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南京夫子廟突現3米深「天坑」

南京夫子廟突現「天坑」

塌陷大坑直徑足有2米。郭一鵬 攝

南京鬧市突現"天坑" 專家稱與地震無關


文章作者: 朱曉穎


  16日下午6時40分許,位於南京鬧市區的夫子廟路口地面突然塌陷,露出長兩米、寬兩米、深三米的大坑,令人聯想起前期中國多個城市出現的「天坑」。江蘇省地震局副局長稱江蘇省、南京市地震部門目前沒有監測到異常跡象,大坑的出現可能與施工有關。

  今日下午6時40分許,位於南京鬧市區的夫子廟路口地面突然塌陷,露出長兩米、寬兩米、深三米的大坑,令人聯想起前期中國多個城市出現的「天坑」。江蘇省地震局副局長張振亞告訴記者,江蘇省、南京市地震部門目前沒有監測到異常跡象,大坑的出現可能與施工有關。

  記者在現場看到,大坑出現在南京長樂路與箍桶巷的交界處,是南京鬧市區主幹道,每日墮胎、車流十分密集。據交警三大隊保全韓金林介紹,當時他正在該路段執勤,突然「轟隆」一聲,地面就塌陷了一個大坑,他趕緊找來幾根長竹竿圍擋,防止人車陷坑。在場三大隊交警胡博告訴記者,他還是第一次在南京遇到「天坑」。

  前期,中國江西、廣西等多個省市出現 「天坑」,引起民眾高度關注。張振亞說,所謂的「天坑」,其形成各有原因,有些地區有喀斯特地貌,有些省份有旱情,雨水減少導致地下空洞,有些城市「天坑」由施工造成。「迄今為止,這些『天坑』的形成沒有一個和地震有關」。

  張振亞解釋說,從地震的種類來說,陷落地震往往發生在煤礦採空區和溶洞,一般震級較小,而構造性地震一般是「先地震後有坑」,就目前在國內外發生的「天坑」現象都沒有伴隨地震發生。

  他表示,現在全省地震前兆台網有150多個電磁、水化學、流體、地形變等監測手段,專門進行「前兆」現象捕捉,江蘇省地震台網中心下設42個數位化地震測震台,對地震發生時間、地點、震級進行測定,但目前未現異常。


南京夫子廟突現「天坑」


塌陷大坑直徑足有2米。郭一鵬 攝


  各地頻現天坑:湖南寧鄉多處地面塌陷 最大直徑80餘米

  6月8日,湖南寧鄉縣大成橋鎮村民楊大姐家廁所突然沉塌,出現不明「天坑」,直徑達五米多,呈壇狀,口小裡邊大。大城橋鎮近年頻頻出現地面突然坍塌形成深不見底的巨洞現象。沉塌最嚴重的地方是福泉小學。小學的操場,如今已經變成一個直徑約為80多米的「天坑」。

  四川敘永水田出現天坑 直徑達4米呈罈子狀

  6 月6日上午,四川敘永縣觀興鄉普興村6組農民王良金,跳下水田在水田中央不斷擴大的天坑周圍築起一道埂子,以保護正在培育的秧苗。半個月前,這塊水田中央突然塌陷,出現了一個直徑約1米左右的天坑,並不斷擴大,目前已達到4米的直徑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0618/16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