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引起軒然大波的《證監官員陷落》全文



    編者按:4月10日,《證券市場周刊》以封面故事的方式,刊登長篇報導《證監官員陷落》,並聲稱「如查實,這將是新中國資本市場建立20年以來,第一例證監會官員利用職權謀私的案例」;

    14日晚間八點多,《證券市場周刊》在官網刊發致歉聲明,稱《證監官員陷落》一文與事實不符,但隨後九點多該刊主編於穎即質問道到底何處不符事實,並表示該聲明並非其所發,堅稱《證監官員陷落》一文屬實,該刊主編助理李德林、該文作者尹鋒表示核心骨幹團隊將集體辭職。

    現全文轉載這篇《證監官員陷落》:

 

《證監官員陷落》

《證券市場周刊》12期


    證監會工作人員李莉涉嫌內線交易事件尚未完結,眼見就要大事化小。此時,《證券市場周刊》 記者經過艱辛調查獲得證據,還有更高級別的證監會官員涉嫌更加嚴重的內線交易行為。如查實,這將是新中國資本市場建立20年以來,第一例證監會官員利用職權謀私的案例。
  
  2006 年12 月,李莉曾經與證監會局級官員一同前往歐洲「公務考察」,考察成員的合影中,出現了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的副總經理,而李莉曾經持有這家公司的一個產品;更重要的是,此次考察,正值上投摩根出現老鼠倉,並被監管部門發出風險警示之際;之後,上投摩根的兩隻基金違規發行。《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獲得證據,此次出行費用由上投摩根支付。
  
  一是出國旅行,另一是基金違規放行,這兩者之間是否存在權錢交易?公眾有權利期待有關部門給出一個明確的調查結果。這是對證監會官員負責,是對被監管對象負責,也是對廣大投資者和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負責。
  
  
  似乎,中國第一例證監會工作人員涉嫌內線交易事件就要大事化小了。
  
  當事人證監會工作人員李莉矢口否認,中國證監會回應查無實據,牽涉公司三一重工(600031.SH)漠然不理,中國股民兀自群情激憤…… 中國證監會的回應是有力的:三一重工作為一家上市公司,它的利潤分配方案不在證監會的審批範圍之內,李莉的有關親屬沒有買賣三一重工股票。證監會稱,在媒體公開此事之前,他們已經根據舉報對李莉進行了調查。
  
  但李莉是如何拿到三一重工內幕消息的?泄密者是誰?李是否還將此消息轉發他人而不止是家人?漠視內幕消息傳播絕非監管者原有之意,這確實值得監管部門花心思深入調查,並給公眾一個明確交待。
  
  是李莉的前夫和前公婆舉報了李莉。《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發現,這些日子,舉報者也有疲憊之態,有灰心感覺。事情就讓它這樣過去了吧。
  
  正此時,記者接觸到李莉的一樁出國往事。是公事還是私事?是考察還是旅遊?且往下看。


    名勝景點酒吧,到處都留下了身影
  
  2006年12月3日至12日,一個公務旅行團成行,分為英國和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兩個部分。旅行團中包括了時任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傅帆,時任證監會基金監管部主任李正強和時任證監會法律部案件審理執行組副調研員(副處級)李莉等十人。
  
  據海關出入境記錄,12月2日11時14分,李正強和李莉從北京首都機場出境,乘坐國航CA937航班赴英國,二人均持公務護照。
  
  記者從舉報人士處獲得的照片顯示,12月3日,傅帆等一行8人抵達英國,倫敦泰晤士河、大笨鐘、世紀輪等著名景點和酒吧都留下了大家的身影。 12月5日,上海有2人從上海浦東機場辦理出關手續,登上東航MU553號航班(TU05DEC 2355/0530+1)前往巴黎,與傅帆等人匯合。
  
  12月6日晚21時,傅帆等人抵巴黎,入住CONCORDE LA FAYETTE酒店,旅行社安排的是16人座的豪華遊覽車。
  
  12月7日上午,傅帆等人拜訪法興資產管理公司(SGAM),下午訪問法國監管機構AMF,12月8日上午去了法國BNP資產管理公司。這些可能就是傅帆等人此次出行的主要公務。
  
