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家庭生活 > 正文

80後 讓我們怎麼生?

80後,讓我們怎麼生?

    
    含著湯匙長大的一代已經面臨生兒育女的現實問題,但種種因素似乎都導致他們在生育問題上抱持謹慎態度
    
 
    郭鋒是烏魯木齊一家超市連鎖店的店長,生於1980年,是80後的老字輩,7月5日剛剛過完自己28歲的生日。
    
    
    10年前,為了實現自己的老闆夢,郭鋒離開故鄉——河南省固始縣,開始了四處漂泊的生涯。10年間,他當過保全,開過花店,倒過建材,足跡遍布三分之一個中國。去年,郭鋒決定在烏魯木齊買房定居,過穩定的生活,然而股市泡沫的破滅讓他之前的辛苦全部歸零。不得已,郭鋒又開始籌劃新的漂泊。他就像一顆蒲公英種子,隨風飛揚,風停到哪裡,就落在哪裡,然而總是無法落地生根。
    
    流動的一代
    
    
    讓郭鋒感到安慰的是,在自己最困頓的時候,女友茹蘭一直不離不棄地跟著自己。茹蘭比郭鋒小3歲,是他的工友兼同鄉,兩個人在一起已經有3年。郭鋒的父母一直催他們早日結婚生子,但郭鋒並不著急。「我知道,28歲是個尷尬的年紀。事業還沒起色,生活也不穩定,即便結了婚、生了孩子,也沒法給他提供富足的生活,還是等等再看吧。」郭鋒說。
    
    
    然而,他的不婚主義無意中卻影響了兩個弟弟的終身大事。在郭鋒故鄉,哥哥未婚,弟弟不能搶先。郭鋒雖然覺得這個規矩有點可笑,無奈父母就是不肯破這個例。所以弟弟們仍然在打光棍。
    
    
    郭鋒和其他八零後一樣,是改革開放後出生的一代。跟父輩相比,他們更富於流動性,更少發「何處是吾鄉」的感慨。對他們而言,哪裡有機會,哪裡就是故鄉。
    
    
    如今,他們已經成為流動人口的主力軍。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的調查顯示,流動人口的生育率要低於在籍人口的生育率。小品《超生游擊隊》所描述的情景,與現實並不完全相符。一方面,流動延長了夫妻的分居時間,降低了生育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流動中的人們始終處於不穩定的狀態,這種不穩定降低了他們的生育意願。
    
    
    值得注意的是,大規模的人口流動正悄然改變著中國的生育文化。改革開放催生的海量人口遷徙,不僅打破了原有的社會結構,也動搖了基於傳統社會結構之上的部分觀念。傳宗接代、多子多福的生育觀正在日益式微。生育不再是家族行為,而是小家庭的個寤?形??
    
    
    《新世紀周刊》聯合某網所做的調查顯示,在八零後人群中,有46.1%的人因為自己喜歡而考慮要孩子。特別是那些從農村走出來的八零後,遠離家庭意味著父母的力量鞭長莫及,他們有更大的空間去實現個人價值,而不是生養孩子。
    
    
    漫長的成長期
    
    
    中國古代,男子滿20歲、女子滿15歲就算成年。弱冠、及笄意味著童年時代的結束,社會生活的開始。然而對於八零後,這兩種人生狀態似乎始終糾纏在一起。一方面,他們是今日中國的勞動大軍的主力,比父輩更適應商業社會的遊戲規則。另一方面,他們是長不大的彼得潘,渴望永遠生活在烏有之鄉里。
    
    
    默默是北京一家網站的編輯,老公還在學校讀研。雖然已經結婚兩年,但兩個人還沒有自己的房子。老公住校,默默則在單位旁租了個小單間,平日裡聚少離多,只有到了周末才能小聚兩日。
    
    
    雖然畢業已經兩年了,但默默在打扮上仍然喜歡向學妹看齊。總是留著一頭很卡哇伊的小魔女髮型。默默說,自己的心理年齡比實際年齡起碼小5歲。小時候,她就是家裡的公主,上大學又有男朋友寵著,所以一直覺得自己是個小孩。
    
