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社會觀察 > 正文

乾洗店老闆自爆行業內幕:乾洗油如黑臭水

李先生在海口國貿一小區內經營一家乾洗店,店不大,但因服務周到、洗衣乾淨吸引了不少小區居民光顧。他說,最初經營幹洗店時,他根據成本定的價格卻比外面的乾洗店稍高,這讓他有些納悶,後來做久了才發現,原來行業記憶體在不少降低成本的方法,比如水洗代替乾洗,比如「老湯乾洗」,成本低了要價自然低。

  「我一直就是以使用最乾淨的乾洗油為承諾來吸引顧客的。」雖然知道了降低成本的行業秘密,但李先生並不願意這麼做,在他看來,確保乾洗油的清潔、乾淨,是對顧客的承諾,也是對自己良心的承諾。衝著這個良心承諾,幾年來小店生意還不錯,可最近半年來,小區里接連開了兩家洗衣店,而且都是品牌連鎖店,李先生幾年來打下的顧客基礎一下被擊垮。

  李先生暗中調查,這些打著「國際連鎖」、「綠色、環保」等牌子的乾洗店,也都跳不出水洗和「老湯乾洗」的圈子。

  李先生說自爆「家醜」有私心,就是希望消費者能看清乾洗店的真實面目,能根據乾洗店的乾淨程度和誠信度去選擇,而不要被牌子所蒙蔽。但是也有「公心 」,希望國家能有相應的監督管理制度,至少地方有一些行業標準,讓行業自律,也讓消費者能夠真正享受到健康、環保、乾淨的乾洗服務。

  揭秘: 「老湯」乾洗油如黑臭水

  「你知不知道乾洗是怎麼一回事?」李先生一個問題將記者難住了,雖然記者也稱將衣物拿去乾洗,但並不知道乾洗是怎麼洗的。為了詳細了解乾洗的原理和程序,記者來到李先生家的乾洗店。他的店面不大,乾洗機占去了大半空間,除了一台老舊的大型乾洗機,他還有3台經過自己改進的新乾洗機。

  據其介紹,所謂「乾洗」,就是用乾洗油的物理特性將衣物的油垢或污漬萃取出來,由於乾洗油幾乎不含水分,所以稱之為「乾洗」。他說,乾洗很適合用來洗滌那些水洗後可能會縮水、變形或褪色的衣物,如羊毛及絲類衣物等。他指著乾洗機上方稍大的透明玻璃說,這裡可以看到衣物乾洗的過程,將衣物放進乾洗機的滾筒旋轉時,乾洗油從上而下淋在衣物上,再通過滾筒將油甩出。在乾洗機下方的儲油箱的油鏡處,就能看到洗過衣物的乾洗油已經變黑。乾洗店的問題就出在這甩出的乾洗油上。

  李先生告訴記者,現在市場上的乾洗油一般分四氯乙烯洗劑和石油洗劑兩種,每公斤的價格在16元左右,遠高於以噸計算的水價。使用後的乾洗油需要通過蒸餾淨化處理才能還原到清澈,並再次使用,但乾洗油的蒸餾淨化過程一般需要48小時,耗時、耗電還耗油,成為乾洗店的主要成本之一。正因此,許多乾洗店為了節約成本,乾洗油使用後不做蒸餾淨化處理,直接進入下次乾洗,待乾洗油實在無法使用時才蒸餾淨化一次。

  「有些乾洗店的乾洗油可能半年才淨化一次,我們行業內把這叫做『老湯乾洗』。」李先生稱,乾洗機每「鍋」洗衣容量是以重量計算的,普通衣物每鍋可容納20-30件,以這種比例來計算的話,使用半年乾洗油會「黑得像臭水溝里的黑水一樣」。

  李先生稱,顧客的衣服拿到乾洗店後,乾洗店會根據顏色分成深色、淺色和中性色分開來洗,然後「大鍋混洗」,根本不可能每個顧客的衣服單獨洗。「老湯乾洗」後的衣服,經過熨燙、整理後看上去很整齊乾淨,但一些髒的粉塵、油污卻隱藏在了衣服纖維內部,加上大鍋混洗,極不衛生。

  他還建議,有心的市民可以將一些黑色的毛料衣物做實驗,如果是「老湯乾洗」的,從乾洗店取回後放進清水內,會發現立刻變得烏黑。

  揭露 : 掛乾洗店牌子實為水洗

  記者在李先生家的乾洗店看到,在高高大大的乾洗機後面,還有幾台普通洗衣機。他表示,自己的店雖名為乾洗,但也有水洗衣物,因為並不是所有衣物都適合乾洗,比如帶有橡膠和人造革的衣物等,但他會向客人說明,並按照水洗價格收費。

