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兩把「剪刀」剪去了東北人的幸福和尊嚴

     要想知道東北為什麼落後,一定不要錯過對東北農業和農村落後的剖析,這方面我是外行,但是,我長在農村,種過地。我認為,除了因為東北工業產業類型對農村經濟沒有聯動能力,除了因為為了確保中國工業家底的穩定,進而從財政、金融等政策打壓民營經濟發展空間外,導致東北農村落後的還有工農業剪刀差對東北的危害。

     實際上,中國有兩種剪刀差,工業對農業外,還有輕工業對重工業。不幸的是,東北既是重工業大本營,又是中國農業的根本,在中國,只有東北同時遭遇了兩種剪刀差的禍害。幸運的是,上海同時成為兩種剪刀差的受益者。不是那些地方多有本事。
    
     什麼是工農業剪刀差,大致的意思是,農業部門將其產品按照低於實際價值的價格賣給工業部門,主要是紡織、糧食、服裝等輕工業,而工業部門則按照高於價值的價格把工業品賣給農業。從而形成了所謂剪刀差,這就是幾十年來中國工業剝削了農業,現在中央說工業要反哺農業了也是這個道理。剪刀差的概念來源於原蘇聯,其含義是工業品和農業品之間的不等價交換。是左傾勢力在東歐和亞洲非洲迅速積累國家工業基礎的辦法。
    
     工農業剪刀差實際造成工業集中區對農業集中區人民的剝削,而享受國家富強的機會卻是一樣的,甚至也是不平等的。
     從1953年實行農產品的統購統銷到1985年取消統購統銷期間,國家通過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無償從農民手裡拿走了6,000—8,000億元資金。僅江蘇一個省,1978年以前就被剪刀差剪去農業剩餘400億,相當於這一時期江蘇省農民純收入的三分之一。
    
     1978年以後,農民的剪刀差負擔並未消失,剪刀差呈波浪起伏狀,
     1989年後又有所擴大;1994年國家大幅度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後剪刀差又開始縮小,然而1996年後剪刀差卻又回升。20世紀90年代後半期,由於絕大多數非農產品已經進入市場競爭決定價格的時代,剪刀差的汲取功能才開始弱化。而這時的東北農業又馬上面對入世後農產品的國際競爭,這讓東北農業雪上加霜,形成了農業上的「東北現象」。
    
     那麼什麼是輕工業對重工業的剪刀差?因為輕工業在改革開放後,除菸酒等專賣產業外,多數已經不再受國家嚴控,而重工業和主要礦山開採業一段時間以來被國家控制價格,這就形成了輕工業對重工業的剪刀差,而資源大省和富集地區就再次受害,這就是山西和東北的命運。
    
       借用網友的分析,我們拿上海和東北來比:
     東北主要向國家提供定價極低的:沒法回籠貨幣的產品(軍品)、非回籠貨幣的產品(包括工業裝備等資本品;糧食、房子、醫療、教育等生活必需品;石油木材等生產原料)
    
     上海主要向國家提供定價極高的:國家回籠貨幣的商品,包括香菸、手錶、縫紉機、自行車、電視機、收音機等生活必需品。
     改革開放前,我國實行單一的計劃經濟,幾乎所有的商品價格都列入國家定價範圍。
     1962年直至1986年,自行車實行憑票供應。1962至1963年之間,「鳳凰」、「飛鴿」和「永久」的標價高達每輛650元,
     1980年前後,在天津的郊區,蓋一棟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只需要1000元人民幣,2輛自行車的價格等於80平方米的房子,你說當時國家定的上海輕工產品格價高不高。這不就是剪刀差嗎?
    
