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三聚氰胺國際專家會:根本不得添入食品

 

中華民國行政院衛生署於16日在台北召開的「三聚氰胺食品污染管制措施國際專家會議」共有四國代表與會,經兩天討論,昨天達成「應著重源頭管理、從食品安全履歷追蹤、以及建立監察制度與國際討論」的共識。會中雖了解美國、歐盟等國的行動標準為2.5ppm,但我國專家則建議,政府應訂定適合台灣的行動標準。不過學者認為討論標準毫無意義,避免之道才是重點。

會議是由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教授孫寶年主持,與會者包括衛生署及邀請的國家代表--紐西蘭2位專家,以及法國、比利時與澳洲各一位專家。美國FDA以視訊會議方式進行意見交換。

孫寶年表示,專家一致認為,三聚氰胺非食品添加物,不得添加於食品;會中則了解美國、歐盟、澳洲、紐西蘭、比利時等國,處理三聚氰胺污染食品事件時採行的行動標準,是以人體每日可容忍攝入量(TDI)值所予以推估出的2.5ppm。當食品中驗出三聚氰胺濃度超過2.5ppm,才開始進行產品下架、追查流向等食品安全,但是這種事後抽檢產品意義不大又浪費錢,因此與會均認為應注重源頭管制,逐步建立政府對政府的食品安全督察機制。對此,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康照洲則建議政府應進行飲食風險評估,計算適合台灣人民的三聚氰胺TDI值。

不過在嬰兒奶粉管控部分,由於乳品是寶寶唯一食物來源,容易超過耐受量,因此專家們共識認為,把關應該要更加嚴格。

代表業界的聯華食品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丘宗屏博士則表示,衛生署食品衛生法就食品三聚氰胺檢驗程序、方式未達成共識程序規定前,應先管制乳品的來源,讓業者能穩定生產。

避免之道應甚於標準討論

民進黨籍立委涂醒哲前天則質疑這次來台的國際專家都是乳品輸出國,三聚氰胺標準都較寬鬆,會議有拉國際專家背書的嫌疑。

據央廣報導,開南大學健康照護管理學院院長李志恆昨天則表示,與其找國際專家來,倒不如學習國際經驗,為國內建置一個主動評估食品安全機制,藥物食品檢驗局不要只做例行性檢驗,而是應該從毒理學角度針對市售食用品做全面風險評估。

李志恆表示,只是針對三聚氰胺去探討到底標準要訂2.5ppm或者是多少限量範圍,是毫無意義的,而是應該藉這樣一個國際專家的交流會議找出避免食品污染的方法。

李志恆指出,目前國內有關進口加工食品檢驗主要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辦理,但藥檢局卻負責食品添加物、污染物化驗工作,而衛生署食品衛生處卻掌管所有輸入食品,政出多門、多頭馬車,安全把關容易出問題。

李志恆建議衛生署應比照美國FDA設置「國家毒理學研究中心」,未來由藥檢局邀請各方專家組成,建置一個與國際同步的食品安全風險評估機制。而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教授鄭慧文也指出,10年前曾提出成立「食品藥物管理署」草案,毒奶事件突顯政府應儘速修法,才能讓食品安全管理事權統一。

葉金川:確認毒奶為都慶產品

至於金車公司日前自行送檢驗出8項含三聚氰胺的產品,金車指出,都是使用大陸山東都慶公司進口的植物性奶精。日前都慶公司派人來台並在昨天下午離台。而在離台前,都慶公司經理李海嶺表示,將攜回一個樣品進行檢驗,他並表示,此行沒有討論台灣向都慶索賠事宜。

對此,衛生署長葉金川昨天表示,都慶公司派員來台,至少釐清在金車公司里的奶精就是都慶自己的產品,前天都慶委託一家國際公司抽了4份樣本,其中金車與藥檢局2份樣本,都確定有驗出三聚氰胺,現在就等都慶自己的檢驗報告,若有驗出,他們就會道歉再談求償問題。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大紀元記者林禾平綜合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018/106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