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武漢大學生造出簡易汽車 最高時速可達90公里

核心提示:武漢一高校的兩名大一新生,製造出了一輛簡易汽車,時速可達90公里的。

當大一男生王慧和盛楠開著那台機器,在華中科大武昌分校的操場上,以每小時35公里的速度轟轟衝過來時,現場所有人都確信:這,是一輛車!除了沒有外殼,沒有倒車擋,沒有舒適的座椅外,這的確是一台汽車。

昨天的雨下得有點大,但兩名男生毫不介意,一個急剎,汽車立馬停了下來,雖然車架晃動得讓人擔心。王慧有些得意地捋了一下滴著水的頭髮:「看到了吧?貨真價實!」

造車,本意是想弄個代步的工具。華中科大武昌分校的校園有1000多畝,從西區宿舍走到東區教學樓,需要20多分鐘。早在大一軍訓時,王慧、盛楠和幾個剛認識的男生在寢室里謀劃:「買自行車?太老土了」「要不,咱們自己造輛車吧,那才叫威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亂吹一通,並沒有當真。

可是,這個想法卻在王慧腦子裡盤旋不去,懷著同樣想法的,還有來自陝西的新生盛楠。過了幾天,兩個男生無意中又聊起這個話題:「盛楠,要不咱們真弄台車出來?」「好!我也這麼想呢!」兩人一拍即合。

說干就干,過了幾天,他們興沖沖跑到武昌一家汽車修理店,花500多元買了台「建設125」的摩托車發動機。


圖為他們昨日在校園裡冒雨試車。記者 朱熙勇 攝

8歲就給童車裝眼睛

在別人的眼裡,他們只是一時的心血來潮。可對於王慧而言,造車,卻是一個兒時便有的夢。

爸爸是江岸車輛廠的一名機械維修工,耳濡目染,王慧從小便對機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8歲時,在爸爸的幫助下,他給自己的童車裝了一盞車前燈,當騎著那輛帶燈的童車,在夥伴們面前「耀武揚威」時,小王慧的興奮可想而知。自此,他對車的痴迷便一發不可收拾。父母注意到了王慧的興趣,想方設法引導,漸漸的,王慧房間裡的「廢銅爛鐵」越來越多,簡直快成了一個修車鋪。

上高三時,王慧代表育才高中,參加了在蘇州舉行的全國「機器人足球大賽」中學組比賽,一舉奪得冠軍,這一年,王慧才18歲。「那個機器人的鐵殼,是用家裡一個不鏽鋼臉盆做的,前後挖了4個洞。」他樂呵呵地說。

這時,他並沒想到,遠在陝西渭南的盛楠,會成為他大學的室友,並有著同一個夢想。盛楠從小也對機器興趣濃厚,雖然沒有製作機器人,卻看了大量機械製造方面的書籍。

大學,讓兩個天南海北的男生走到一起,並成為室友。

發動機買了回來,但造車並不是件容易的事,雖然兩人學的是自動化專業,可大一上學期開的都是公共課,連專業課都沒學,怎麼造?何況,大一還在忙著適應新環境。於是,買回來的鐵疙瘩就暫時擱在了寢室里。

最高時速飆到90邁

興趣是原動力,不過僅有興趣無法變出汽車來。發動機擱在寢室的角落裡,但兩個19歲男生的夢想並沒有擱下。

等待學校開設專業課顯然來不及,他們開始整天整天泡在圖書館,查閱汽車製造的書籍和資料,並一次次往返漢口常碼頭的廢舊汽車市場,購回輪胎、角鋼、方鋼、焊槍、儀錶盤等材料,前前後後共花去5000多元,這些錢都是從生活費里節省出來的。後來,同寢室的王茂全、侯睿傑,同專業的胡潤東、沃超平、張偉平、車宏 6個同學也陸續加入了。材料慢慢在寢室里堆起一座小山,書架上、抽屜里,到處都是鉗子、螺紋刀等工具。

