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習近平比胡錦濤更具進攻性 西方要檢討

今天的中國,現在占主導的是「進攻性的民族主義」。這是法國巴黎亞洲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榮休教授高敬文提出的關於中國民族主義的一個引人矚目的觀點。在做客美國之音《縱深視角》時,高敬文教授就中共進攻性或攻擊性民族主義的崛起,中共以」灰色地帶戰略「和「修正主義強權」推進「進攻性民族主義」議程以及西方應對北京的民族主義的態度是否夠強硬等問題進一步發表了他的看法。

習版民族主義比胡錦濤更具進攻性

高敬文教授指出,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之後,當時的北京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們判斷西方國家慢慢衰落,中國繼續崛起,於是,中國共產黨具有野心的、「進攻性民族主義」開始登上舞台。這種新型民族主義進而在中國發展成比馬列主義更強大的主導性意識形態。

經濟學人》認為,習近平培養了一種醜陋的中國式的民族主義。《華爾街日報》的一篇文章標題就是《習近平治理下的中國狂熱民族主義勢力抬頭》。習近平與當今中共的「進攻性民族主義」之間是一種什麼關係呢?在高敬文教授看來,習近平通過提出民族復興和強化宣傳等手段深入發展了這種「進攻性民族主義」。從北京宣稱不惜一切代價統一台灣、對海域和領土主權的主張以及美中對立等表現看,今天中國在國際上的野心已經無人不知。

高敬文教授指出,在胡錦濤時期,中國民族主義分子可以上街,而在習近平時期則比較強調官方民族主義,他的任上迄今沒有發生馬路上的民族主義,中國的民族主義者主要活躍在網上。

他說,由於習近平的性格是激情和火藥組合,他的民族主義比前任胡錦濤更具進攻性。例如,他想加快與台灣的統一進程,2024年台灣大選中出現的來自北京的戰爭威脅,就很像習近平風格的「進攻性民族主義」。

中共「進攻性民族主義「養成的原因

高敬文教授談到三個因素與」進攻性民族主義「的養成有關係。首先是「六四」和冷戰結束以後共產黨的意識形態已經不再受歡迎,為了尋求對中共的支持力量,北京開始用民族主義來替代馬列主義。其次,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加也助長了北京野心和」進攻性民族主義「,最後是解放軍的現代化也需要「進攻性民族主義」支持,這樣有利於北京決策者將更多的錢花在建造軍艦等國防開支上。

是否是西方養育了中共的」進攻性民族主義」呢?在高敬文教授看來,中國有14億人口,人口比美國多四倍,而且,中國共產黨希望把中國變成世界第一,雖然在軍事方面無法實現這一目標,但在經濟方面成為世界第一是早晚會發生的。

西方為什麼要檢討?

雖然不認為中共「進攻性民族主義」與西方養成之間有關係,但高敬文教授此前曾經指出,歐洲包括法國在內必須檢討對中關係,這又是為什麼呢?高敬文教授告訴美國之音,在歐洲與中國的」溫柔的貿易「關係中,發生了歐洲過分依賴中國的情況,以至於現在歐洲要」去風險「。不僅如此,歐洲跟中國的貿易關係完全不對稱,這是指中國對歐洲享有極大貿易順差,數字跟中國從對美貿易獲得的順差差不多。還有一大原因是,歐洲曾經對北京比較天真,覺得中國發達了他們可以繼續跟中國合作,但習近平時代以來,現在去中國的外國人很少,外國人也不受歡迎,今天的北京已經出現與世界隔離的跡象。

中共以「灰色地帶戰略」成功推進民族主義

北京的「進攻性民族主義」會帶來最為人們關注的戰爭後果嗎?高敬文教授認為,儘管北京對台灣的戰爭或軍事威脅壓力越來越大,但這並不代表戰爭本身,北京進行的只是一種心理上的戰爭威脅。不僅對台灣如此,他認為對「四個炸藥包」中的另外三個,即南海、中印邊界和釣魚島,北京使用的也是同樣的策略,即」灰色地帶戰略「。

什麼是「灰色地帶戰略」呢?高敬文教授解釋說,中國解放軍對軍事衝突比較小心,這其中的原因是多重的。調查顯示,別看中國網絡上的民族主義震天動地,中國的真實民意是多數人並不支持戰爭。而在共產黨內部,特別是在烏克蘭戰爭之後,有人看到了戰爭帶來的巨大代價,這其中代價包括軍事、人道和經濟代價等。

雖然北京對軍事衝突比較小心,但北京往往通過訴諸軍事高壓尋求利益,最後則以和平手段得到了他想要的東西。高敬文教授認為,北京的這種「灰色地帶戰略」已在南海獲得成功,在中印邊界衝突以及釣魚島等問題上也有收穫。

北京的選擇性「修正主義強權」

在北京的「進攻性民族主義」和美中進入新冷戰的背景下,北京使出了兩種手法對付國際規則。一方面很明顯他要修正一些國際規則,例如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這樣的新的國際組織;另外一方面,中國在一些現存的國際組織中的表現也很積極,比如說聯合國、世界貿易組織等。

高敬文教授因此認為,北京對國際規則的「修正主義強權」是選擇性的:跟北京利益一致的規則則用之,而對跟他的利益有矛盾和衝突的規則就不理睬。例如,北京不理睬海牙國際常設仲裁法院就菲律賓提出的南中國海案仲裁結果。

西方應對北京是否夠強硬?

高敬文教授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建議說,中國現在是西方國家的對手,西方國家面對中國需要強硬。那麼,目前西方應對北京「進攻性民族主義」的態度夠不夠強硬呢?

高敬文教授告訴《縱深視角》,歐盟以前比較天真,現在這個天真的想法完全沒有了。歐盟現在比較清醒,知道自己的利益在哪裡。現在中國有人擔心歐盟與北京的關係變得以對立為主了。

目前,歐盟這個邦聯性質的政治實體對北京的大部分政策都可以認為是」夠強硬「,但在人權領域還有問題。而在美國政府方面,高敬文教授是這樣評價的:拜登政府的中國政策基本上正確。

香港高校教授有一條紅線

「六四「問題研究專家、香港中文大學副教授何曉清最近因簽證續簽問題被港大解聘。考慮到高敬文教授強調西方要對北京採取強硬態度和對北京清晰的批評立場,高敬文教授是否會成為何曉清第二呢?面對這種擔心,高敬文教授告訴《縱深視角》,何曉清教授事件發生後,他的有些同事怕了,怕談一些比較所謂的敏感問題。

在他看來,雖然何曉清第二這種可能性不能排除,但目前在香港的大學裡,仍然可以從政治學的角度分析敏感問題,只是有一條紅線要記住:不能從事學術活動之外的政治性活動。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美國之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21/2007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