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官場 > 正文

廣東副省長劉維明為兒謀利 致1.6億國資流失

核心提示:原廣東省副省長劉維明在擔任廣東分管工業的副省長時,曾多次出面為在深圳經商的兒子謀利,導致約1.6億元國有資產流失,其在2006年初還因此案被有關部門「雙規」。

  



  劉維明資料圖片

  民主與法制時報5月22日報導 已近古稀之年的劉維明,有著48年黨齡與51年年資,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省政協常務副主席。2007年1月22日,劉維明的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資格被罷免,原因是「嚴重違紀」,此時,劉維明已被開除黨籍和公職。

  據新華社報導,劉維明在擔任廣東分管工業的副省長時,曾多次出面為在深圳經商的兒子謀利,導致約1.6億元國有資產流失,其在2006年初還因此案被有關部門「雙規」。

  兒子涉嫌行賄100萬元

  今年2月初,深圳市食品總公司發展部工程師方某家在深圳市中院受審。據檢察院指控,方涉嫌在與其他公司合作項目時收受對方賄賂50萬元。在知情者眼裡,此案實際已直擊同期已被罷免全國人大代表資格的劉維明的痛處。

  起訴書指控,1994年11月,方某家與時任深圳市食品總公司發展部副主任的王某(另案處理)利用職務之便,共同收受深圳中威物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中的賄賂100萬元。

  方某家在庭審中供述,王某曾在飯桌上向劉建中提出要錢:「我們兩人在項目建設上給你們這麼多技術上的支持,是不是該意思一下。」劉建中當即答應給100萬元。

  資金一到手,方王兩人平均分配,經王某提議拿這筆錢投資到其兄弟在連雲港開的一個鎂礦。因為當作外資投入可以減免稅收,他們將100萬兌現成港幣後注入該公司。此後,該公司倒閉,50萬又回到方某家的手中。

  庭審上,方某家及其辯護律師均對檢方指控的事實無異議。不過,控辯雙方在庭上的爭議焦點在於:50萬元中是否含有勞務費和技術諮詢費。公訴方認為,方某家作為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之便收受他人財物,且數額巨大,應當以受賄罪追究其刑事責任。

  由於法院未對此當庭宣判,故而針對方某家的行為未最終定性。

  此案中的行賄者劉建中,正是廣東原副省長劉維明的兒子。

  根據一份個人簡歷顯示,劉建中1962年1月生,大專學歷,籍貫是湖南省寧鄉縣。

  劉建中是劉維明的第一個兒子,其祖籍雖為寧鄉,卻自小在廣東長大,並長期在深圳羅湖區經商。

  養生街十號地塊之爭

  據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通報,劉建中早在1992年就相中羅湖區的一塊土地。當時,其父劉維明正任廣東省副省長,後者應其兒子劉建中的要求,利用職務之便向深圳市羅湖區有關領導打招呼,使劉建中獲得羅湖區養生街10號項目開發權。此後的1993年至 2001年,長約8年的漫長跨度中,劉維明還通過向深圳市、羅湖區有關領導打招呼的方式,使劉建中少交地價款836萬元,並免除了因拖欠地價款所產生的滯納金和利息5335萬元。

  僅此兩項,劉建中即從土地中獲利6171萬元。

  養生街10號地處寸土寸金地段。羅湖區擁有三個主要的商圈:東門商圈、國貿商圈和地王商圈,而養生街正位於東門商圈。

  東門老街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明代,當時在東門周圍相繼出現了羅湖村、湖貝村、向西村等,幾個村的族人在村落之間建起集市,名為「深圳墟」,最早由上大街、鴨仔街、養生街等幾條街市構成,是方圓數十里內名聲顯赫的重要商業墟市。時至今日,「東門老街」仍視為深圳的象徵,其300多年建墟歷史,不僅指一條街,更是包含深南東路以北、立新路以南、新園路以東、東門中路以西的17.6萬平方米範圍內17 條街道和所有商業設施,其另一個名字叫「羅湖舊城」。

  實際上,養生街所在的羅湖區,亦是商家必爭之地。有知情者介紹,劉建中之所以鍾情於羅湖區,在於其長期以來以「假港商」身份,從事各種外貿。

  羅湖區1979年10月成立,是深圳最早成立的區,其轄區面積78.89平方公里,以商貿、金融、信息、旅遊、酒店服務和房地產為主,是深圳市商貿、金融、信息中心。羅湖區最為寶貴的優勢,在於其擁有內地通往香港的一條重要的過境通道——羅湖口岸。

  羅湖區是塊肥肉,偷、搶、盜者在爭,商界人士在爭,官員也在爭。據知情者回憶,當時參與養生街10號地塊的10餘名爭奪者中,不乏資金雄厚的房地產商,以及頗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國企。但它們無一例外地落敗,最終劉建中成了該地塊的主導開發者之一。

  究其原因,在於劉建中之父劉維明,位居分管工業、商貿的廣東省副省長已多年,無論其社會關係及政治資源,均有無與倫比的優勢。

  實際上,劉建中深諳其中運作之道,他涉足羅湖之時則是上世紀80年代後期,那會兒他的身份是華日汽車企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華日汽車企業有限公司隸屬特區最大的國有企業——深圳特區發展集團。但即使是如此優勢的條件,劉建中似乎並不知足,他按捺不住創業的衝動,經過各方籌措在與深圳一河之隔的香港創建了日深國際有限公司。

