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警報!震區化學品或核泄露威脅全國人安全

 

防化!防輻射!保衛一川淨水!
 
 
 
來源:中國經營報 作者:黨鵬,孫晨,葉文添,李俊輝

2008-6-2 22:08:21  
 

5月29日下午,位於成都西御街31號的四川省環境保護局異常空曠。


  「領導們最近都和環保部的人下災區一線了。」一樓傳達室的職工對記者說。


  此刻,唐家山下,傳達室職工所說的「領導們」正在和洪水賽跑,將200噸黃磷從堰塞湖大堤下的工廠里搶出。


  這樣的「戰役」此刻在災區隨處可見,因為化學藥品或核泄露造成的災難可能並不小於地震本身。


十萬火急!化工廠大撤退


  5月29日,唐家山堰塞湖下游的數家化工廠,四川省整個環保體系的幹部員工幾乎都「會戰」在這裡。


  由於唐家山堰塞湖處於潰堤的危險邊緣,15萬多可能受災區域的群眾開始向安全地區轉移。「一般人只知道水壩崩潰會帶來洪水,人需要轉移,實際上比洪水更可怕的是化工污染,洪水退了人可以生存,被淹地區的化工污染的惡果將長期存在。」四川環保局張金漢處長說。


  29日,環保系統的工作人員集體將在唐家山山腳下一家綿竹華豐黃磷廠的200噸產品黃磷安全運出。地震後,大量的原材料和成品堆放於該廠的倉庫之中,成為安全隱患。「如果不及時轉移,被水衝掉,將對水體和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打擊。」張金漢告訴記者,環保系統的工作人員還在該廠4500噸泥磷旁邊圍上混凝土編織袋,同時用鋼管加固。「原則上我們把能搬遷的化工企業暫時遷出危險地區,對不能搬遷的企業則進行徹底的加固。」


  「像這樣的險情,『5·12』後幾乎每天都有。」張金漢說,他的神經已經十多天沒有放鬆過了。


  「有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前車之鑑,我們不能再讓危險化學品污染四川的水體。」張金漢說。
  張金漢告訴記者,在地震帶上,最大的兩家化工企業是四川鎣峰事業有限公司和四川宏達化工股份公司。地震發生後,化工原料液氨、硫酸和鹽酸的閥門被地震震開。僅宏達化工當天泄露的液氨就達到了80噸。液氨揮發後形成氯化氫,迅速讓這條化工地帶成為死亡山谷,同時也威脅著沱江的水質安全。「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會造成更多人員傷亡。」張金漢說,當時很多救援的解放軍和老百姓在附近已經感覺到了刺鼻、刺喉和胸悶。


  「我們迅速地用稀硫酸中和鹼性的氨,用水稀釋後排入石亭江。」張金漢說,環保部門採取的措施制止了更壞的影響。據國家環保部隨後的監測表明,位於化工廠泄漏地下游石亭江的pH值輕度偏酸,但尚未構成嚴重污染。 


  環保部西南環保督察中心辦公室主任羅雲說,為了進一步控制化工企業污染,該中心自地震後,先後排查了128家國控重點污染企業中的116家,發現有環保治理設施停運、設施運行不正常、存在風險隱患的共82起。在地震核心的8家企業因受損出現的污染問題也得到了迅速解決。


「警報」!來自7000枚放射源


  除了地震可能造成的化工污染外,眾多的放射源幾乎遍布了四川這個基礎工業和重工業大省。大地震過後,這些躺在廢墟中的放射源會不會對廢墟上的搜救大軍造成威脅?會不會對水、土壤等環境造成污染,威脅全川乃至全國人民的生命安全?