     鳳凰自行車產量由1958年的15.6萬輛迅速擴張至1990年的354萬輛.。我個人大概算了一下帳,由於工業消費品與源材料剪刀差巨大,每輛自行車最少有300元以上的稅收,以平均年產100萬計,鳳凰自行車稅收起碼每年2億,1958-1990年估計稅收96億以上.這就是上海計劃時期上交稅收多的原因之一.
     。
     就是在東北產品和上海產品如此之大的價格剪刀差下,大慶一個市貢獻的金額也比上海高,遼寧也比上海高。可見如果刨除不同工業品之間的巨大剪刀差,以上海名義上繳中央財政中又有多少是本應屬於東北的?有多少是國家為輕工業品高定價下以上海名義上繳給中央的?迄今為止,大慶油田累計上繳稅金4561億元,承擔原油差價4190億元,創匯500億美元,如果按每桶原油50美元計算,大慶已向國家累計貢獻6300億美元,合人民幣近5萬億元。這個數字屬於東北那麼東北會不會是又一個科威特?
    
      國際上,工業國往往會用抬高工業品價格,壓低農產品出口價格的方法,以工業品利潤補貼本國農業,剝削和壓榨海外農業國。同時輕工業和尖端科技重工業發達的國家會剝削初級重工業和採礦業發達的國家。而我國計劃經濟時期根本就是人為地製造出三類地區,東北是最大的受害者。
    
     第一類是上海:占據工業品中定價最高、但技術含量卻並不高的非生活必需品
     第二類是東北三省:生產以成本價定價(平價調出)、但技術含量較高的工業技術裝備等資本品,非回籠貨幣類工業品(包括軍品),承受工業品內部剪刀差;同時承擔工農業剪刀差。
    
     第三等是其他農業地區:承擔工農業剪刀差。
     東北不僅生產技術含量高、卻按照成本價定價的重型工業裝備,而且生產定價最低的農業品,承受著兩種剪刀差,是計劃經濟兩種剪刀差的最大受害者;而上海不僅生產工業品,而且生產工業品中定價最高、但技術含量卻並不高的暖瓶、手錶、自行車等日用品,而計劃經濟時期恰恰規定由後者承擔著國家從老百姓中回籠貨幣的作用,因此強於此項的上海占了便宜。
    
     而負責重型機器裝備製造的東北工業品卻以成本價上繳中央,這些機器裝備調到上海後被用於生產遠高於成本價和老百姓生活水平的輕工業品(一輛自行車近200塊錢,工人月工資只有不到40塊)賣給老百姓,稅收卻以上海產品的名義上繳中央,所以才有生產工具機、汽車、飛機、發電設備、重型冶金、礦山裝備的遼寧,上繳中央稅收竟然和只能生產輕工業品的上海相差不多,兩者50年代到80年代貢獻國家稅收竟然都是3千多億。這就形成了上海等輕工業發達地區對中央稅收貢獻很大、國家似乎對東北投了項目十分偏愛的假象,掩蓋了東北淪為輕工業地區經濟殖民地的實質。
    
    
     陳雲指出,「縮小工農業產品價格的剪刀差,這是我們的目標,共產黨的政權必須這樣做,不能忘記。革命就是為了改善最大多數人民的生活。
    
     然而,東北卻在1949年以後成為最大的受害者,更不要說應有的超級富足。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公室主任張國寶10月7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東北農業對全國的貢獻越來越大。可是,想沒想東北百姓得到了什麼?東北農村得到了什麼?別忽悠,來點實的吧!
     他還說,東北黑土地素來是我國重要的商品糧產地,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來,這個作用越發明顯,東北地區提供的商品糧占全國總量的比例越來越高,現在已達到1/3。可是這恰恰是東北最大的不幸!貢獻很大,可是老百姓沒有相應的實惠,黑土地反倒被糟蹋得嚴重水土流失,不知道當下面的黃土裸露之後,誰能對東北負責?黑土下面的黃土可是十分貧瘠的。
    
    
     還是那句話,別把東北當成普通關內省份,他是關東,他是滿洲,他曾經是亞洲最最發達的地方。
    
     國務院振興東北辦提供的數據顯示,1980年廣東經濟總量是遼寧的1/2,而2001年東北三省經濟總量只有廣東的62%,東北三省經濟在全國經濟中的比重也從1978年的約17%下降到2005年的8.7%。而1945年的時候,東北占中國的比重高達95%,1946年蘇軍破壞後還占到75%。您怎麼面對這個數據?還用那蒼白的語言嗎?(東北遊魂)

責任編輯: 於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410/82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