  「行業競爭日趨激烈,而洗衣油價格不斷上漲,許多乾洗店不擇手段降低成本,大部分衣物都名為『乾洗』實為『水洗』。」李先生說,「只要你能把衣服燙得和原來一樣就行,不知內情的消費者怎麼看得出來?」他還透露,有些乾洗店的工作人員因不懂而將只能幹洗的衣服拿去水洗,結果導致衣服縮水,他們普遍的做法便是拿自製的硬架子撐大或用手扯直。

  李先生透露,不止在海口,在全國來說,乾洗行業內的「水洗」秘密是大家都默認的。但其中分不同的性質,比如明明不能幹洗的衣服,在告知顧客後並按照水洗收費,便無可厚非。但海口確有一些乾洗店不夠厚道,掛著乾洗店的牌子,門口擺著大大的乾洗機當空架子,卻幾乎所有衣服都是水洗,還向顧客收取乾洗價格,使得乾洗行業混亂不堪。

  記者了解到,《洗染業管理辦法》於去年7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規定,乾洗店以水洗、單燙冒充乾洗等欺騙行為最高可罰款3萬元。面對這樣的高額罰款,為何乾洗店仍敢冒大不韙?一方面缺乏監管,另一方面則是巨額利潤差價的驅使。據李先生介紹,以一件短款大衣為例,乾洗成本需5元左右,而水洗成本則不到1元錢,這也是各家乾洗店價格差別大的原因。

  調查: 乾洗店「洗髒了再換油」

  幾日來,記者在海口國貿、府城、義龍路等路段調查了多家乾洗店,每一家乾洗店都聲稱衣物絕對乾洗,但乾洗油多久換一次,說法各異。

  在國貿一家新開的乾洗店,記者以洗淺色大衣為名,表示想等剛換乾洗油時再來。兩位女店員立即表示,她們是深色淺色分開洗的,淺色油洗髒了就換去洗深色衣服,現在乾洗機里的乾洗油就是剛剛換過的,很乾淨。話音未落,店老闆走了進來,記者再次問他乾洗油換了多久,他說剛換一個月。記者又問,下次什麼時候換,他脫口而出:洗髒了再換。

  在其他幾家乾洗店,記者發現乾洗機下方的儲油箱的油鏡竟然是茶色的,完全看不清裡面的油是清澈的還是烏黑的。義龍路一洗衣店老闆坦言,因為油漬把油鏡沾滿了,也沒清洗過,所以看不出裡面的油色了。這家店的老闆娘先是信誓旦旦地說,她們店裡的衣服都是乾洗的,隨後又改口,不能幹洗的就水洗。「但價格都一樣,都是按照乾洗價格收。」她直言不諱地表示。

  在記者走訪的近十家乾洗店內,店主們均對記者要看乾洗油的要求明顯表現出厭煩之色。

  聲音: 期待規範的乾洗行業標準

  記者從12315了解到,從今年1月1日以來,12315已接到43起有關乾洗問題的投訴,其中包括衣服洗壞、染色等。海南省消協陳秘書長表示,這多是源於消費者對乾洗行業的模糊認知所導致。

  陳秘書長介紹,由於乾洗行業缺乏規範和標準,他們在處理投訴時一般是根據《消法》和乾洗店自身對社會的承諾做依據。他認為,目前有相當一部分消費者對乾洗的工藝流程並不了解,因此乾洗店是否真正按標準的洗滌流程操作,採用的是否是合格的洗滌劑等,消費者一概不知,而且乾洗從業人員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他認為,洗衣是一項很複雜的工藝,專業洗滌人員必須懂得服裝布料和纖維的特性,能根據衣服的質地、顏色確定乾洗或水洗。在洗滌護理時,對溫度、用水、熨燙更有嚴格的講究,但目前乾洗市場的技術質量令人擔憂,也是導致糾紛投訴的原因之一。

  「衣服到底是乾洗的還是水洗的?衣服到底是穿壞的還是洗壞的?衣物的破損程度該如何認定?衣服究竟洗得乾淨不乾淨?」陳秘書長表示,這些問題很難量化,也很難有一個嚴格的標準去認定,要減少洗衣糾紛,使乾洗行業在規範的軌道上運行,最關鍵還是要出台行業規則和標準,對乾洗店進行監督管理。

  採訪中,如李先生等乾洗店經營者也表示,長期以來,由於乾洗行業沒有一個統一的行業組織,因此呼籲成立乾洗行業協會,制定出行業標準,規範服務行為,減少和避免消費糾紛。

責任編輯: 紫薇  來源:海南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728/9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