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港媒 大陸學術造假鬧醜聞:創新國家成笑談

太陽報
     中國大陸學術界又爆出醜聞。浙江大學一院士課題組在國際頂級學術期刊上發表的一系列學術論文,涉嫌數據造假、一稿多投等學術腐敗行為,這些論文已經被國際期刊撤銷。據統計,該課題組涉嫌造假論文目前已被發現十四篇之多。

鐵證如山的學術醜聞,卻沒有人出來為此道歉
    
    論文本來已發表,現在又被撤銷,這說明造假證據確鑿,已成定論。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這明明已是鐵證如山的學術醜聞,卻沒有人出來為此道歉,更沒有人出來承擔責任。
    
    按照國際學術界的基本學術規則,一旦論文被證實有造假、抄襲、剽竊等行為,所有的作者都必須共同承擔責任,不論是名牌大學校長還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只要論文中有署名,都必須引咎辭職。
    
    科學無國界,學術研究必須遵循通行的國際規則,但作為中國名牌大學的浙江大學對此事的處理卻令人大跌破眼鏡。浙江大學竟然發表聲明稱:論文造假全是某博士後個人行為,其他作者並不知情。這樣一紙聲明顯然是把責任全部扣在了這名無權無勢的博士後頭上,其他名頭更大的作者則安然無恙。
    
    這樣的聲明,顯然是蒼白無力的。很多國際學術界人士指出,這些論文涉及的造假行為,絕非一人所能為,必定是集體行為。而且,如果造假醜聞沒有被揭露,其他作者是否也照樣將這些論文,列為自己的科研成果呢?
    
    縱容諉過助長歪風
    
    很顯然,如果醜聞沒被揭露,這些人不但以此為資本去申請課題,索要經費,撈取更多利益,還可以裝點門面,到處招搖撞騙。和很多行業一樣,中國學術界也是對自己有利的,就要遵循國際慣例,對自己不利的,就要強調中國特色。
    
    這起醜聞不過是近些年來頻頻爆出的學術腐敗的又一個案例,而浙江大學這種處理方式也是中國大學的一貫手法,人們對此早已習以為常。但這種醜聞的處理方式和對學術造假的縱容、對科技創新的創傷,卻是難以治癒的。
    
    金錢收入瘋長,但能力、學問卻不長
    
    科技創新是國家振興的基礎。過去多年,中國學術界一直抱怨科研經費少,個人待遇低。最近幾年,隨尠經濟實力的增長,中共政府每年投入的科研經費不斷增多,不但沒有換來相應回報,大學卻在浮躁的社會環境中,患上了富貴病,染上了造假風。
    
    大學教授的金錢收入瘋長,但能力、學問卻不長,每年炮製出的無數論文和專著,大部分都淪為文字垃圾,毫無價值。最新統計顯示,中國科研人員發表的論文數量已經與美國相當,但中國科研水平是否也與美國相當呢?這實在是一個不需要回答的問題。
    
    學術界存在的浮躁風、造假風,與有關部門拙劣的管理能力密不可分,正是這些部門嚴重違背學術規律的管理方式,急功近利的考核模式,使得弄虛作假者如魚得水,使得腳踏實地者難以生存。這種風氣在搞亂學術研究的同時,也使創新國家成為笑談。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206/118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