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短評 > 正文

韓寒是公共知識分子,還是中國文學的壞小子?

作者:趙勇    

在我的印象中,韓寒本來就是,或者一直就是非常火的,而最近一段時間似乎變得更火了一些。究其原因,是因為韓寒不但成了《南都周刊》的封面人物,而且也成了美國《時代》周刊亞洲版重點報導的人物。

然而,兩家刊物的判斷還是有所區別的。在《南都周刊》眼裡,韓寒是「公民韓寒」,他所扮演的角色是「公共知識分子」;而在《時代》周刊那裡,韓寒卻是「中國文學的壞小子」(China’s LiteraryBadBoy)。與此同時,我也見到了有人在11月16日的《明報》發表文章,提出「韓寒就是當代魯迅」的說法。忽然之間,韓寒成了諸多判斷句琢磨的對象,這在以前似乎還沒出現過。

對於如此這般的定位,韓寒以他慣常的言說風格作出了回應。比如,當《青年周末》記者問他「你怎麼看待別人封你為『公共知識分子』這個稱號」時,韓寒的答覆如下:「公共知識分子和公共廁所有時候是一樣的,供人臨時發泄,泄完了還不打掃,並且必須是免費的,你要是收五毛錢草紙費就還得踹你兩腳。一個城市如果沒有公共廁所,那麼很多人只能在街上拉屎了。所以這個角色有時候其實很可悲的。但是,如果整個城市的人,哪怕家裡有衛生間的人都來這個公共廁所大便,那麼,這個社會也許是樂觀的。」這應該是一個很機智、很巧妙、很低調也很混不吝的回答。這個回答讓人看到了韓寒對公共知識分子的態度,通過他的「解構」,公共知識分子的功能或作用也變得更加意味深長了。

但我還是想認真琢磨一下韓寒的角色扮演。韓寒橫空出世以來,似乎已扮演過多種角色。起初,他只是「新概念作文大獎賽」的獲獎者,同時,《三重門》也把他打造成了一個叛逆者。後來,他被媒體標舉為 「80後」作家的領軍人物。再後來,他變成了一名職業賽車手,他也因此改變了舊時代文人那種白面書生弱不禁風的形象。而自從他開博以來,他又成了「意見領袖」。據說,一旦有公共事件發生,許多人就會去韓寒的自留地里瞧瞧,看看他是如何說法。那些說法通常都是機智的,一針見血或點中死穴的。於是看者無不稱奇稱快。我想,那些說法一定改變或矯正了許多人的看法。

顯然,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韓寒開始了「公共知識分子」的角色扮演。2004年,《南方人物周刊》評選「影響中國:公共知識分子50人」時,韓寒並未入選;四年之後,在那份網上流傳的《2008年度百位華人公共知識分子》的文本中,韓寒已與艾未未、北島、陳丹青等人並列其中。這意味著韓寒已不是當年的韓寒了,他已具備了在公共問題上發言的能力,也具有了比較強大的號召力與影響力。

儘管如此,韓寒的公共知識分子角色還是受到了一些質疑。比如,一位朋友與我討論公共領域問題,便對當年《南方人物周刊》評出的公共知識分子王朔很是不屑。而依次類推,韓寒豈不是也能成為公共知識分子?顯然,這位朋友對於王朔、韓寒的入選或將要入選並不滿意。而不滿意的理由無非是當年的《南方人物周刊》制定了如下的入選標準:「具有學術背景和專業素質的知識者;對社會進言並參與公共事務的行動者;具有批判精神和道義擔當的理想者。」若用第一條標準衡量王朔或韓寒,他們或許都不太夠格。但問題是,他們確確實實已進入了公共知識分子的榜單。

這就有了一個如何看待公共知識分子的問題。自從知識分子誕生之後,其傳統已被左拉、薩特、薩義德等所反覆固定與潤色。然而在西方,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知識分子的傳統似已難以為繼,許多人毫無疑問是專家、學者、教授,但他們卻不再履行知識分子的使命。雅各比在《最後的知識分子》一書中講的就是這個問題。按照筆者看法,當代中國也發生過從知識分子到知道分子的文化轉型。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西方人才發明了「公共知識分子」一詞,而中國的媒體也借用了這一說法。在我看來,用「知識分子」指稱大家熟知的那種形象和行動,本已足矣,而之所以還要「公共」一下,很大程度上是一種拯救行為和保護措施。在此意義上,知識分子成了一種瀕臨滅絕的物種。

當然,說到中國的情況,情況也許會更複雜一些。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生存於體制內的知識分子,其公共性往往是比較弱的。雖然他們從來也沒有停止言說,但他們卻常常是面向專業問題說話而並非面對公共問題發言。或者即使是面對公共問題,也常常是淺嘗輒止或欲言又止。相比較而言,體制外的知識分子則膽子更大一些,衝勁更足一些。他們並非不講究說話的技巧,但他們更看重表達的及時性與有效性。於是,當體制內知識分子沉默不語或竊竊私語的時候,體制外的知識分子則大踏步地走進了公共領域之中。當年的王朔是這樣,如今的韓寒依然如此。在這個意義上,韓寒以及韓寒的同道們確實肩起了拯救知識分子的重任。他與他們所選擇的角色扮演是一種回歸,更應該是一種自我解放。

然而,在韓寒究竟是不是公共知識分子的問題上,我還是有些猶疑。如果說他是,他離我理想中的公共知識分子還有一定距離;如果說他不是,誰又能拍著胸脯說自己是呢?也許,我們不應該把那個標籤看得太重要,重要的是一個時代應該有一個時代的聲音。韓寒以他獨特的表達方式撞擊著我們這個時代這堵厚厚的牆,並且撞擊出了它的種種喜劇色彩乃至鬧劇色彩,我想這已經足夠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09/1201/15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