  據旅行社行程表安排,12月7日至12日,傅帆等人在巴黎、盧森堡、比利時等地活動,在巴黎觀看「紅磨坊」表演,票價每人130歐元,還在巴黎著名的老佛爺商場購物。在盧森堡期間,一行人住在NOVOTEL酒店。
  
   12月12日,上投摩根人士搭乘東航MU554飛回上海,其他人搭乘國航CA934航班飛回北京。
  
  那麼,這次四國行到底是什麼性質?是證監會的工作出訪,還是上投摩根的友情招待?《證券市場周刊》記者獲得證據,此次費用人均3萬多元,由上投摩根支付。在上投摩根內部,由幾個部門分攤。另外,上投摩根將一部分發票交給證監會人員,拿回證監會報銷。
  
  另據《華夏時報》報導,一家基金公司為此支付了26萬元的旅遊費用,這裡不包括來回機票費用。可以斷定,這家基金公司正是上投摩根。《華夏時報》記者 4月1日曾聯繫到證監會一位官員詢問此事,那位官員並不否認有此次考察,但拒絕透露詳情。

    查唐建老鼠倉,但並不停止審批
  
  上投摩根為什麼要請證監會官員一同游四國?是簡單的業界潛規則,拉拉手玩一玩?還是上投摩根有所求,公關證監會?
  
  據《證券市場周刊》記者調查,上投摩根與證監會官員同游四國之時,正是著名的中國資本市場第一起因內線交易獲罪的唐建「老鼠倉」案發之際。這兩者有無必然聯繫?
  
  2006年9月14日至 2006年9月29日,上投摩根成長先鋒證券投資基金髮行,唐建被任命為基金經理。唐建的職業操守和投資記錄原本無可挑剔,但到2006年11月某交易日尾盤時,上海證券交易所發現他突然拉升新疆眾和(600888.SH)股票價格,這種做法引發監管層的警惕,上交所向上投摩根發出風險提示函,並由上海證管辦對上投摩根基金公司進行有關內部管理的現場檢查,並一度暫停業務審批。
  
  2006年11月,A股大盤在2100點左右,正處在 2007年大牛市的起點,如果基金公司新產品業務遭暫停,公司將面臨失去未來大牛市行情的風險。 上投摩根此時的命運掌握在證監會基金監管部和法律部手中。基金監管部決定上投摩根新發產品的資格,而法律部決定對唐建的處罰,法律部的處罰意見,將決定基金部是否做出暫停對上投摩根業務審批的決定。
  
  正是在此關鍵時刻,上投摩根請證監會官員同游四國。
  
  或許,上投摩根的公關成效十分顯著。雖然2007年4月15日,有媒體報導中國證監會正調查多家基金公司老鼠倉行為,上投摩根唐建被曝光,但證監會基金部在調查唐建期間,並未暫停上投摩根的業務審批,上投摩根在當年4月和10月分別發行了兩隻新基金,共募集資金高達400億元,使上投摩根成為2007年基金業老大。 4月18日,上投摩根在官網上刊登《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關於成長先鋒基金經理變動等情況的公開聲明》,稱「我公司調整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屬於內部業務的正常調度。到目前為止,我公司未收到有關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唐建的任何舉報,我公司也未收到監管機構的任何調查。」
  
  此後形勢急轉直下,證監會正式立案調查唐建。5月16日,上投摩根發布公告稱,屬下基金經理唐建涉嫌利用掌握的信息進行違規投資活動,故決定正式免去唐建擔任的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及其他一切職務,並予以辭退。
  
  後經證監會查明,唐建做老鼠倉的過程是,唐建以其父親和第三人帳戶,先於基金建倉前便買入新疆眾和股票,其父的帳戶買入近6萬股,獲利近29萬元;另一帳戶買入20多萬股,獲利120多萬元,總共獲利逾150萬元。 唐建成為證監會揪出老鼠倉的第一人。2008年4月21日,證監會公布了對唐建「老鼠倉」案處理決定,沒收其違法所得152.72萬元,並處罰款50萬元,並對唐建實行終身市場禁入。
  
