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只是供應大國 中國大陸稀土之樹吊不死外國

 在中日關係因釣魚島問題跌至低谷之際,有報導說中國已禁止對日本出口稀土礦物。雖然中國對此進行了否認,但國內要求限制稀土出口的呼聲卻依然很高。一旦占據全球95%以上市場份額的中國限制出口,其他國家真的就只能吊死在稀土這棵樹上?

  稀土資源儲量只占全球30%左右

  《瞭望》新聞周刊近日刊文稱,中國稀土的實際儲量與社會上流傳的數額有較大出入。包鋼稀土研究院院長趙增祺、中國稀土學會副秘書長張安文等專家也認為,從目前獲得的國外稀土資源勘探信息看,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也就占全球的30%左右,已大幅低於目前社會上流傳的比例。

  據介紹,半個世紀前全球對稀土礦的勘探較少,技術條件相對落後。因而隨著白雲鄂博礦山稀土資源的發現,中國的稀土資源儲量在全球的比重一度躍升至90% 左右,當時僅一個白雲鄂博的稀土工業儲量就占世界的80%以上(實際上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產在美國加州)。然而自上世紀60年代起,隨著國外在稀土資源勘探上不斷取得突破,中國稀土資源量在全球的比重已經大幅下降。

  

  白雲鄂博稀土儲量曾占世界80%。

  全球約95%的稀土產品由中國生產供應

  目前全國從事稀土礦開採、冶煉分離的企業有近170家。據國家發改委等部門統計,2009年,中國稀土礦產品產量為12.94萬噸(以稀土氧化物計算),同比增長3.94%。目前全球約95%的稀土產品由我國生產供應。

  即便如此,2008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只有不到4萬噸,只占實際產量的30%左右。與此同時,2008年世界稀土消費量為13萬噸,世界稀土市場的需求對中國的依賴也不超過30%,依賴並沒有想像中的大。(據瞭望新聞周刊)

  如果像部分輿論所稱,稀土為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貴比黃金,那為何全球各國放著70%的儲量不開採呢?

  已開發國家無稀土工業,美俄澳產量為零

  美國能源政策分析家MarcHumphries曾於2010年7月向國會提交了一份名為《稀土元素:全球供應鏈條》的報告,詳細列舉了各國2009年的稀土相關數據:2009年,中國稀土儲量為3600萬噸,占世界36%;產量則為12萬噸,占世界產量的97%。

  與中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美國2009年的稀土儲量為1300萬噸,占世界13%,產量為零;俄羅斯儲量為1900萬噸,占世界19%,產量為零;澳大利亞儲量為540萬噸,產量為零;印度儲量為310萬噸,占世界3%,產量為2700噸,占世界2%。

  

  已開發國家幾乎都沒有稀土工業。

  開採污染大,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湖」含7萬噸放射性金屬

  之所以得名稀土,是因為其中的有效元素含量很低。而要把這些微量元素提取出來需要用大量化學藥劑,用許多化學程序和大量用水才行,廢水包含了近百種化學藥劑,其中還有放射性物質。

  內蒙古白雲鄂博礦產中的稀土資源儲量占全國的97%,但稀土開採的利用率僅為10%。在開採過程中,大量的尾礦漿排入包鋼尾礦湖內。原國家計委稀土專家組專家、原包頭市稀土研究院院長馬鵬起透露,包鋼尾礦垻占地11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湖」,堆放尾礦漿1.35億噸。「稀土湖」中含有約7萬噸的放射性金屬釷。據了解,釷和鈾有著及其相似的特性,而遠近聞名的「癌症村」打拉亥上村就位於包鋼「稀土湖」正西2公里處。

  

  開採稀土的環境污染極大。

  中國稀土便宜且無環境成本,已開發國家樂於讓出市場

  開採造成的巨大環境污染讓其他國家放棄了自主開採,轉而從中國進口。因為在已開發國家開採稀土的成本項下,包含了稀土開採的社會成本。對於已開發國家來說,進口稀土是兩全其美的選擇:首先,進口沒有環境成本;其次,中國賣的還很便宜。

  據統計,從1990年至2005年,中國稀土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但價格卻下降了50%。雖然從1998年開始,國家啟動稀土產品出口配額制度,但在全球稀土需求增長的情況下,中國不斷向世界稀土市場提供廉價稀土,2005年前後,稀土平均價格最低曾至每公斤16元。假設你是買家,你願意花大錢自己開採並且支付社會環境成本,還是花小錢從中國進口?

  

  稀土在工業中只是微量應用。

  況且稀土並不「稀有」

  稀土是一組化學元素的統稱,它共包含了17種在各種產品中微量使用的化學元素。由於包含的化學元素多,稀土的應用十分廣泛,小至節能燈、磁鐵以及平板電視的鏡面屏幕,大到從混合動力汽車,到風力渦輪機以及軍事裝備和武器,都需要稀土元素作為「調料」式的應用。

  但與應用廣泛相比,應用的程度大多只是微量。包頭稀土研究院前院長馬鵬起稱,稀土在尖端、國防領域確實有相關應用,但用量卻非常少。以此作為「要挾」其實在戰略上制約不了外界。從產量上來說,稀土貴比黃金也言過其實:2010年全球稀土產量估計為150000噸,而黃金產量大約為2500噸。

  

  限制稀土出口的唯一結果就是丟掉市場

  事實上,中國的生產商在上世紀90年代時大肆降低了稀土價格,且有不用支付環境成本的優勢,老外干不過只好把自己的礦產關了,95%的市場份額由此獲得。無獨有偶,中國曾在同一時間向世界大量供應鎢,也打垮了其他國家的鎢礦供應商。

  而如果聽信那些妖魔化的言論開始限制稀土出口,那麼中國苦苦用低工資和環境代價取得的市場份額將會化為烏有。世界上為逞一時之威限制出口,進而丟掉市場前車之鑑比比皆是:此前俄羅斯中斷向烏克蘭供應天氣然,逼迫歐盟各國採取分散供應策略,讓俄羅斯的市場份額下跌了近十個百分點。而石油輸出國組織此前也以石油為武器實行禁運,結果鼓勵了新供應渠道的開闢。自1973年首次禁運以來,石油輸出國組織的市場份額就再也沒有回到掀起「石油戰爭」前的51.2%。

  儘管中國今天享有接近100%的稀土市場份額,但它只有30%左右的探明儲備。一旦中國限制出口,前獨立國協國家、美國、澳大利亞等國的稀土開採將會重啟。據媒體報導,美國、澳大利亞已經開始重新考慮國內稀土生產,而日本也在尋求與蒙古的合作。如果剩下的70%儲量被啟用,中國的稀土將不再「昂貴」。(據華爾街日報)

  

  限制出口會使中國丟掉稀土市場。

  由於環境污染、開採效率以及經濟成本等諸多因素制約,稀土在中國之外很少獲得開採。但是,別人不想開發,不值得開發,划不來開發的稀土,卻被我們拿來當寶貝,還以為掐住了別人的喉嚨。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網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1012/18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