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胡錦濤 胸無大志、隨波逐流的末世之君

—原標題:胡錦濤與上海幫互動

作者:

距十七大開幕兩周左右的時間,胡錦濤突然出現在上海,一改低調行事的作風,躊躇滿志,招搖過市。看得出來,這些都是精心安排的,表面上是為殘障奧運會開幕式,但實際上是高層政治的產物。胡錦濤與上海幫的互動到此告一段落,十七大的權力安排塵埃落定。顯而易見,這是一個胡錦濤與上海幫之間的妥協交易,並不意外。但是,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是上海的貪官們,因為陳良宇社保案這一關總算是過去了。大家都清楚,陳良宇案只是冰山一角,下面是上海乾部的制度性的腐敗問題,不能說人人貪污,但如果認真起來,牽連者眾,恐怕各級幹部都難脫干係。

毫無疑問,發愁的自然是上海老百姓,特別是那些無家可歸、被欺負被剝奪的上海訪民,他們失望了。鬧了半天,這不是一個胡青天,而是一個胡漢三,帶領著還鄉團,收編了眾貪官。雖然說天下的烏鴉一般黑,但是,北京的烏鴉比上海的烏鴉要更黑一點。上海的老百姓才送走了一隻狼,又迎來了一隻虎。問題是這是一條餓虎啊,後面有一群虎崽子等著呢,為能到上海灘來打食躍躍欲試。可憐的上海人啊,你們應該是曉得的,上海的貪官為了打點北京的新主子,要送多少上海的民脂民膏到北京啊。有什麼辦法呢?羊毛出在羊身上,接下來將是新一輪的剝奪與斂財的高潮。
    
    從上海幫看,沒有被清洗換班,反能保存實力,值得彈冠相慶。或許,上海乾部慶幸老江健在,否則的話,事情真的很難說。十七大前,爭奪最激烈的應該是政治路線,胡錦濤將在多大程度上將做出新的路線調整?是胡從江規,還是另搞一套?這是上海幫最不放心的,他們十分注意胡錦濤「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的政治含義以及與江澤民「三個代表」的對應關係。在上海的幹部隊伍中,有一種普遍的感覺,即三個代表代表著中國的未來,而上海幫則以團隊的姿態代表著三個代表。上海的建設成績就是全國的樣板。一句話,上海不但是今天中國的經濟龍頭,也是未來中國的政治龍頭。上海幫風頭之健,陳良宇囂張,關鍵與此。因為上海幫即使遭人嫉恨,仍然占據著天時與地利。
    
    然而,陳良宇案發,撼動了上海幫的信心,一時間六神無主,人心惶惶。的確,胡錦濤早已覬覦上海這塊肥肉,因為胡已經占據政治權力的制高點,但沒有上海經濟勢力的支撐,他的政治權力就是空架子。在十七大前,借陳良宇案,胡錦濤有三個選擇:一是一舉拿下上海,來一次大換血,然後改換跑道。二是藉機清除江澤民的影響力,在重要崗位安排自己的親信,換人但不換跑道。三是維持現狀,既不換人也不換道。顯而易見,胡錦濤朝第一個目標努力,試圖達到第二個目標。陳良宇案久拖不決,不是因為案情不清,而是因為政情不清,拿捏不定。在十七大前兩個星期,胡錦濤不得不承認,他唯一能達到的是第三個選擇,屬於下下策,因為實力達不到啊。如此一來,這個妥協就是:胡錦濤浪得虛名,而上海幫盡得實利。
    
    難怪上海乾部把胡錦濤造訪當節日慶祝。胡錦濤表示既往不究,條件是上海幫名義上投靠新主子,一切聽話,服從中央。胡錦濤在上海講「四個繼續」的希望,既希望上海繼續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繼續當好全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繼續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努力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實在說來,這「四個繼續」是胡錦濤不得不咽下的苦果。胡錦濤最後的希望是,習近平替他擺平上海,一廂情願也。或許胡錦濤希望十七大之後仍然有分化上海幫的機會,也是不切實際的自我安慰而已。因為,上海幫如果能夠經受陳良宇腐敗案的打擊而毫髮不損,必然信心大增。在中共末世階段,它自認為立於不敗之地,一如清末的地方實力派。大清國垮了,地方實力派還在。
    
    胡錦濤與上海幫的較量沒有占到什麼便宜,並不是偶然的。關鍵原因是胡錦濤自己的素質問題。這個人滿腦子假大空,面對中國所面臨的問題,拿不出東西來,也沒有新的思想與理論。因之,他成為一個虛位君主,徒有最高領袖的虛名,而沒有最高領袖的影響,就是必然的了。胡錦濤十年任期,前五年是江澤民的余續,後五年是江澤民的牙慧,所謂「新政」,徒有虛名。實在說來,中國沒有胡錦濤時代,只有一個後江澤民時代。從他與上海幫的幾個回合來看,胡錦濤最高理想是保住烏紗帽,這是一個胸無大志、隨波逐流的末世之君。
    
    胡錦濤在上海灘折斷了政治翅膀,失去了政治意志,意味著十七大的政治路線將繼續向官僚集團傾斜,亦即更緊密地依賴腐敗的、權力膨脹的官僚體系,如此一來,「三個代表」就變成了「一個代表」,即代表官僚特權。胡錦濤自己走入一個政治死胡同,今後五年別無選擇,只能繼續強化官僚集團的政治特權、經濟特權與文化特權,繼續站在人民維權的對立面,深化與貪官污吏聯盟關係,在剝奪人民、壓迫人民中,扮演非常不光彩的角色。當然,作為中共最高領導人,胡錦濤的這一角色有利於為人民起義積累著能量,他是一黨專制的真正掘墓人。在人民反抗的浪潮中,上海幫或許識時務而適應民主轉型,一如清末民初的地方實力派,但是,胡錦濤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這是拒絕立憲的清朝統治者的必然下場,也是拒絕民主的胡錦濤的必然下場。
    
    (原載《動向》2007年10月號
RFA中國博客 曉竹天下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022/59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