  震後的輻射安危讓環保、衛生等部門的領導和專家們「心都快提到了嗓子眼」。


  「我的首要任務就是負責核與輻射的安全!」環境保護部部長周生賢抵達成都後,第一件事就是迅速趕往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以及中核集團公司812廠等五大核基地。


  據四川省環境保護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管理處處長楊有儀介紹,四川是全國民用放射源數量最多的省份,占全國總量的1/10。四川全省使用放射源的民用單位約有600多家,放射源更多達7000多枚!此外,四川省還是重要的核工業基地和一些放射源的生產企業所在地。


  據記者了解,在地震的當日,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20多名專業人員連夜趕往重要放射源的使用地點;國家環保部也迅速派出副部長李干傑帶領的21人專家組馳援四川;重慶、廣西、湖北等省也火速派出共14名專家星夜驅車直撲災區。


  環保部西南環保督察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5月12日地震發生後,四川省內某些核基地建築物出現牆體開裂,但沒有出現放射源泄露。險情發生後,核安全局緊急發出命令,要求在川核設施一律停運,經地震影響安全技術評估後,報批主管部門批准方可運行。經過評估之後,災區各基地也相繼排除威脅,保證了在川核設施的安全。


  「凡是重要的輻射源,我們都事先用GPS技術作了定位,定位的誤差範圍不過是幾米,不用擔心重要輻射源『失蹤』。」5月28日,四川省輻射環境管理監測中心站副站長王曉明對記者說。「在我們的資料庫里,每一個放射源都有它的外觀照片、專用保存地點的照片以及保管員的照片,這有助於我們到現場去確定放射源方位,同時配合救援部隊在第一時間排除放射源威脅。」


  對於找到並收集起來的放射源,王曉明告訴記者,目前放射源基本都是用專用車輛運送到安全的放射源庫中保管。「這個庫是按照抗7級地震級別設計的,建成後又多次進行加固。可以說現在抗7級以上的地震都沒有問題。」


  王曉明說,截至5月28日,根據對水質、土壤等環境監測,全川境內並未出現輻射源污染,也沒有一個人因放射性輻射而受傷,四川是安全的。


盯守!保衛一捧淨水


  「四川水系發達,如果放射性廢料污染水源,後果不堪設想。」5月29日,國家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告訴記者,目前,四川每一個飲用水的節點上,都有防疫人員24小時監測,同時在水源地還有環保部門在24小時監測。


   5月27日,德陽市民周陽告訴記者,雖然剛剛恢復了城市低壓供水,但是由於擔心水體安全,人們還是飲用瓶裝水,自來水只作為生活和洗澡使用。由於擔心可能的污染,目前德陽的生活用水已經由震前的都江堰來水,改成了地下水。


  「地震發生後,我們20個應急組先後檢查市區縣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等近300家,其中污水處理廠42家;另外,檢查和實時監控水源地27處,以保證城市飲水的安全。」羅雲介紹說。
  5月15日,西南環保督察中心通報了地震災區最新環境監測情況。其中,雖然鎣峰公司和宏達公司有硫酸和液氨泄漏現象,但環保部門隨即在附近水源地設立了5個監控斷面,進行水質抽樣檢測。由於處置及時,尚未對環境造成影響。


  但緊張的抗震救援工作卻讓成都的水源地紫坪鋪水庫一度出現危機。「由於大量的汽艇、船隻和大型機械通過水路,使得水庫一度出現超過10%水域的油污污染,但這並沒有影響到取水口指標。」羅雲告訴記者,目前技術人員正在著手打撈油污。省經委、中石油、中石化等單位已組織力量對紫坪鋪水庫等各飲用水源地的上游儲油設施進行排查,採取措施全面預防油類污染物發生泄漏。


  此外,由於地震之後,牲畜屍體、遇難者遺體、救援人員與受災群眾的生活污染物、衛生防疫藥劑與消毒劑的大量使用同樣可能對水環境造成威脅。5月20日,國家環保部緊急出台《飲用水應急保護標準規範》,根據飲用水源的主要影響因素,確定消除與控制這些重點污染因素的技術措施與管理辦法。


  張金漢告訴記者,岷江、嘉陵江、沱江、涪江水系水質都在環保系統密集的嚴格監測之中,四川的63條主要幹流的水源與地震前相比,沒有出現異常變化。目前地震災區的31個水源地經過抽檢,其水質安全可控。

責任編輯: 鄭浩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604/89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