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新聞 > 正文

伊朗人民將作出怎樣的選擇

伊朗,今天是節日。4620萬合格選民當中,至少有一半將在全國各地4萬多個投票站投下自己的選票。即便是宗教節日,也不會觸動這麼多人。

     同樣的民意,不同的選舉法,會導致不同的結果;同樣的民意,不同數量的候選人,也會導致不同的結果。而同樣的選民,在不同的年代,面對不同的國內外環境,更會做出不同的選擇。
    
     4年過去了,上屆總統選舉的7個競爭者有5個退出了擂台,只有現總統內賈德和前議長卡魯比再次登台較量,前總理穆薩維和革命衛隊前司令則雷扎伊則是內賈德的新對手。面對4個背景、風格和主張有鮮明差異的候選人,伊朗選民將如何做出抉擇?
    
     2005年6月的第9屆總統選舉,艾哈邁迪-內賈德在第一輪投票中只得到19.48%的選票,前總統拉夫桑賈尼的得票率是21%,兩者差別不大。但在第二輪投票中,內賈德卻以61.7%對35.9%大勝拉夫桑賈尼,爆出了大冷門。
    
     內賈德意外勝出,首先得益於他的年輕、廉潔、勤奮和親民。在這一點上,家族勢力龐大而年邁的老總統拉夫桑賈尼顯然不占上風,儘管他執政經驗豐富、國際形象良好。除去內賈德的自身優勢,競選環境和國內外形勢對他的幫助實際上更大。
    
     內賈德之前,是改革派旗手哈塔米的8年執政。在那8年裡,哈塔米的改革儘管成效不小,但貧富差距的加大、經濟發展緩慢、溫和的對美外交換來的卻是布希的冷麵孔。"人心思變"的規則使得伊朗選民在第二輪投票中選擇了新面孔。
    
     這一次,內賈德和其他幾位候選人處於什麼樣的競選環境、面對什麼樣的國內外形勢呢?
    
     先說競選環境。已經宣布參加競選的哈塔米改變了念頭,使得改革派陣營的燈光更多地聚焦在前總理穆薩維身上,選票不會像上次那樣分散了。而保守派陣營的雷扎伊這次不僅不再幫內賈德的忙了,反而對內賈德過去4年的執政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上次選舉,若不是雷扎伊在投票前一天顧全大局退出了選舉,內賈德是進不了第二輪的。簡而言之,此次內賈德參選,在技術上絕沒有上次那樣幸運了。
    
     國內形勢方面,內賈德在競選期間受到的批評已足夠說明問題。3位競爭者無不對他過去4年的作法提出尖銳的批評。就連同一陣營的雷扎伊都指責他不應該只給窮人和年輕人發錢發土豆,而是給他們製造就業機會,並說"伊朗目前的經濟狀況正損害著伊朗人的尊嚴"。
    
     國際形勢的變化似乎更大。上次選舉的前一天,美國總統對伊朗體製冷嘲熱諷,說伊朗的民主是"假貨",是"非民選的宗教勢力控制了多數權利",機不可失地為內賈德強硬的反美立場提供了證據,惹惱了伊朗選民。而這一次呢?歐巴馬在6月4日的開羅親善演說中特意對伊朗人民說:"我們兩國之間有許多問題有待商討,我們願意在沒有先決條件的情況下,基於相互尊重地向前邁進",並明確指出伊朗擁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權利。這些話,伊朗人不會聽不進去的。而內賈德在國際問題上的口無遮攔,已是覆水難收。
    
     對外,內賈德面對的是美國的新總統。對內,他面臨著強有力的新對手。
    
     首先是穆薩維。一個"前總理"是說明不了穆薩維的分量的。他是革命前反國王運動的青年領袖,是1981年伊朗對外陷於戰爭,對內陷於內亂的危急關頭被霍梅尼欽點出任總理的,而且嘔心瀝血,一當就是8年。此次他重返政壇,輕裝上陣,在電視辯論中出盡了儒雅風采,同內賈德形成了鮮明對比。
    
     雷扎伊也不容忽視。他1980年當革命衛隊首任司令的時候,才26歲,伊朗同伊拉克的8年血戰,他一場仗沒拉,從頭打到尾。1997年,他脫下軍裝,走進校園,3年後得到了經濟學博士學位。選舉前,他提出了徹底改革國內經濟管理體制和建立聯合政府的規劃。把這位55歲的前軍人列入保守派,似乎不合適。
    
     相比之下,卡魯比的威脅就小多了,畢竟他已經72歲了,雖然他當過議長且有自己的政黨。他起的作用,或許更多地是在電視辯論中摧垮內賈德的形象,為其他兩位候選人拉得更多的選票。
    
     外人的分析總是隔靴搔癢,還是看看4年後的今天,伊朗人民是怎樣選擇的吧。

責任編輯: zhongkang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0619/133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