  然而,從2006年11月至2007年10月間,監管層從發現唐建做「老鼠倉」的異動行為,到正式立案查處唐建,並未對上投摩根進行處罰,相反,上投摩根的新產品發行很順利。 2004年7月1日,中國證監會頒布實施《證券投資基金運作管理辦法》,其中第六條規定:申請募集基金,擬任基金管理人、基金託管人應當具備下列條件:(一)最近1年內沒有因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行政處罰或者刑事處罰;(二)沒有因違法違規行為正在被監管機構調查,或者正處於整改期間;(三)不存在對基金運作已經造成或可能造成不良影響的重大變更事項,或者訴訟、仲裁等其他重大事項;(四)、不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經營管理混亂、內部控制和風險管理制度無法得到有效執行、財務狀況惡化等重大經營風險;(五)、中國證監會根據審慎監管原則規定的其他條件。
  
  另據《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第六十四條規定,基金管理公司違反法律、行政法規、中國證監會的規定或者存在較大經營風險的,中國證監會可以責令其整改,暫停辦理相關業務;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可以採取監管談話、出具警示函、記入誠信檔案、暫停履行職務、認定為不適宜擔任相關職務者等行政監管措施。
  
  對照這些規定,顯然,批准上投摩根發行兩隻基金是違規的。
  
  在基金業,這一規定是有效的。比如,據記者採訪,2009年9月,中國證監會查處景順長城基金旗下原基金經理塗強,長城基金旗下原基金經理韓剛和劉海等三人,涉嫌利用公司信息從事內線交易,截至 2010年4月7日,監管部門都沒有恢復這兩家基金公司發行新產品的審批。
  
  顯然,上投摩根受到了監管部門的優惠對待。除唐建外,上投摩根沒有其他責任人遭處罰,業務審批也未被暫停——
  
  2007年4月10日至2007年4月13日,上投摩根發行內需動力基金,認購金額100億元人民幣。這個基金髮行距4月15日唐建案被媒體曝光僅2天。 2007年5月,證監會正式立案調查唐建,但之後不到5個月,10月15日至10月19日,上投摩根再發一隻新產品亞洲優勢基金,此產品募集資金300億元人民幣。 其實,監管者接受監管對象的旅遊招待不是秘密,大多也沒有引起太大公憤。但在接受被監管者招待之後,監管者如此公開地返還優惠,還從未被披露過。
  
  
買上投摩根基金,李莉賺了十幾萬
  
  在上投摩根急需證監會支持時,邀請基金監管部主任李正強出國可以理解,但為什麼會邀請證監會法律部案件審理執行組副調研員李莉?據《證券市場周刊》掌握的材料,截至2007年底,李莉參與審理了基金同德、基金景博、基金漢鼎等多起基金涉嫌操縱案,以及幾十家證券、期貨公司的違法違規案件,李莉有豐富的經驗。 正巧,李莉離婚時的北京市西城區法院的庭審筆錄顯示,李莉買過上投摩根雙息平衡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李莉的前夫李恩泉也向《華夏時報》透露,李莉此前曾購買上投摩根雙息平衡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獲利豐厚,「她曾在我面前提過,她大概買了10萬,賺了十幾萬。」
  
  這或許能夠解釋李莉與上投摩根的關係。那麼,李正強、李莉等人接受上投摩根人士出國游招待是否違規?
  
  2000年9月14日,中國證監會修訂《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工作人員守則》,其中第七條關於公務迴避條款規定:工作人員在處理證券期貨監管業務時,不得私下與發行申請單位等被監管對象進行接觸,不得對應迴避事項施加任何影響。
  
  2009年《中國證監會工作人員行為準則》第十七條對證監會工作人員的廉政建設做出了更細緻的規定,工作人員不得接受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宴請以及旅遊、健身、娛樂等活動安排,不得接受或者無償借用監管對象提供的交通工具、通訊工具和其他設備物品。
  
  證監會官員接受被監管對象招待出遊四國,到底是什麼性質,這有待證監會及司法部門認定。實際上,對於李莉的舉報始於2008年6月24日,證監會也於當年6月28日接受這個舉報,但隨後查而無果。如今,距證監會紀委對此調查已過去近兩年,當時的各種證據,比如通訊記錄恐已消失,這給調查增加了困難。
  
  無論如何,證監官員接受被監管對象招待出國同游,並正巧碰上上投摩根正陷入麻煩,這其中有許多說不清的牽扯。在這件事情上,證監官員顯然是陷落了,不管是主動的,還是被動的。
  
  公眾有權期待有關部門給出一個明確的調查結果,以對證監會官員負責,對被監管對象負責,也對廣大投資者和中國證券市場的健康發展負責。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416/163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