    
    畢業後,生活變成了生存,默默不得不為自己的一日三餐打拼,這讓習慣了被寵愛的她很不適應。默默坦言,她並不喜歡自己的工作。每天要做的就是不斷地複製粘貼,還有時不時的加班。默默覺得自己並不適合成年人的生活,與其說自己是個大人,不如說自己在扮演大人的角色。
    
    
    默默說,她很喜歡孩子,但是從沒想過要孩子。因為一旦懷孕,就意味著一個女人的青春結束了,她將不再是家庭的中心,而要為另一個人承擔義務。所以她要抓住青春的尾巴,再玩幾年,等30歲之後再考慮生育問題。
    
    
    研究表明,人群中有25%的人有非常突出的「裝嫩」心理,其中男人的「裝嫩」周期是8年,女人比男人還能「裝 」,一般是10-12年。調查顯示,在要不要孩子的問題上,有15.1%的八零後認為「自己還是個孩子,不成熟」,所以也談不上要孩子。在七零後人群中,只有7.1%的調查對象選擇了這一項。
    
    
    壓力影響生育
    
    
    當然,並不是所有八零後都想在孩子的世界裡晃一輩子。到了一定年紀,延續自己DNA的生物本能總會起作用。但是個人主觀因素是一方面,環境客觀因素是另一方面。有時候,後者要比前者更起作用。
    
    
    今年6月20日,一篇名為《疲憊的中國,加班現象蔓延,每年60萬過勞死》的報導讓人們見識了龐大的過勞人群。2006年,華為員工胡新民的猝死宣告過勞八零後時代的到來。根據翰德人力資源公司的調查,上海目前有42%的員工每周工作時間超過50小時。無獨有偶,上海社會科學院在同一天公布的「上海市員工工作倦怠現狀」調查顯示,40%的員工對工作表示倦怠。可以想見,在北京、上海這樣生存壓力極高的大都市,苦苦求生存的八零後很難有心思考慮生兒育女。
    
    
    此外,經濟因素也影響著年輕人的生育意願。《新世紀周刊》聯合某網所做的調查顯示,生存成本較高的華北、華東、華南地區,年輕人生育意願明顯低於其他地區。在不想要孩子的理由這個問題上,29.2%的八零後認為自己的經濟基礎不行,養不起孩子。有25.8%的七零後選擇同一項。在收入問題上,年薪 2萬到4萬人群的生育意願是最低的,而收入、地位較有保障的政府官員和私營企業主在生育問題上則顯得更為灑脫。顯然,公司職員這一群體集中了絕大多數八零後勞動者,他們的年薪大部分在2萬到4萬之間徘徊。
    
    
    2008年,中國的經濟走向充滿變數,高漲的CPI,股市、房市神話的次第破滅讓剛剛走上社會的八零後摸不清頭腦。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對象表示,自己已經因為經濟原因推遲了原來的生育計劃。看來,在自己沒有認清世界之前,教育下一代的工作還是先放一放吧。
    
    
    社保也是八零後必須考慮的問題。中國高校招生從1998年起進入了大躍進時代,8年間招生人數增加5倍,超過中國目前的產業結構對高校畢業生的接納能力。為了擠進就業大門,許多剛畢業的學生不得不在單位應該提供的福利上作出妥協,許多勞動合同上連最基本的三險一金都沒有。
    
    
    即便走運,公司在社保問題上不玩太極,社保還是充滿了變數。以五險一金為例,目前在全國範圍內還沒實現聯網。這就導致一個問題,如果想要跨省跳槽,如何把之前繳納的錢轉出來就很麻煩。這對於流動性大、薪水又非常少的八零後而言,顯然是個不利因素。
    
    
    看來,這似乎並不是個適合生兒育女的年代。在種種不確定因素麵前,八零後們不得不在生兒育女問題抱謹慎態度。

責任編輯: 於飛  來源:新世紀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803/98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