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高處不勝寒 李登輝之劍

—台灣政局變化與兩岸關係展望(3)

作者:
 

阿波羅網站配圖

三、高處不勝寒 李登輝之劍
2007年6月,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宣示尊李,走李登輝的本土路線,並提名李登輝的信徒蕭萬長擔當競選拍檔。11月12日,台灣第三社會黨發起人林致真發出一封給李登輝的公開信,盼與李登輝對話,第三社會黨成員15日在翠山莊寓所晉見李登輝。5月14日,謝長廷在自己的博客中讚揚李登輝「對台灣的民主轉型有很大貢獻」,並提前預祝「阿輝伯生日快樂」;11月訪日時主動透露行前見過李登輝的消息,不斷釋出明年總統大選,李登輝會支持他的訊息。
 
參與2008年選舉的各路神仙,無不想攀親李登輝的旗幟!
 
更罕見的是,國辦台的喉舌:國台辦透過香港中評社渠道合作資助的《中時電子報》;統戰部的喉舌:統戰部透過香港世界華人交流協會、《世界日報》渠道資助控制的《聯合報》也不斷地發表讚譽李登輝的文章。
 
12日28,《中評社》和《中時電子報》特稿文章說:「」
 
媒體人司馬文武曾經以「劍道和太極拳」來形容李登輝和國民黨的關係:兩者思考邏輯和反應模式完全不同,國民黨大老對劍道毫無所知,對李登輝無法防備,等到發現他出招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
1998年,他拉起馬英九的手,讓馬說出我是吃臺灣米、喝臺灣水的新臺灣人,打敗了爭取臺北市長連任的陳水扁;1999年底爆發的興票案,讓宋楚瑜和2000年總統大位失之交臂,李登輝雖自稱只是炮手,卻始終難脫影武者的質疑;2004年,李登輝和陳水扁一起手護臺灣,對抗連宋配。而他一手扶植的台聯,曾經是民進黨在國會最忠實的側翼,眼前又在李登輝的主導下,站到了民進黨的對立面。 
無論功過如何,在臺灣近二十年的歷史中,李登輝確實稱得上是政壇第一人,他總是比人看得遠一些,起步比人早一點,即使在他卸任後的八年間,李登輝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依然動見觀瞻。大體而言,除了被蔣經國指定為接班人到正式接班以及在2000年國民黨敗選後被逼退下臺,兩者可能不在李登輝原本的盤算中,這位對臺灣定位和未來非常有自我想法的領導者,幾乎不曾被時勢帶著走。 
 
是的,從來不被時勢帶著走,從來引領時勢的李登輝,2008年,在對陳水扁毫不留情的訓斥聲中,在紅、藍、綠、第三黨眾星捧月的姿態下,重新登上台灣政治倫理的制高點,再次發揮政治「影武者」的角色!
 
再一次登上台灣政治的制高點,李登輝劍指兩端:
 
1、削弱國民黨的優勢
 
李登輝在任時,或明或暗扶植民連黨,2000年,此「舞武者」的謀劃,實現台灣具有深刻歷史意義的政黨輪替。
 
2000年,民進黨以39%得票率執政,在藍大綠小之下,李登輝借國民黨選敗之勢,脫離國民黨,主動背離自己的基本立場,投入深綠的懷抱,為轉向走「中間路線」的陳水扁擔當側翼,在財物資源不對稱的劣勢下,把民進黨從小扶大,在台灣形成國民黨與民連黨兩政黨的政治。在民主政體中,均衡的兩黨制約政治,被認為是一種穩定的機制。
 
如果說政黨輪替、兩黨制是李登輝為台灣前途下的前兩步棋的話,把國民黨改造為一個本土政黨則是李登輝的第三步棋,是李登輝在其擔任國民黨主席和總統時,時勢不到而不能完成的任務,此一任務,只能在86歲高齡時做出人生最後一擊。
 
