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越過防火長城 我們可以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作者:
中國的網際網路是在1987年第一次和世界的網絡進行信號交流的。那是87年的九月份,一些德國的科學家和中國的科學家在北京共同開會的時候,用高能研究所的計算機和德國的一個網絡,發送了一封中國的第一封電子郵件。這封電子郵件的中文翻譯是"越過長城,我們可以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今天,我們回顧二十多年前的這封郵件,卻別有深意。因為二十多年來,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可以說是爆炸性的。今天已經擁有了三億的網民,全世界最大的網際網路市場。寬頻接入了城市很多居民的家庭,還有手機和各種各樣的電訊服務。

但是在中國的通訊網絡如此發達的同時,中國政府對於網絡的管制卻絲毫沒有停止。儘管在《世界人權宣言》中第19款明確標示了"人人有權享有主張和發表意見的自由。"並且有"通過任何媒介和不論國界,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思想的自由。"但是,在這些基本言論自由並沒有保障的中國,中國政府也沒有想到作為一種全球現象的網際網路,將把人們尋求、接受、和傳遞消息、思想的能力,穿越國界,以驚人的速度、並且可以編制、改寫、重組、和人們分享等種種形式,極大地擴展中國人的言論自由的可能。

在中國政府對此不知如何應對之前,他們在技術上也想到了許多的解決方案。最重要的就是在國家閘道器、也就是中國境內的網絡和世界網絡接觸處,設立所謂的防火長城。這樣的一個技術措施,使得各種各樣的被政府認為是對現狀可能提出挑戰、威脅它政治穩定的所有言論,包括人權組織、新聞網站、各種博客、和所謂網絡二載零的服務,對中國政府來說,統統都在封殺之列。

在過去的十年裡,中國政府的這個技術措施在世界上得到了一個並不是那麼讚譽的名聲,叫作"防火長城"。同時,這樣的過濾也導致了官方對於中國網民使用網絡、特別是訪問國外網站的各種手段的監視。而為了確保他們限制人們網絡自由的做法有效,中國政府的網絡監控也包括了封鎖之外的監視、甚至騷擾的手段。

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22年前中國的第一封跨越網際網路的電子郵件《穿越長城,我們可以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已經有了新的含義。這個長城,今天被中國的網民們叫作是 GFW,Great Fire Wall,也就是"防火長城"。而"防火長城"成了中國政府言論鉗制的代名詞。今天,在中文網上我們能夠聽到的最經常的一句話就是,越過防火長城,我們可以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002/145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