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明成祖

明成祖朱棣臨死之前留下一道聖旨 足足讓大明硬氣200年!(組圖)
2020-06-12

一代明君,明成祖朱棣(資料圖片:wikimedia)大明是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中原王朝,從太祖朱元璋揭竿起義打下天下,到崇禎朱由檢煤山自縊,共歷經十六帝,享國276年。在這十六個皇帝中,有一位不得不提的皇帝——明成祖朱棣。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為大明...

明成祖朱棣編《神僧傳》:西域太子安世高的神通
2018-08-23

後來安世高的父親去世,他繼承了王位。但他十分厭惡塵世的各種煩擾,在服喪期滿後,他將王位讓給了叔父,自己出家修行。 《神僧傳》卷一《世高傳》記載:安世高最初是西域安息國國王的太子。年幼時就很講孝道,而且非常聰慧,好學又喜鑽研,一些外國的典籍他都知曉。令人...

若干年後的兩次軍事危機 證明了永樂大帝遷都北京的明智(圖)
2018-01-07

圖為北京紫禁城 天子守國門,看中國歷史,明朝朱棣是第一個,從他開始,一直到末代君主崇禎,大明帝國的皇帝都從來沒改變過這個國策,這也算是明朝不同於其他朝代的一大特色。 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的前因後果 當年,明太祖的軍隊打到北京以後,元順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

方孝孺案被誇大 朱棣蒙冤數百年 組圖
2016-11-15

《明史》中雖提及了方孝孺本族的人被殺的信息,但沒有提到方孝孺母族、妻族等人被殺的任何消息。值得注意的是,《明史》中還有方孝孺第十族——門人和朋友的信息:「永樂中,藏孝孺文者罪至死。門人王稌潛錄為《侯城集》,故後得行於世。」

一年之內五王被廢一自焚 朱棣被逼起兵前裝瘋 圖
2016-06-26

建文帝下令執周王和妃嬪到京都,貶為庶人,遷到雲南。此後,岷王、齊王、代王也相繼被貶為庶人並被拘禁,湘王還被逼自焚。一年之內五個舉足輕重的藩王被廢,建文帝下一個目標明確指向實力最強的燕王。燕王不得不繼續裝病,甚至裝瘋,「走呼市中,奪酒食,語多妄亂,或臥土壤,彌日不蘇」。建文帝就下令抓捕燕王,命令下給燕王的舊部、北平都指揮使張信。

若干年後的兩次軍事危機 證明了永樂大帝遷都北京的明智 圖
2016-01-10

天子守國門,看中國歷史,明朝朱棣是第一個,從他開始,一直到末代君主崇禎,大明帝國的皇帝都從來沒改變過這個國策。這也算是明朝不同於其他朝代的一大特色。明成祖朱棣明太祖的軍隊打到北京以後,元順帝跑掉了,元朝失去了在長城以大陸區的統治權。儘管如此,元順帝的軍事力...

他是中國歷史御駕親征最有成效的皇帝 圖
2016-01-03

明朝永樂大帝朱棣,五次征漠北,次次都是身先士卒,絕對是中國歷史御駕親征第一人。

明成祖朱棣編《神僧傳》 擁有神足通的萬回
2015-02-20

譯文萬回法師是閿鄉縣人,俗姓張。當初,母親因為向觀音像祈禱才懷了他。萬回生下來就愚笨,八九歲時才會說話。父母也把他當作小豬小狗養活著。年齡大了,父親叫他耕田,萬回耕田時一直往前走,不知道往回返,嘴裡只是連連說平等。所以,耕一壟能耕出去幾十里遠,直到遇上溝坎...

永樂盛世:明成祖問講官
2014-12-25

這篇文章寫出了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小人逞才而無恥,君子守道而無欲。守道而無欲則才不顯也,呈才而無恥則示其能也,設天下無大礙,則以不顯才之君子對示其能之小人,則似君子也作無能之輩矣,豈不悲哉!幸有道之君查之可也!原文:仁宗為太子,曾侍側,成祖顧問講官:今日說何...

永樂盛世:明成祖妙答可笑的提案(圖)
2014-12-18

永樂畫像(網絡圖片) 古代官員上書皇帝,是其參政議政的一個重要方式。官員上呈皇帝的書面報告,名稱很多,有奏報、奏章、題本、奏本、題奏等等。上奏帝王的各類文字,總稱奏疏或奏議,用現在的話說就是「提案」。 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視民情、輿情。他認為治理天下,須全...

馬上皇帝——明成祖永樂帝朱棣(圖)
2014-12-12

明成祖永樂帝朱棣(網絡圖片)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個皇帝。他是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於元末群雄爭鋒的年代。元至正二十年(1360)朱棣出生,11歲被封為燕王,17歲迎娶徐達長女,21歲帶著金成祖像冊金寶就藩北平。40歲以"靖難"名義興兵,四年後...

大明靈應碑記載:二十餘萬官員軍民親睹神靈現身事件
2014-01-01

明朝任自垣在明宣德六年(西元1431年)所編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錄金石》第十篇卷之十三,中收錄了一篇名為「大明國朝天真靈應碑」的碑文,就記載了這件事。其中永樂十一年,紫霄宮宮前顯現五色圓光和真武聖像,當時在山共有官員軍民二十餘萬都仰見了這幕奇像奇蹟。原文:「永樂十一年六月二十有一日,紫霄宮修理福地,是日宮前五色圓光顯現,見聖像坐於其中,左建皂旗飛揚掩藹,有一天將持之,右一將捧劍而立。下有白雲擁護,雲中復現龜蛇,盤旋者久矣。自是之時,厥後顯化無窮。在山官員軍民二十餘萬仰見茲瑞,莫不起敬,咸歡欣踴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