去年10月下旬,他們正式開始了造車行動,寢室里不能大規模焊接,他們到附近找了家電焊鋪,一有時間便抬著材料往那跑,一泡就是一天,回到寢室接著擺弄,餓了就吃泡麵,「那兩個月里,我們都不知吃了多少泡麵,後來一看見泡麵胃裡就泛酸水。」盛楠說。

為了怕自己的寶貝被別人弄壞,他們堅持每次將車從電焊鋪抬回來,下次焊接又抬過去。

裝油箱、安擋位、腳剎手剎、離合器、油門……眼看著愛車一步步成形,兩人忙得不亦樂乎。然而,造車行動並非一帆風順,電子打火打不著、剎車不靈、換擋換不過來,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出現,8個人一次又一次地討論、研究、拆裝。

汽車終於裝好了,可高興勁還沒緩過來,卻發現方向盤不行,這個論斤買來的圓鐵盤,不僅手感不好,而且轉彎時很費力,試車時,由於轉不過彎,差點撞到牆上。他們把鐵方向盤拆了下來,從廢車市場花50元錢買回一個現成的方向盤裝上,最後的問題解決了。

成功了!8個人樂得在床上翻跟頭。汽車轟轟地在校園裡跑了起來,一路上引來無數人的注視,「那感覺,特拉風!」盛楠說。

不過,這個鐵架子好歹也算是機動車,除了在校園跑跑,上馬路是不行的。車造好不久,武漢下起大雪,連校園裡也不能開了,只能停在寢室一樓走廊盡頭。

今年開學第一周,王慧終於按捺不住,開著它兜了一圈,「我試了一下,最高時速可以達到90公里,不過也就試一試而已,以後可不敢開這麼快。」他嘿嘿地笑了,指著里程表說:「現在已經跑了150公里,零維修。」

8個人琢磨著,接下來,該湊點錢給愛車裝上外殼,「初步的想法是用玻璃鋼,不過資金是個問題。」

弄架無人偵察機上天

地上跑的玩意兒弄出來了,王慧、盛楠還想弄個天上飛的傢伙,這不是開玩笑,他們已經開始實施了。

去年10月,汽車沒有造出來之前,王慧、盛楠代表學校參加了在濟南舉行的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由於準備不足,兩人沒有帶去作品,權當是參觀學習。

比賽前兩天,他們意外得知,參賽的西安武警工程學院一架無人駕駛偵察機在訓練時摔壞了。仗著老鄉的關係,盛楠軟磨硬泡,從該隊借來了這個飛行器,並說好了可以拿它參賽。

一天一夜,兩人關在賓館的房間內,硬是把這架摔壞的飛行器修好了。比賽當天,無人駕駛偵察機在眾多目光的注視下飛上了天,並成功完成了對地面的拍攝任務,一舉奪得三等獎,在所有參賽者里,他們是唯一獲獎的大一學生。

西安武警工程學院帶隊老師衝著他們豎起了大拇指,臨走時,還留下了聯繫電話,承諾以後有需要可以找他。獲獎畢竟是借雞生蛋,兩人暗下決心:「我們也要造架無人偵察機!」。

現在,這個想法開始付諸實踐了,由於兩人表現突出,學校特意在自動化系實驗室里劃出一間,作為他們的實驗室,並由該專業青年教師陳強作為輔導老師,組建了一個項目組,還給項目組劃撥了1.5萬元研究經費。

兩架約1米長的裸機已經從西安武警工程學院買回了,「其他的核心設備太貴了,要6萬多一套,我們準備自己研發。」陳強老師說。

昨天下午,記者採訪時,王慧、盛楠還在寢室改裝電視機,這部14英寸的黑白電視機是他們剛花130元買回的,「把它改裝成12伏電壓,這樣在野外時就可以用蓄電池,在無人駕駛機上有一個攝影頭,發回的視頻信號,就靠電視來接收。」兩個19歲的男生講得一板一眼。

只要有夢想,又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責任編輯: 林嫣然  來源:楚天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318/79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