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美國《探索》雜誌盤點歷來十大科學圖片

據美國《探索》雜誌報導,科學發展過程中有不少歷史性圖片記載了科學的突破性發展。正是這些直觀了當的圖片,讓我們一睹科學的進步和發展。以下是美國《探索》雜誌評出的十大突破性的科學圖片。

  1、精細顯微圖


  17世紀60年代,英國人羅伯特·虎克製造出了複式顯微鏡,他用這種顯微鏡觀察並繪製出了58張顯微圖片和兩張月球和恆星的表面圖。在青少年時期,虎克曾跟一位畫家學習,從而使他具有高超的繪畫技能,能將微觀世界裡的東西栩栩如生地畫出來,例如這張跳蚤圖片。他繪製的顯微圖引發神學爭論:這些微小生物是否精心設計過的?這種激烈的爭論促使年輕的查爾斯·達爾文開始進行生物學研究,以證實其生物進化論是否屬實。

  2、北半球天空


  巴羅稱安德烈斯·塞拉里斯在1660年收藏的手繪彩色雕刻藝術品是「製圖師的西斯延教堂藝術」。這位荷蘭裔德國科學家創作了這幅北半球群星圖雕刻藝術品,上面詳細描繪了十二宮圖。

  3、人體結構


  直到16世紀安德里亞·維薩里斯出生之前,大部分解剖學知識都出自伽林之手,伽林在公元2世紀寫了一些解剖學知識,但是流傳下來的很少,即使流傳下來的一些解剖學知識也常常是錯誤的。維薩里斯後來繪製了200多個人體骨架、大腦和其它組織的木刻畫,才讓人類真正了解人體的結構。

  4、奇妙數字


  這個概念非常簡單:每個數字都是它上面的數字和它左邊的數字之和。但是布萊色·帕斯卡於1665年繪製的圖表成了科學史上最有影響力的圖片之一,這是因為該圖表包含的東西遠比你第一眼看到的東西多。事實上,帕斯卡的三角形圖表充滿了各種數學模型。每一條斜線都代表著一個重要的數集。圖表中只有不成對的數字產生了一些引人入勝的圖像。儘管現在帕斯卡的名字和此圖表聯繫在一起,但是他並不是第一個注意到該圖表的人,中國數學家繪製出這種圖表的時間要比他早600年。

  5、磁場


  現在看來,利用鐵屑讓磁場變得更加形象化似乎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你甚至在上學時就做過這種事。但是在19世紀中期,麥可·法拉第繪製的簡單圖畫讓物理學家徹底改變了對磁學的認識。法拉第不是數學家,這讓英國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來抽象概括了電和磁的工作原理。不過法拉第的圖畫和言論幫助普通人更好地認識了這種非常強大的無形力量。

  6、莫比烏斯帶


  荷蘭藝術家埃舍爾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將藝術與科學完美結合,其知名作品有「不可能的結構(impossible constructions)」印刷品和木雕,比如《相對性(Relativity)》裡著名的樓梯錯覺。這張圖畫中的螞蟻正在莫比烏斯帶(Mobius Strip)里行進。莫比烏斯帶是只有一面的連續曲面,是在1858年發現的。這種形狀不只是一種錯覺,它已有實際應用,比如,莫比烏斯帶一般的傳送帶的使用壽命比普通傳送帶更長,因為這種傳送帶每個部位受到的磨損都一樣。

  7、無窮複雜體


  法國數學家貝諾·曼德伯不惜用自己的聲望來頂這張圖片,該圖顯示一個擁有無窮複雜邊界線的幾何空間。也就是說,如果你進一步放大,它就會變得更加複雜,你不斷放大,它就會變得越來越複雜。曼德伯在IBM工作20年後,開始利用電腦技術研究他感興趣的分形問題。1980年他宣布了他的發現結果――分形,之後出版的《大自然的分形幾何學》(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這是奠基分形學的經典著作。

  8、死亡恆星


  人們肉眼就能看到產生此蟹狀星雲(Crab nebula)的超新星,中國人早在1054年就記載了這顆星體的情況。18世紀歐洲人發現該蟹狀星雲,並根據羅斯伯爵於1844年左右繪製的一幅圖畫給它起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名字。此死亡恆星的驚人圖片是由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999-2000年間拍攝的26張照片合成的。圖上的藍色代表氧原子,紅色代表氧離子,綠色代表硫,此死亡恆星外圍殘餘的橙色物主要是氫。

  9、地出


  1968年聖誕前夕,太空飛行員威廉·安德斯從「阿波羅8號」探月飛船上拍攝了這張照片,這是從太空中拍攝的第一張地球照片。7個月後,尼爾·阿姆斯特朗和巴茲·奧爾德林成功著落在月球表面。

  10、宇宙大爆炸殘餘物


  在21世紀,宇宙圖片可以追溯到宇宙起源時的情景。1950年以前,宇宙大爆炸產生微波輻射殘餘物的理論已經成形。1965年,亞諾·彭茲亞斯和羅伯特·威爾遜偶然發現了微波輻射,此發現讓他們獲得了諾貝爾獎。在2008年3月,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ilkinson Microwave Anisotropy Probe)科研組公開了這張照片,這是他們對微波輻射進行5年研究獲得的結果。紅色代表這個區域溫度比太空的常規溫度要高,深藍色則表明這個區域比太空常規溫度偏低。

這種橢圓形看起來似乎很難解釋,但是它的重要性顯而易見:宇宙微波背景支持了將宇宙大爆炸看成是我們宇宙誕生的模式。(元元)

責任編輯: 成圳鋒  來源:搜狐科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8/1205/112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