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俄羅斯少女淪為性奴16年 不知蘇聯已崩潰

多年以前的一個夏日,趁假期到鄰城遊玩的少女斯韋塔準備回家,她做夢也想像不到,這條回家之路是如此漫長。因為輕信,她被拐騙強姦、淪為性奴,還被騙至異國他鄉;她過著暗無天日的非人生活——吃殘羹剩飯,住封閉小屋,被隨意凌辱……直到16年後才歷盡艱辛重返家鄉,這個過程中是好心人的幫助讓她逃離苦海,是親人的關懷給她開始新生活的勇氣。

  祈求神父「您救救我吧!」

  那是今年9月一個潮濕、陰冷的早晨,在靠近俄羅斯邊境的烏克蘭小村莊戈羅德尼亞,一位30歲左右的俄羅斯婦女來到當地教堂,悽苦地向神父祈求:「您救救我吧!」

  神父米龍·科瓦列夫斯基說:「她穿著短上衣、長褲子,頭上扎一塊小方巾,凍得哆嗦成一團。我把她讓進教堂。暖和了一會兒,她開始講述自己的不幸遭遇。我明白,這對她來說是多麼困難,就撫摸著她的頭說:不用再講了,我幫你,因為我也有兩個女兒……」

  斯韋塔住在遠東的一個小城市,父親馬利舍夫是當地警察局刑警隊長。1991年,15歲的她雖然只是9年級學生,卻已出落得亭亭玉立。暑假期間,她得到父母的准許,到鄰城的男友家玩。返家途中她遇到了麻煩——因為票已經售完,她坐不上火車。一位「好心」的列車員決定幫忙,把她帶進了自己的包間藏了起來,途中卻用麻醉品把她迷倒,然後帶到莫斯科交給兩名同夥。

  


  
少女斯韋塔16年後才歷盡艱辛重返祖國。


  少女被關了兩個星期,不斷遭到毒打和強姦。她叫喊著:「我爸爸是警察,他會找到並殺了你們。」但這無濟於事,那些人用更下流的手段侮辱她,然後把她賣進比柳廖沃區一個夜總會。斯韋塔在那裡度過了一年半悽慘的生活——吃殘羹剩飯、住在地下室……她又威脅新主人:「爸爸一定會找到我!」後來,那些人實在忍受不了,決定把她賣了:「我們再也不需要你了,要把你送到一個你的警察爸爸找不到的地方!」

  不久,斯韋塔被帶到北高加索城市納茲蘭附近的一個小山村,那是當地非法武裝的一個據點。她被關在一間屋子裡,被迫為武裝分子縫製衣服,並且繼續遭受毒打和強姦,有時一天甚至要和十幾個男人發生關係。和她關在一起的還有其他女子,但是她們不能彼此交談;她們沒有「放風」的機會,也沒有了時間概念,只能透過窗戶看著日月更替。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一次,一位既富有又溫情的客人「喜歡」上了斯韋塔,並對她說:「我要把你帶到阿聯,然後娶你做三夫人。」斯韋塔相信並同意了。然而,這位「好心人」並沒有把她帶到阿聯,而是把她送到土耳其的一家地下妓院。

  逃離魔窟不知蘇聯不復存在

  自從淪為性奴之後,斯韋塔幾乎一直被關在屋裡,因此對外面世界的變化所知極少,甚至不知道自己的蘇聯已崩潰

  後來她上網查詢,從專門發布尋人啟事的「等著我」網站上,得知父親仍在尋找她的下落。於是,斯韋塔下決心要逃出去。在她的哀求下,一位好心的土耳其客人決定幫忙,把她帶上開往烏克蘭港口奧德薩的輪船。到了奧德薩,土耳其人幫她混過了海關檢查,然後給了她100美元現金,讓她直奔烏克蘭首都基輔、向俄羅斯大使館求助。然而,工作人員並沒有仔細聽她把話說完,而是直截了當地向她要護照;得知沒有時,立即把她趕出了大門。於是,她決定向神父求助。

  米龍·科瓦列夫斯基神父回憶說:「她的出現至今仍然讓我感到驚訝,我建議她到附近的電話局給父親打個電話。她老實地承認身上沒有一分錢。我說『沒關係,我來付錢。』我問她是否還記得家裡的電話,她說『記得』。於是,我讓她把號碼告訴我。」神父帶著她到了電話局,當著她的面撥打了電話,可是一連幾次都沒人接。

  由於有事必須去辦,神父決定暫時離開一下。臨走,他留給斯韋塔20塊錢,讓她先通過查號台核實電話,然後接著打;他還警告電話局的人不要催斯韋塔,讓她想打多長時間就打多長時間,最後的費用全部由他來支付。然而當他一小時後回到電話局時,斯韋塔已經不知去向……

  摟著父親「爸爸、爸爸……」

  神父後來從熟人口中得知此後發生的一切:斯韋塔終於撥通電話,一聽到父親的聲音就號啕大哭;馬利舍夫起初沒有聽出女兒的聲音,也不相信她就是失蹤16年的女兒,直到她說出鄰居家狗的名字,他才確信女兒的聲音不是來自「另一個世界」。

  當地警察局刑警隊長布伊回憶說:「我親自接待了她。看上去她沒什麼特別之處——穿著牛仔服和皮鞋,衣服很破舊,但非常整潔;如果只從外表判斷,也看不出她是剛剛擺脫性奴生活,但如果細看就會大為震驚,因為她的眼睛裡已經沒有多少人類的東西。」

  第三天早晨7點,馬利舍夫打來電話;幾個小時後,他來到了警察局。警察們回憶說,父女見面後哭成一團,女兒摟著父親的脖子,不停地叫著「爸爸、爸爸……」當天,馬利舍夫就帶著女兒到了基輔,又從那裡返回俄羅斯。

  警方無恥竟然索要好處

  斯韋塔能夠下決心逃離魔窟,一方面是得到好心人幫助,更主要的是父親的堅持和親情給了她開始新生活的勇氣。

  馬利舍夫回憶說:「1991年夏天悲劇剛剛發生時,我們不知道女兒究竟在哪。後來聽人說,曾在城裡見過斯韋塔。身為警察,我知道應在她最後出現的地方立案,於是向當地內務總局發出申請,要求在全國範圍搜尋斯韋塔。

  可很長時間過去了,尋找斯韋塔的檔案卻落到了馬利舍夫的手上。曾在警界服務20年的他深知俄國警察的辦案速度,因此感到非常害怕:這意味著執法機關此前根本沒有採取實際措施尋找女兒。

  一次,調查員來到馬利舍夫家,交談中竟然恬不知恥地問幫助他找到女兒能得到什麼好處。

  斯韋塔的失蹤給家庭帶來沉重打擊,母親兩個月後就因悲傷過度去世。馬利舍夫後來雖然搬了家,並且重又娶妻生女,但從未放棄尋找女兒的希望。而2006年5月的一件事無疑是個好兆頭:原來的鄰居家接到一個婦女打來的長途電話,詢問馬利舍夫一家現在住哪,並且對他們已經搬走感到遺憾。

  得知這個消息後,馬利舍夫的心立即狂跳不止,他預感到:這一定是斯韋塔!於是,他立即到有關部門查詢電話打自哪裡,但被告知這根本不可能。於是他坐到電腦前,在「等著我」活動的網站上發布了尋人啟事,遠在土耳其的斯韋塔正是看到了這則消息,才立即決定逃跑回國的。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山西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7/1030/61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