  日深國際有限公司的出資代理人,正是劉建中及其弟弟劉建光,他們統一的登記地址為:香港九龍旺角通菜街110號利民大廈。

  當時,劉建中本身並無多少家產,其所創的公司仍依託於華日汽車企業有限公司,後者對日深國際有限公司的控股額度達到87.5%。在父親劉維明的幫助下,劉建中則以港商的身份,開始了對養生街10號的開發。這一項目也為其家族興亡埋下伏筆。

  劉維明退休時,身上閃耀著一系列奪目的光環——擁有28年副省級工作經歷,曾任廣東省副省長、省政協常務副主席。然而,退休4年後,因一起經濟案件使他不能安享晚年——他在副省長任上多次出面為在深圳經商的兒子謀利,導致約1.6億元國有資產流失。

  中威利益黑洞

  養生街10號地塊的開發主體,正是深圳中威物業有限公司,項目名稱初定為中威商業大廈。

  按照深圳市工商局的資料,這家成立於1993年2月9日的房地產公司有著外商的背景,其1500萬元的註冊資本中,香港日深國際有限公司持股50%,另50%股權由深圳市羅湖對外經濟發展公司持有,該公司有著羅湖區政府的國資背景,其主營業務為紡織品。

  這正是一種各方博弈的結果。據熟知當年內情的人介紹,當時地方政府亦不同意由劉建中個人開發此項目,希望雙方合資共同運作。由於劉建中本身並無多少資金,對方的提議正中其下懷。

  合作雙方早於1992年即簽訂了協議,日深國際有限公司承諾對項目投資3000萬元現金,羅湖區一方則以實物投入,即養生街10號2000平方米土地。至於投入超過註冊資本的部分,按合資公司的債權計算。但在利潤收益上,雙方並未依據註冊資本比例,而是港方一股獨大占到65%,羅湖區方面僅35%,且後者還要提供合資公司的辦公用地。

  劉建中的權力還體現在了公司董事會的人事安排上,其中劉建中出任董事長,深圳市羅湖對外經濟發展公司僅聘任其中的董事職務。

  根據新華社發布的一份通報,在中威大廈的建設過程中,廣東省糧食集團經主管領導劉維明授意,先後多次以合作開發的名義為中威物業提供9942萬元開發資金,至案發時尚有9840.18萬元未收回。

  劉建中所涉及的深圳市食品總公司行賄案,正是這一背景的註腳。據介紹,深圳市食品總公司正是廣東省糧食集團的下屬公司之一。由於前期一年多劉建中所代表的港方公司無錢投入,導致該項目遲遲未能開工。時至1994年初,中威物業有限公司設法與深圳市食品總公司合作,這也就發生了對方工程師收受賄賂的情景。

  雖然中威大廈位處寸土寸金之地,並且還因劉維明的介入減免了土地轉讓金,若成功運作自然意味著巨額的回報。但時至2000年,中威物業公司的年報顯示,公司總資產幾乎為零。在其經營說明欄里,公司稱「產品嚴重滯銷,到期債務無法償還,可能影響其持續經營能力」。

  若以土地轉讓金流失部分,外加後來廣東糧食集團投入資金,各項加起來的國有資產投入高達1.6億元。但發展到今天,這家合資的公司並沒有發生股權變更,而1.6億元國資已在轉眼間化為灰燼。

  不過,這似乎還不是中威大廈國資黑洞的全幕。劉維明在長達10年的廣東省副省長期間,曾分管經貿、流通、旅遊、口岸、煤炭等多個領域。圍繞中威大廈的建設,據說由其分管的數家國有大型企業均有資金投入。

  據上市公司深紡織的年報顯示,深紡織曾於1998年為中威物業提供150萬元的借款擔保。而作為中威物業公司股東之一的深圳市羅湖對外經濟發展公司,也是以紡織品為主業。中威物業公司,還在2001年將辦公地址搬到了深圳華強北路三號的深紡大廈。這種關聯,或許只是其中資金亂象的一個小小的投影。

  入粵50餘年人脈在「湘軍

  從長沙西行,經過湘江支流溈水畔的寧鄉縣城,前進約50公里可抵炭子沖。「文革」中受迫害致死的前國家主席劉少奇便出生在這裡。

  劉維明生於1938年10月,據當地一位年長的村民介紹,劉維明是劉少奇的遠房侄孫。

  劉維明17歲中學畢業後,在南嶺煤礦當工人。南嶺位於廣東與湖南之間,在這個偏僻的山區,劉維明一呆便是8年,其間即有劉建中出生。

  劉維明在煤炭系統的工作歷程持續了整整20年。其中在「大躍進」和國民經濟調整時期,經中南局和國務院批准,本屬湖南的梅田礦區劃給廣東省經營。廣東於 1964年成立梅田礦務局,劉維明即從技術工人進入領導崗位,相繼擔任梅田一礦、梅田礦務局和廣東省煤炭工業局的革委會副主任。

  1975年,37歲的劉維明出任廣東省革委會副主任,自此躋身副省級。

  1978年,劉維明擔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並從那以後成為中共第十一、十二、十三屆候補中央委員。不過,他在中央黨校獲短暫學習後,於1985年再返廣東,是廣東省委常委,1988年起擔任廣東省副省長,長達10年之久。1998年轉任廣東省政協常務副主席。

  劉維明留給廣東政壇的主要印象是,「在當官的裡面比較老實」,但「他退休後仍十分活躍,尤其與湖南籍企業家來往密切」。

  2005年,廣東湖南商會在羊城宣告成立,劉維明出任首位會長。有人評價,劉維明即使已退休,其入粵50餘年的人脈資源在「湘軍」中仍有強大的號召力。

責任編輯: 王篤若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522/41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