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維權 > 正文

廈門在群眾抗議下暫停有爭議項目

在中國東南沿海城市廈門,一個引起廣泛爭議的化工項目在當地民眾的抗議聲中被地方政府宣布暫時停止。這個項目據稱是台灣通緝要犯陳由豪資助的。

*海滄對二甲苯項目從啟動開始就遭到各界反對*

據中國官方新華社報導,
廈門市常務副市長丁國炎星期三在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廈門市政府決定緩建翔鷺石化集團在海滄台商投資區生產對二甲苯的項目。

丁國炎副市長說,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廈門市政府認為,有必要在原有項目環保評估的基礎上擴大評估範圍,並且宣布在不久前委託權威環境評估機構就該項目作出更大範圍的研究。

海滄對二甲苯項目自從去年11月正式啟動以來引起廈門市部分學者、環保團體和眾多市民的強烈反對。

今年三月「兩會」期間,來自廈門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趙玉芬等105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提案,指出海滄對二甲苯項目距離廈門本島太近,一旦工廠發生泄露或者爆炸將危及廈門上百萬人口。

環境專家指出,對二甲苯是一種高致癌物,並可以導致胎兒畸形。國際上對二甲苯項目很多集中在亞洲地區。基於安全考量,台灣和韓國規定對二甲苯項目一般與大城市的直線距離為70公里,中國大陸一般只為20公里,而廈門海滄的對二甲苯項目距離廈門本島僅為16公里,距離廈門市旅遊勝地鼓浪嶼僅為7公里。

最近,廈門地區圍繞海滄對二甲苯項目的抗爭活動出現擴大的趨勢。台灣聯合報報導說,上個月,廈門市內的公共汽車上貼出傳單,呼籲民眾為了保護環境起來抗議該項目。上個星期,當地市民利用手機簡訊和網際網路傳遞6月1日到廈門市政府門前集會抗議的訊息。

*廈門政府的讓步與目前的政治氣候有關*

旅美社會學者、中國問題評論人士劉曉竹認為,廈門市政府面對來自民間的壓力,改變堅持上馬對二甲苯項目的立場,這是廈門市民和中國環保人士的勝利。不過,劉曉竹認為,這種勝利只是階段性的,廈門政府的決定在很大程度上和中國目前的政治氣候有關。

劉曉竹說:「我覺得這是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情。但是,我們同時也必須看到,由於十七大日益臨近,中國各地都希望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所以才有這樣的舉措。」

*中國民眾維權意識逐漸成熟*

另一方面,旅美社會學者劉曉竹認為,廈門市政府被迫叫停海滄對二甲苯項目也標誌著中國民眾維權意識漸趨成熟,這種趨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劉曉竹說:「一點是藉助輿論。事實上這件事很早就有人捅到海外來,不但台灣的媒體報導過,世界各地的環保人士都非常關注這件事;再一個,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就是老百姓開始自我發動,組織群體事件。」

*承擔項目的集團是台灣通緝犯創辦的*

承擔海滄對二甲苯項目的翔鷺石化集團是由目前在大陸潛逃的台灣通緝要犯、前東帝士集團總裁陳由豪投資設立的。陳由豪曾經在台灣涉嫌捲入一系列金融舞弊案件,並在2001年潛逃中國大陸,此後,他在中國投資了幾十億美元修建化工廠。台灣媒體把陳由豪稱為「台灣呆帳大王,中國繳稅大戶」。

旅美社會學者劉曉竹認為,陳由豪的敏感身份也和廈門市政府最終叫停海滄對二甲苯項目有關。

劉曉竹說:「陳由豪的情況是,他在台灣把錢掏空了,拿到大陸來投資。對於台灣來說,如果這樣的事情受到中共官方政策上的鼓勵的話必然會影響兩岸經貿關係。而目前兩岸經貿往來的現狀對中國有利。所以中國不願意破這個局。中國謹慎、低調處理陳由豪的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這個項目現在停下來,但是不叫關,也不叫下馬,也是這樣一種考慮。」

責任編輯: 鄭浩中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0601/42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