站禁更換頭像 年輕用戶多被騙(圖)
2024-06-04

在六四大屠殺35周年到來前夕,中國多個社交媒體網站和網路遊戲平台禁止用戶更換頭像和暱稱,防止用戶通過換頭像和暱稱的方式來紀念1989年的那場悲劇。這一審查方式讓不少並不知道那場歷史事件的年輕網民感到疑惑,一些用戶甚至聲稱網站這麼做是為即將開始的全國高考做準備。

習近平反其道而行之,遭國際社會唾棄(圖集)
2024-06-04

天安門事件35年後,中共再遭國際社會疏離1989年,中共對民主示威者的鎮壓引發了中西方關係的重大危機。在那場大屠殺35周年來臨之際,中共領導人在國際上面臨著與那時類似的境遇。今天,對中共的不安不再源自槍炮聲,而是中共激進的產業政策疊加其對近鄰動武的傾向,以及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的國家...

多倫多六四燭光晚會 市長鄒至蕙:我們永不忘記(圖)
2024-06-04

多倫多市長鄒至蕙、加拿大國會議員關慧貞、王啟榮、占中發起人之一朱耀明出席多倫多悼念六四燭光晚會,並於台上帶領參加者進行悼念儀式。曹雨攝今年為六四事件35周年,加拿大多倫多當地時間6月1日,多倫多支持中國民運會、民主中國陣線及公民會於北約克賴士民廣場舉辦《為自由音樂會暨燭光悼念晚會...

六四下一代 「坎坷但無悔」的真實版《美麗人生》(圖)
2024-06-03

「六四事件」轉眼35載,當年的抗爭者已漸入暮年,他們的二代雖正值父執輩當時站上天安門廣場的年紀,但若期待他們傳承中國民主志業,恐事與願違,因為一代六四人中,有幸「潤」出國者,其二代多成了外國公民,雖認同父母的政治理念,卻與中國少有連結。至於留在中國的六四二代,在「被迫集體失憶六四」下,多噤聲或走避政治,僅有極少數、如來自武漢的張弘遠,子承父志,接棒父親張毅的六四精神,但也因此付出代價。

美聯社說紀念六四 海外接棒香港(圖)
2024-06-03

據美聯社今天報導稱,香港遭受鎮壓後,海外社區高舉火炬,延續天安門事件記憶。關於紀念六四的報導圖片 Reuters/路透社隨著北京六四天安門事件35周年紀念日臨近,研究中國近代歷史上那段血腥歷史的著名學者羅文娜·何(Rowena He)忙於在美國、英國和加拿大之間飛行...

六四35周年大學成嚴控重點 高等院校及企業暫停一切集體活動(圖)
2024-06-03

六四35周年日前夕,美、加等地多地華人發起紀念六四遇難者集會,人們高喊口號和唱歌,呼籲世人勿忘六四。在中國,六四周年成為「敏感日子」,各高等院校校方向老師發出通知,要求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以及停止一切活動。

紐約紀念六四遭小粉紅鬧場「滾回台灣」 網酸 : 這麼愛國還在美國(組圖)
2024-06-03

美國紐約法拉盛則舉行了六四35周年悼念活動,活動現場遭到了兩名小粉紅的襲擊。圖:翻攝自影片在六四事件35周年前夕,全球各地舉行了多場紀念活動,除了紀念在事件中罹難的人士之外,也呼籲世界各國對於中國人權的重視。在英國,抗議者聚集在倫敦國會廣場,發起了六四事件35年紀念抗議活動。當天...

見證天安門大屠殺 攝影師憶六四最難忘經歷(圖)
2024-06-03

在六四事件屆滿35周年前夕,前法新社攝影記者亨麗埃特(Catherine Henriette)分享了她當年以新人的身份見證這起歷史事件的經歷,同時談到了她最難忘的回憶。

六四將近 坦克遊戲也「維修」! 海外民運人士追思 牆內禁言「清洗」 (影)
2024-06-03

中國「六四 天安門事件」 35 周年即將到來,許多逃亡海外的中國社運人士紛紛在社交平台上發表紀念的文章、照片,提醒民眾要牢記這段「慘痛的歷史」。然而,中國政府巴不得全世界趕快忘記這塊「共產黨的污點」,不斷的在牆內抹去「六四」的痕跡,甚至禁止戰車遊戲玩家在「六四」期間內於遊戲中發言,也禁止玩家更改遊戲暱稱。

「刺殺習近平」行動劇 美國上演 紀念六四悼念中共暴政受害者(圖)
2024-06-03

六四35周年前夕,在美國的中國民主黨成員與支持群眾在紐約華人社區舉行遊行活動,以悼念中共暴政下的受害者。參與者高喊「打倒共產黨」與「要自由、要民主」等口號,強調六四事件不會被世界遺忘。除了紀念遊行外,活動參與者們還上演了一部「刺殺習近平」行動劇,希望藉此呼籲中國公眾推翻暴政。紀念現場,民眾還演唱了《六四英魂》、《歷史的傷口》等歌曲,並默哀一分鐘,以悼念35年前喪失寶貴生命的中國同胞。

胡平:把劊子手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2024-06-03

士兵是擅自開槍還是奉命? 有沒有開槍的命令? 作者排除了各個陸軍集團軍擅自開槍的可能性,指出存在著一個明確的開槍命令。 作者搜索到11條具體資料為佐證,包括陸軍第40集團軍軍長吳家民少將親筆寫的東西,都提到了開槍命令,而且具體寫到開槍命令是怎麼接到的。 開槍的時間是在6月3日晚10點鐘左右下達的。 戒嚴部隊的前進指揮部設在軍事博物館,其清場指揮部設在人民大會堂。 開槍命令來自軍事博物館的前進指揮部。 第一個接到開槍命令的是38軍。

吳祚來:八九民運之秋後算帳
2024-06-03

鄧小平說,八九民運是因為教育的失敗,他不深刻檢省自己沒有及時推動政改,是政治腐敗造成了社會不滿與示威,卻將問題推到教育身上。這樣,思想與教育界全面左轉,黨組織對學生無微不至地洗腦與控制,八九之後,教育與思想領域保守退化嚴重。直到今天,宣傳系與教育系仍然是反普世價值、反民主憲政的堡壘與重鎮。

胡平:八九民運失敗絕非必然
2024-06-03

萬分遺憾的是,八九民運未能見好就收,致使功敗垂成,功虧一簣。已故的非暴力政治學權威基恩·夏普(Gene Sharp)曾經對八九民運做過認真的考察與研究,他總結出的一條教訓就是:如果學生通過談判獲得可持續的政治空間後撤出(政治局裡的溫和派後來被證明已經準備考慮給予那種空間),學生就可以聲稱取得了勝利並將這一信息傳遍全國。

六四35周年前夕 這家港媒「頭版空白」引關注(圖)
2024-06-02

法新社今天(1日)報導,六四天安門事件即將屆滿35周年,香港基督教周報「時代論壇」(Christian Times)卻以大量留白作為最新一期的頭版。值此之際,人們愈來愈擔心香港的自由正在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