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華西村建中國第八高樓 世界最大龍頭

[導讀]周邊村一些村民頗為不解,他們原本期待這些錢可以用來改善生活。就在記者離開華西村時,又聽到一個最新的消息——一座耗資2億元的世界上最大的龍頭,馬上就要在這裡開工建設。

戴著紅色旅遊帽的遊客擠在民族宮前,用好奇的眼光東張西望。

所有人都被不遠處一棟即將封頂的摩天大樓吸引住了——這是一座高達300多米的玻璃幕牆建築,呈三足鼎立狀,外形雄偉,直插雲霄,周圍的塔群頓時相形見絀。



10點半時,吳仁寶準時出現了,他的臉上掛著招牌式的笑容。雖然年過八旬,這位華西神話的締造者依舊精力旺盛,他每天三四點起床,鍛鍊身體,每天吃八個雞蛋,3碗清湯掛麵。不出意外,每天這個時候吳必定出現在華西村民族宮給來訪的參觀者作報告。

「為了造這座大樓,我把全世界的摩天大樓都看遍了,台灣、杜拜的大樓,都沒有我們這個漂亮。」吳仁寶不無自得地說。

他語速極快,似乎不用經過任何思考。他每講一句,坐在他身旁的孫媳婦就把他的江陰話翻譯成普通話。

每年參觀華西村的遊客如雲,但他們看不見的是這個中國第一村大興土木的背後,那些財富的來來去去。

25億自有資金打造中國第8高樓

早上8點不到,位於華西塔群附近的大樓籌建指揮部里已經坐滿了開始工作的華西村工作人員,他們在這個小小的指揮中樞里目送大樓越長越高。

這棟正在建設中的大樓被命名為「增地空中新農村大廈」。總高328米,共有74層,其中地上72層,地下2層,預計2011年4月底竣工交付。高度排在中國的高樓第8位、世界第15位。

大廈籌建負責人、華西建築裝潢公司副總經理郭安定告訴記者,「大廈的資金來源幾乎全是華西村自有資金。」

「大廈總造價25億,目前華西集團每年的淨利潤達到30個億,大廈分5年建成,每年集團在這個大廈上出5個億,建這個高樓在財務上應該說問題是不大的。」郭安定表示,此外,由於土地是華西村自有的,在這一塊上省去了一大筆開支。

郭安定告訴記者,這25億的總價包含設計、材料、建築費用、裝潢等所有費用在內。目前該大樓由中國二建和華西村自己的建築公司聯合建設。由日立公司建造的35部電梯採用目前全國獨一無二的每秒10米的速度。

華西村委會副書記孫海燕向記者解釋道,該大樓將來的主要用途為酒店、觀光平台、村民公寓等,還有一部分房間可能拿出來對外出租。目前已經有一些企業有意向進駐大廈辦公。

該大樓將從社會上引進專業的管理團隊對該大樓進行管理,實行五星級酒店式服務。

除此之外,華西集團還考慮在江陰的外灘建一座名為「華西龍大樓」的新大廈。其主體面積為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為60萬平方米,投資60億元,共118層,538米高。但華西村表示,「關於該大樓的具體事項仍然沒有最終決定。」

此外,去年吳仁寶訪問台灣時曾表示,正考慮在台灣建一座世界最高金塔。


兼併出來的「土地面積第一村」

沿著華西中心村(原老華西村)往南驅車而去,一個內部配套齊全的工業王國漸次展開。這些土地被標上華西二村、三村、四村、五村等名稱,用來命名從2001年開始由周邊併入華西村的村莊。

這個王國的核心是以鋼鐵業為主幹的諸多重型工業項目,形成了一個橫跨鋼鐵、金屬材料加工、紡織、化纖、地產、旅遊、金融等行業的龐大控股公司。

在2008年的中國企業500強排行榜上,華西集團以451億元的銷售收入名列99位,再次延續了其最近幾年的快速上漲勢頭,為無錫第一大企業。

目前,以重工業為骨幹的工業項目仍然占到華西村總產值的絕大部分,這些工廠絕大多數建在新併入華西村的原周邊村子上。

靠近公路的一些村莊則被華西村拿來建設商業樓盤,並迅速成為華西集團的重要收入來源。

記者在華西村房地產的樣板工程「龍東湖滬寧中康山莊」看到,成片的別墅和高層住宅公寓已經建築完畢,這些小區受到周邊城市居民的熱烈追捧,售價高達500多萬一套的別墅銷售良好,銷售單價已經超過每平方米一萬元。