自李登輝擔任國民黨主席之後,國民黨一直存在本土路線與基本教義派之爭,2007年馬英九宣示尊李,走本土路線後,在黨內受到巨大的壓力。削弱國民黨基本教義派的勢力,是把國民黨政造為一個本土政黨的關鍵,這樣,不論選舉勝負,朝野才能實現合流,從實現社會穩定,走向正常民主化。
 
在代議政制下,立委是黨內主要的勢力集合點,國民黨本土派主要由地方利益勢力組成,多集中在區域立委和地方民代,這些本土地方利益勢力的人物之所以集結在國民黨旗下,一是國民黨的黨產能不斷為其提供資金(本次立委選舉,國民黨就分二次為每名黨籍立委候選人提供500萬元選舉補助);二是國民黨的黑金傳統為這些地方利益勢力建立了一套利益套取機制。這些地方勢力人物,並不積極執行國民黨中央的基本教義主張,而國民黨則長期利用這些地方利益勢力和人物,建構一套選舉的「樁腳」體系,在選舉中(特別是立委和地方選舉)形成優勢。
 
再者,陳水扁執政八年,政績乏善可陳,民進黨形象不佳,無形中壯大了國民黨的優勢。在國民黨自以為2008年選舉(特別是立委選舉)必然大勝的形勢下,降低國民黨的政黨票,甚至在政黨票中擊敗國民黨,是削弱現在把持國民黨中央,長期推動社會對抗的國民黨基本教義派,促成國民黨轉型的時機。如果在民進黨政績、形象不佳的情況下,國民黨政黨票輸給民進黨,足見中國國民黨不受歡迎的程度,必將激起國民黨檢討和轉型的動力。
 
為此,李登輝決意與深綠決絕,把台聯拉出綠營,把台聯中的綠色人物清理掉;同時,李登輝與紅藍媒體互動,對陳水扁全面開火,直斥其弊,與民進黨和綠營區隔。李登輝此舉,等同台聯放棄綠營選票,把綠營政黨票,集中給民進黨。此其一。
 
李登輝把綠營選票集中給民進黨的同時,以批評陳水扁,吸住那些原本支持民進黨而不滿陳水扁和民進黨表現的中間選民,使其票不轉投給國民黨。此其二。
 
馬英九宣布尊李,走李登輝路線,搶攻中間選民選票;李登輝放棄綠營,回撤中間路線,化解馬英九尊李的效應,此其三。
 
上述三點是防守,第四點是進攻。李登輝與傳統「獨派」切割,重舉「經營大台灣、建立新中原」的大旗,直接搗入藍營的陣營,分割淺藍的選票。
 
司馬文武以劍道形容李登輝和國民黨的關係:兩者思考邏輯和反應模式完全不同,國民黨大老對劍道毫無所知,對李登輝無法防備,等到發現他出招的時候,戰鬥已經結束了!此話有理,國民黨大佬和支持國民黨的紅藍媒體,一直看不出李登輝的劍路,還在為李登輝舞劍喝彩助陣,奇妙!
 
 
2、把握關鍵少數票
 
在台灣藍綠對壘,陣營分明,勢均力戰的政治現實下,決定總統選舉勝負的關鍵是中間選民,掌握住中間選民的關鍵少數票,就掌握了政治的制高點。
 
李登輝與綠營切割,獨立於藍綠,憑一已之力,攻中間選票,此舉讓台聯失敗基本教義票,冒政黨票不能過5%之險。但是,只要台聯能獲得20至30萬中間選民支持,此票便是決定總統選舉勝負的關鍵少數票,李登輝將憑此臨門一腳,再乾坤!
 
「建立大台灣,經營新中原」,李登輝路線,在普遍缺失價值觀的華人社會,何處有知音?在利益集團和黑暗勢力的夾擊下,這位八十六歲的老人,站在台灣這個小島的玉山山脈,可知寒否?
 
(三百門漁夫,2008年1月10日)
**********************************
三百門漁夫博客http://hexun.com/sanbaimen/default.html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112/70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