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大地震後的危機 七百腐屍污染堰塞湖

四川災區除多個堰塞湖面臨崩潰危機外,災民屍體在湖水中浸泡腐爛,也造成嚴重水質污染。圖為北川漩坪鄉被堰塞湖淹沒的村落。

水質不保 青川向環保部求援 危石懸吊 威脅25萬人

四川震區除多個堰塞湖面臨崩潰的危機外,災民屍體在湖水中浸泡腐爛,造成後果嚴重的水質污染。在重災區青川縣,雖然堰塞湖目前的危險已初步受到控制,但七百多具被埋屍體因浸泡多日而開始腐爛,當地政府已請求國家環保部支援,避免污染擴大。

據《財經》雜誌引述青川縣委書記李浩生表示,青川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在地震後發生山泥傾瀉,大量沙泥掩埋了七百多名民眾,而山體崩裂令河道堵塞,形成了三個總庫容達到二千萬立方米水量的堰塞湖。堰塞湖的危機目前雖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水質污染問題卻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境地,許多鄉鎮被掩埋的死屍都還沒法清理。

據報導,由於大量遇難者的屍體在水中浸泡多日,已經開始腐爛,造成堰塞湖的水質污染。目前青川縣當局已經特別向國家環保部請求支援,對堰塞湖水進行緊急治理,避免造成更大的污染。截至24日,環保部門已經將價值六千萬元的處理設備運往青川。

現時青川縣城街道已明顯下陷,有大量的危石懸吊在半山坡,直接威脅縣城25萬民眾的安全。縣政府已緊急派出工作組到重點地質災害現場處理。

---------------------------------------

 青川堰塞湖腐屍已造成水質污染


文章作者: 趙何娟


  青川縣目前堰塞湖的危險已初步控制,但堰塞湖正在發生的水污染危機卻刻不容緩,腐屍已造成水質污染,青川縣已請求國家環保部支援對堰塞湖水進行治理。青川全縣動員外遷,外遷災民初定人數三萬,外遷地點除四川本地外,計劃往浙江、陝西安置一萬人。

  【親歷震區】青川堰塞湖腐屍已造成水質污染

  屍體在水中浸泡,已經腐爛,造成水質污染,青川縣已請求國家環保部支援對堰塞湖水進行治理

  《財經》記者獲悉,地震重災區青川縣目前堰塞湖的危險已經得到初步的控制,但堰塞湖正在發生的水污染危機卻刻不容緩。

  因此,5月23日下午,青川縣委書記李浩生在向國家有關部委作救災報告時,緊急呼籲國家環保部支援青川堰塞湖水治理,避免造成瘟疫傳播。

  次生災害頻發

  李浩生稱,青川紅光鄉東河口石板溝山體滑坡掩埋群眾700餘人,山體崩裂,堵塞河道,形成了三個總庫容為2000萬方的堰塞湖,屍體在水中浸泡,已經腐爛,造成水質污染,特請求國家環保部支援對堰塞湖水進行治理,避免造成大的污染。

  據青川縣委宣傳部人士介紹,當地通過自然溢出、人工疏導、分級消能相結合的方法,及時排除了堰塞湖險情。目前,堰塞湖的危機已經基本得到控制,但環境問題,卻十分突出,很多鄉鎮被掩埋的死屍都還沒法清理。

  據《財經》記者了解,截至24日下午,環保部門已有價值6000萬的處理設備正運往青川。

  青川縣在此次大地震央,地質災害頻發,據統計,發生地質災害50處。除形成了三個堰塞湖外,縣城背靠的獅子梁山體出現大裂縫,在變形山體的拉動下,縣城北面的山體比南面整體下滑一米多,現在,青川縣城街面出現明顯下陷,有大量的危石懸吊在半山坡,直接威脅縣城25萬群眾的安危。

  在發現獅子梁裂縫後,青川縣政府緊急派出工作組到重點地質災害現場處理。國土資源廳、水利廳、成都理工大學等專家組也赴前線檢測和會診。

  在5月21日下午,青川抗震救災指揮部已緊急疏散山腳下直接受災害體威脅的民眾近9000人,並24小時派專人監測,設立了危險區警示標誌,嚴禁人員進入危險區。

  防疫壓力

  擺在青川面前的,還有並存的防疫壓力。在嚴峻的醫療防疫壓力下,全國派出了上海、安徽、天津、陝西等多支醫療救助援助隊伍,包括省內的醫療隊伍,共有 1456名醫療隊員派駐青川,其中醫務人員613人,衛監人員192人,疾控人員651人。目前青川縣城和下屬鄉鎮,都有衛生醫療援救隊駐點,每個村都專門設有一名醫療援救隊員進行對口培訓和指導防疫工作。

  根據青川縣醫療衛生抗震救災指揮部向《財經》記者提供的最新信息顯示,在有傷口的病人中,感染率高達80%。

  「抗災中醫療和防疫需要並重,而科學的病房管理極為關鍵。」據天津抗震救災醫療9隊負責人介紹,當地的臨時醫療帳篷已經被分成內外兩科,打點滴室和治療室分列單設,內可分成隔離病房及感染病房,外科分成感染區、非感染區以及清潔區。及時將內科傳染病、外科傷口感染和清潔傷口的病人區分,以避免交叉感染,特別是惡性傳染病和氣壞性壞疽的發生和傳播。