華西房地產開發公司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由於該小區部分房屋使用村裡的土地,故按照國家規定無法辦理房屋所有權狀,但仍然向外發售。

華西村委副書記趙志榮告訴記者,目前華西集團在江陰、無錫等地都有自己的地產項目。房地產業務也正在迅速成為華西王國中日益重要的一個板塊。而以老華西村為核心的旅遊業務,每年門票收入僅2億元。

從上述華西村的產業結構可以看出,從周邊村莊新併入的土地已經日益成為華西集團高速發展的重要動力——從2001年開始,華西村先後併入了周邊華明、前進、涇浜、三餘巷等16個村莊,這讓華西村的土地面積擴大了幾十倍之多。

以土地面積來算,並村後的華西村已經超過了澳門,在土地面積上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第一村」。

兩個華西村

在這裡,老華西村被稱作「中心村」,而新併入的村子被稱為「周邊村」或者「鄰邦村」。

這是一種巧妙設計的結構,新併入的村子在經濟上由華西集團負責,而華西村委員會只負責村民的日常管理和福利發放,這便是「村企分開」。

在這種設計架構下,新併入的土地所帶來的大部分收益,被裝入華西集團。而擴大後的新華西村的村民,可以獲得最低的生活保障——目前,擴大後的華西村已經擁有 3萬村民,而華西集團的股份並沒有向新併入的村民擴散,而是依舊牢牢控制在以老華西村村民為主的少部分人手中——老華西村的村民數量,約為一兩千人。

雖然根據規定,新併入的村民也可以購買華西集團的股份,但記者接觸了多位村民,均表示自己無錢購買。

華西村委副書記趙志榮告訴記者,在這些周邊的村莊併入華西時,村民們都以幾乎全部投票通過併入。在併入華西村時,周邊村的村民們無不憧憬著「家家別墅,戶戶汽車」的華西村式的生活。

但多位村民向記者反映,與華西村合併後,他們感到並不是原來想像的樣子。

華西集團在併入的村子上建設了多家占地龐大的工廠,這需要對原來居住在這裡的農民進行大規模拆遷——拆遷費用依據原來房屋的質量進行評估,大約每平方米300-700元不等。

與此同時,華西集團還選址集中建設了連片的鄉村別墅和公寓——但這些房屋均需要農民自己掏錢購買。起初,每套3房別墅的價錢為15萬元,但現在已經漲到了60萬左右。這些房屋僅有使用權,但是沒有房屋所有權狀。

「我自己蓋的一套2層房屋,按照華西的拆遷價格算下來,頂多才能合八九萬塊錢,如果去買一套華西集團蓋的60萬一套的別墅,上哪去湊剩下的50萬?」華西二村的老李(化名)向記者計算道,至今在華西村還有不少像他一樣的後並進來的村民,買不起新房。

對於新併入的村民而言,夢想中的別墅和汽車也很遙遠——原華西村村民的別墅、汽車的發放,是依靠其在華西集團中的股份分紅等形式實現的,但新併入的村民並不享有華西集團的股份。

目前,華西村給村民發放的福利僅為每年300斤大米,每人每年幾百塊錢生活補助,「逢年過節想到我們,偶爾會發一壺油給我們。」幾位華西二村的村民告訴記者。

按照華西村自己的統計,華西實施「一分五統」7年來,華西村為大華西支付鋪路修橋、綠化植樹、糧食補貼、老年保養金等各種費用,總共有7億多元——平均每年的支出僅為1億元左右。

村民們進入華西村開設的工廠里,和2萬多外來打工者一同競爭上崗,平均月收入約為1000多元。而一些年齡較大的村民,則無法進入工廠工作,失去土地後,他們的生活處境更是艱難。

按照這棟大樓的造價推算,買得起大廈里的房屋的毫無疑問為華西村的高收入階層——他們基本都是擁有華西集團股份的中心村村民,或者集團旗下各企業的高管。

而周邊村一些村民頗為不解,他們原本期待這些錢可以用來改善生活。

就在記者離開華西村時,又聽到一個最新的消息——一座耗資2億元的世界上最大的龍頭,馬上就要在這裡開工建設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113/15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