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熱門標籤 > 矢板明夫

《周處除三害》中國賣破3.7億 驚曝爆紅原因(圖)
2024-03-12

由香港導演黃精甫執導的台灣電影《周處除三害》在中國正式上映10天,票房已直逼人民幣3.7億元,約台幣16億元,更獲得本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華語電影」提名。關於《周處除三害》在中國賣座的原因,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分析,和中國這幾年經濟不好、當局對言論管控越來越嚴格、很多人生活越來越壓抑有關。

新星號遭俄轟沉8死僅「嚴重關切」矢板明夫:中共利用翻船分化台灣(圖)
2024-03-08

一艘無船名、船舶證書、船籍登記的「三無」中國快艇上月14日闖入金門海域遭海巡署人員追緝時拒檢蛇行翻覆,造成2死引發爭端,兩岸歷經15場協商仍無法達成共識。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直指「中國在利用這次的翻船事件,企圖分化台灣、有單方面改變現狀的政治意圖。」並呼籲台灣社會應該團結一致、共同支持海巡署。

中共放任小粉紅造謠 「日諜放火燒貴州」 矢板明夫:讓人看了搖頭(圖)
2024-02-25

中共鼓吹民族主義大肆醜化日本,引發仇日情緒轉移政治矛盾及經濟崩盤的注意力。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中國貴州日前發生山林大火,受災面積比兩個台灣還大,中國網路上就有人瞎扯「是日本間諜放的火」。中共政府對災難完全不聞不問、不讓報導、放任謠言滿天飛,掩蓋真相、推卸責任。他直呼「讓人看了搖頭」。

梅西被炮轟辱華 香港特首親自撂話(圖)
2024-02-08

「阿根廷球王」梅西昨天在出戰日本神戶勝利船的友誼賽下半場替補上陣,中國球迷質疑「差別待遇」,罵聲一片。日籍媒體人矢板明夫在臉書「矢板明夫俱樂部」表示,中國和香港球迷的反應有點太玻璃心了,如果真是梅西的球迷更應該關心梅西的傷勢,而不是梅西是否辱華。效力於邁阿密國際的阿根廷足球巨星梅...

韓國瑜當立法院長 矢板明夫:朝野雙方團結才能對抗中共強權(圖)
2024-02-04

立法院長選舉2月1日由國民黨推出的立委韓國瑜當選,也讓國民黨睽違8年拿下院長寶座,各家外媒稱韓國瑜為「親中派」。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雖然民進黨失去了國會的主導權,但有幾件最重要的事情,需要朝野雙方團結在一起,才能對抗中共強權。

劣跡遭起底!網友爆王志安「假冒日媒」 矢板明夫:應是自媒體(組圖)
2024-01-27

中國媒體人王志安嘲諷身障人士爭議持續延燒,害慘《賀瓏夜夜秀》名聲大損,而王志安前(24)日以「東京風行新聞社」名義,發函邀民進黨前發言人張志豪受訪,如今被網友踢爆日本根本沒有這家媒體,而過去爭議發言也被翻出,就連中國網友也看不下去。而最新的道歉影片,竟然還是限制有付費的會員才能觀看,也被質疑沒有誠意。

批王志安道歉不誠懇 矢板明夫:挑戰了普世價值 以後還會栽跟頭(圖)
2024-01-27

▲王志安昨日為夜夜秀爭議道歉。(圖/翻攝自賀瓏粉專)中國媒體人王志安20日在網路脫口秀賀瓏夜夜秀,提及台灣造勢場合像場秀,揶揄民進黨利用身障人士造勢,並譏笑不分區立委候選人、身障律師陳俊翰,一連串言行舉止引發輿論撻伐,昨(26)日王志安透過影片道歉。對此,日籍媒體人在矢板明夫在臉...

王志安訕笑身障者炸鍋!矢板明夫:在日本大概率該節目會被永久停掉
2024-01-25

「首先,我認為任何人都有資格評論台灣的選舉。但是,王志安的言論已經超出了政治評論的範圍。透過模仿諷刺身障人士的動作、語言來搞笑,屬於對弱勢群體的攻擊,在任何民主國家都是不被允許的。如果有類似的言論或動作在日本的電視上出現,那絕對是一樁大事。有很大機率該節目會被永久停掉,甚至電視台的主管都有可能被迫辭職。」

台大選落幕 矢板明夫:展現台灣兩種成熟(圖)
2024-01-16

2024年1月13日,台灣民進黨台北總部外集會現場的大屏幕顯示著賴清德和蕭美琴當選總統和副總統的信息。(Yasuyoshi Chiba/AFP via Getty Images)1月14日,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表示,台灣選舉結果沒有人滿意,也沒有人空手而歸,反映了台灣民主的成熟,而...

怎看台選舉?矢板明夫:3位中好像只有1位「正常人」,希望他能當選(圖)
2024-01-08

1月13日就要舉行總統副總統與立委選舉,三方也利用選前黃金周末,展開大規模造勢活動,凝聚士氣。除了台灣內部的各種意見與討論之外,經常分析台灣政治、社會議題的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7日晚間也發表看法,更點評三位總統候選人當中,好像只有一位是「正常人」。

日本地震小粉紅幸災樂禍!矢板明夫:中國有難恐怕很難再得到同情(組圖)
2024-01-05

日本石川縣能登發生規模7.6大地震,死亡人數到增至84人,我國政府4日宣布捐贈6000萬日圓(約新台幣1292萬)賑濟災民,並開設賑災專戶供民眾捐款。對此,日本資深媒體人矢板明夫直言,世人正慢慢發現台灣人的熱心與善良,與中國人對災情幸災樂禍的表現有強烈對比,今後中國再出現什麼困難的時候「恐怕很難再得到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