  據介紹,氣性壞疽是一種由產氣莢膜桿菌通過接觸方式傳播流行的惡性傳染病,嚴重者須立即截肢而保存生命,在疫區有傷口者是高危人群,必需通過臨時病房分區管理及傷口換藥雙氧水沖洗等方式,切斷其傳染源及傳播途徑。

  災後,青川縣指揮部便統一印製了《地震災害衛生防病現場操作手冊》,對災區派出防疫工作人員,實施大面積的消毒,加強疫病監控。指揮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災區未發生於地震相關的傳染病流行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然而,記者在走訪中也發現,不少災民反映,家裡小孩都不同程度地出現了發熱、感冒、肚泄,甚至皮膚過敏的現象,也不知道是不是跟地震有關,有的已經送去醫院檢查,有的因為身在鄉下交通不便,也僅僅只是在村衛生隊簡單處理。■

  【親歷震區】青川全縣動員外遷

  外遷災民初定人數三萬,外遷地點除四川本地外,計劃往浙江、陝西安置一萬人

  5月23日,青川縣政府向下屬受災嚴重的鄉鎮政府下發了通知,動員災民外遷,外遷地點除四川省內,還包括省外的浙江、陝西。

  23日當晚,青川縣抗震救災指揮部召開新聞發布會稱,關於移民安置,目前青川縣已經定下初步安置三萬人的目標,計劃在縣內條件較好的鄉鎮安置一萬人,廣元市其他區縣安置一萬人,省外安置一萬人。省外安置點主要在浙江和陝西。根據國務院規定,浙江省是青川縣的對口援助省份。

  青川縣縣委書記、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李浩生也於23日對外披露稱,目前,浙江省政府和陝西省西安市政府已經明確答覆同意接收青川縣的部分受災群眾,青川將向浙、陝兩地外遷山區群眾一萬人以上。

  《財經》記者獲悉,23日下午,青川縣政府已經開始通知下屬多個鄉鎮,積極動員轄屬災民,通過外遷移民來緩解安置難題。外遷將根據災民本人意向和基本情況來衡定。

  但據《財經》記者了解,浙江省對於是否接受青川移民還存在疑慮,目前仍然還持保守態度,並未明確同意。浙江省委宣傳部已向當地媒體提出了不予報導與轉載的要求。

  濟南軍區派駐青川的某駐營部隊一位營長表示,他們在營救過程中都發現青川大多以山區為主,很多地方根本不適應人生存,沒有一座山頭沒有裂縫,居民生活也極其不便,他們在營救中都深深感到交通與通信不便所造成的困難,也造成了第一時間營救的難度。

  記者跟隨駐營部隊前往通知並動員災民外遷時也發現,災民多居住在深山之中,山路崎嶇,行動裝置也沒有信號,而從山底鄉政府到山上最近的居民家中,徒步需走了近一個小時,而不同災戶之間相隔最遠也都要步行兩個多小時。一路上,還不斷發現滑坡的山體,還有裂縫。

  然而,災民心中對於外遷也仍存疑慮,主要是擔心要承擔一部分移民安置費用,「我現在是一千塊錢都拿不出來了。」災民董明權站在自家位於大院鄉的塌方房屋前擔憂,雖然他也很想遷出這個地方,「這個地方確實已經不適合居住了,因為每年不是山洪就是地震。」

  發生這次大地震後,董家對面的山已經嚴重滑坡,家後的山上則已經出現了近半米的裂縫,目前他們全家十來口人都不得不擠在家旁邊的帳篷里勉強過活。另外,災民也擔心到了外面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從浙江打工回家的李橘梅說,如果遷到外地,一家這麼多人的工作和小孩學習問題也都得有妥善的安置才行。

  對此,青川縣政府宣傳部人士向《財經》記者表示,目前定下的外遷原則還是以自願為主,根據群眾申請分步實施,外省市的具體接收也還看與相關省市談的結果。所以目前還未形成具體的搬遷方案。

  據悉,自「5·12』』大地震以來,青川已經連續發生多次強餘震,餘震對於青川的毀滅性影響,遠遠高於主震。由於多次餘震影響,青川縣的喬莊獅子梁山從中間斷裂,造成了嚴重的堰塞湖危情。受邀在青川考察的成都科技大學專家說,青川地理位置險要,其位於陝西、甘肅、四川交界處,位於南北兩條地震帶交界處,雖然死傷人口不及北川,但其地質破壞度,遠遠被低估。《財經》記者23日驅車繞道多個鄉鎮前往青川縣城的路上也發現,其下屬大多鄉鎮都位於地勢險要的山區之中,由於至今仍餘震不斷,道路兩邊不斷出現滾石,青川縣內每天發生餘震的頻次仍在至少七八次左右。

  因此,李浩生認為青川向外移民已是迫在眉睫,目前,青川的災民安置問題非常突出,對於那些生活條件確實非常艱苦惡劣的群眾,異地安置是最好的選擇。

  根據青川縣委宣傳部提供的最新數據,截止24日10時,大地震已經造成當地直接經濟損失551億元。全縣死亡4623人,失蹤199人,受傷14367 人,其中重傷1689人,受災人數達到25萬人。全縣城鄉居民房屋和機關辦公樓全部受損,垮塌房屋83萬間1210萬平方米,房石、曲河、沙洲、木魚、石壩等鄉場鎮夷為平地,大部分村社民房蕩然無存,全縣25萬人無家可歸,災民全部露宿在野外。水、電、氣、油、路、通訊等基礎設施全面癱瘓。 ■

  

來源: 財經

責任編輯: 於飛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527/88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