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飲食文化 > 正文

涼麵的由來



涼麵又稱「過水麵」,古稱為「冷淘」,傳說最早起源於唐代武則天未入宮之前,由於武則天與情人吃山西面時燙傷了舌頭,於是兩人便研究出涼麵的新吃法。

如果追溯涼麵的起源,就目前的文獻資料,最終要指向杜甫的詩——《槐葉冷淘》。所謂冷淘,就是涼麵。儘管不能僅以《槐葉冷淘》來確證涼麵發源於四川,但至少說明四川人在盛唐時就吃上了涼麵。

杜甫《槐葉冷淘》詩中大意是:從高大的槐樹上採摘嫩葉送到廚房。把從附近街市新買來的麵粉,與槐葉汁渣調和一起。下鍋做熟,吃了槐葉冷淘以後似乎忘記了憂愁。那翠綠的顏色使筷子生光,兼有香飯和蘆筍的美味。嚼在口中比雪還清涼,請人品嘗如同以珠相贈。我願騎上千里馬,把槐葉冷淘送到皇宮……君王納涼晚了,也須品嘗這涼爽的美味。

杜甫形容這種夏天吃的涼麵是「經齒冷於雪,勸人投此珠」。北京的過水麵是把煮熟的熱面直接放入冷水中過一下,沒有自來水的時代則放入剛打上來的井水中。由於是涼麵,拌麵的所有作料都是生冷的,首先菜碼是黃瓜絲,水蘿蔔絲、用水燙過的綠豆芽,然後澆上調稀了的芝麻醬,再配上青蒜。大暑小暑的日子頭,捧著一碗涼絲絲的過水麵,心中的燥熱就去了一半。


【黃瓜是綠色為什麼叫黃瓜?】
黃瓜原名叫胡瓜,是漢朝張騫出使西域時帶回來的。胡瓜更名為黃瓜,始於後趙。

後趙王朝的建立者石勒,本是入塞的羯族人。他在襄國(今河北邢台)登基做皇帝後,對自己國家的人稱呼羯族人為胡人大為惱火。石勒制定了一條法令:無論說話寫文章,一律嚴禁出現「胡」字,違者問斬個赦。

有一天,石勒召見地方官員,當他看到襄國郡守樊坦穿著打了補丁的破衣服來見他時,很不滿意。他劈頭就問:「樊坦,你為何衣冠不整就來朝見?」樊坦慌亂之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隨口答道: 「這都怪胡人沒道義,把衣物都搶掠去了,害得我只好襤褸來朝。

他剛說完,就意識到自己犯了禁,急忙叩頭請罪;石勒見他知罪,也就不再指責。等到召見後例行「御賜午膳」時,石勒又指著一盤胡瓜問樊坦:「卿知此物何名?」樊坦看出這是石勒故意在考問他,便恭恭敬敬地回答道:「紫案佳肴,銀杯綠茶,金樽甘露,玉盤黃瓜。」石勒聽後,滿意地笑了。

自此以後,胡瓜就被稱做黃瓜,在朝野之中傳開了。到了唐朝時,黃瓜已成為南北常見的蔬菜。現在黃瓜的種類很多,大致分為春黃瓜、架黃瓜和旱黃瓜。而聞名全國的品種乃是外形美觀、皮薄肉厚、瓤小的北京刺瓜和寧陽刺瓜。


【芝麻醬涼麵】
「芝麻醬涼麵」是北方人愛吃的涼麵,特別是在北京,夏天中,沒有幾家不吃芝麻醬涼麵的,因為它既省事又涼快。

北方人吃「芝麻醬涼麵」,必備的要有拌好的芝麻醬、花椒油、蒜蓉汁、老陳醋、黃瓜絲,依個人口味還可以備上芝麻鹽和水蘿蔔絲。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電風扇,麵條煮熟過水後,再用電風扇吹的目的是讓麵條爽滑而不粘膩。

製作材料:
濕面(機制切面或自擀的面均可)250克,雞蛋1個,火腿3片,青椒1/2個,小黃瓜1條,豆芽菜150克,高湯1/2杯,芝麻醬3大匙。白糖、麻油各2大匙,鹽1/2小匙,醬油、烏醋(陳醋)各3大匙,蒜泥1小匙。

製作方法:
1、蛋打散,煎成2片蛋皮。青椒、豆芽菜開水燙過備用。
2、小黃瓜、蛋皮、洋火腿、青椒均切細絲。
3、芝麻醬先加高湯調勻,再加入A料拌勻,即成醬料備用。
4、盤中放面,上面擺飾洋火腿、小黃瓜、蛋皮、青椒、豆芽,淋上醬料拌勻即可。


【延吉冷麵】
延吉冷麵是最具朝鮮特色的風味食品。以蕎麥麵、澱粉、麵粉為主料,按照比例摻兌和面,擠成麵條。用於拌麵的湯比較講究,面中有熟牛肉、雞絲、麻仁、蘋果 片、鮮族泡菜、特製辣醬、醋精佐面。冷麵講究的是湯清--牛肉湯定是要將浮油撇清的;涼爽--無論是湯還是面,都要冰涼後食用。

材料:全瘦牛肉、水梨或蘋果、煮雞蛋、泡菜、松子、細蕎麥麵條、香菜

煮肉料:蔥、姜、酒、八角、鹽、胡椒粉少許

做法:牛肉整塊燙煮2分鐘後,撈出洗淨。4杯水加煮肉料煮滾,放下肉塊煮40分鐘。取出肉塊,待冷後切成薄片;牛肉湯過濾後放涼,如有浮油需撇除乾淨,分盛入面碗中;水滾後,放下細面煮熟,撈出瀝乾,再以冷開水沖涼,放入面碗的清湯中。面上再放泡菜絲、水梨片、煮雞蛋半個、牛肉片、炸過的松子和香菜段。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希望之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0806/98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