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大陸 > 正文

北京市取消帶4車牌 數字凶吉惹爭議

10月17日,北京市交管局證實取消帶4車牌,數字4背後的文化意義和內涵已經引起大陸民眾和媒體爭議。圖為2010年9月21日,北京二環道堵車情景。

北京市交管局證實,遭大多數車主「冷落」的帶4車號已經從「十選一」車號庫中徹底剔除。數字4背後的文化意義和內涵已經引起大陸民眾和媒體爭議。一些民眾和媒體報導認為此舉是封建迷信,也有很多民眾和評論指出,傳統文化的滲透力和作用無法估量,當社會心理已經發展到無法漠視的程度,官方應該順應民意。也有分析指出,數字吉凶源於中國古老的《河圖》《洛書》、《易經》,並非迷信,數字的確影響著社會和人們的生活運程。

《京華時報》報導,10月17日,北京市交管局證實,遭大多數車主「冷落」的帶4車號已經從「十選一」車號庫中徹底剔除,而且開頭及中間位置帶4的車號也從「十選一」號牌庫中「絕跡」了,但若有車主惦念帶4車號,可通過自編號牌方式選取此類車號。

「很多車主不喜歡數字4,造成帶4的號牌長期滯留,並且越來越多。」北京市交管部門有關人士表示。

上海早已刪除車牌尾號「4」

人民網曾經報導,早在2003年,上海市就已經在車牌選號庫中刪除了尾號「4」。 而2004年年初,江蘇省泰興市交巡警大隊宣布將車牌號尾號為4、47的牌照從選號庫預先刪除,此後,新車主選車牌號時,將不再會選到94、54、44、47等忌諱數字。

泰興市交巡警大隊大隊長曹子清說,既然已有了避諱「4」這種文化和民俗,心理暗示對駕駛是有影響的,泰興交巡警大隊決定在車牌選號方面做一些讓步。

信數字凶吉源自趨利避害心理

北京市交管局悄然推出的舉措得到了大多數車主的歡心,有少數民眾和部分媒體評論認為此舉是迷信,交管局不能因為選用帶4的號牌的人少,就否定了4號牌的存在。但也有許多媒體報導指出,數字禁忌是文化的演變與傳承,其更深刻的生命力來自於傳統的趨利避害心理,當社會心理已經發展到無法漠視的程度,官方應該順應民意而為。

《京華時報》報導,早在2007年,海口警方結合海南民眾忌諱帶「4」號碼的風俗習慣,刪除所有帶「4」號碼的小汽車號牌,此舉一出台也引起爭議。一方觀點認為,老百姓趨利圖祥可以理解,但政府部門把「4」從號碼中剔除從管理上說就是圖省事。另一方觀點認為,求吉、避諱不只是國人心理。如在忌諱13的西方國家,電梯沒有13層非常普遍。數字忌諱和其他忌諱一樣,作為文化已經被社會所接受。

《北京晚報》的報導,數字凶吉號從開始流行至今不過十幾年,就已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習俗被官方接納,其更深刻的生命力來自於傳統的趨利避害心理,這也正是大多數禮俗文化產生的源頭。

報導指出,當社會心理已經發展到無法漠視的程度,官方順應而為,是一種滿足車主需求的做法,也是向世俗風習的回歸。世俗一旦形成,你可以不信,卻不能拒絕,就像你不能拒絕逢年過節親友們奉上的吉利話。開車的人想討個吉利,平平安安,這是世故人情。反對車牌取消4的人,大多數也不願給自己的愛車選個4字牌照。

傳統文化滲透力和作用無法估量

華聲在線有評論指出,傳統文化的滲透力,在約定俗成過程中,它的作用則是無法估量的。

因為「猶大」排在了第13位,於是在西方文化中,這「13」便被歸到了「背叛」、「邪惡」的範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只要遇到這個厭惡的數字,就自然會產生排斥。於是乎,這「13」也就成了西方世界的忌諱數字。

在中國,物品寓意、諧音寓意的文化傳統古來有之。比如石榴、蝙蝠寓意「多子多福」;猴子騎馬寓意「上馬封侯」。

評論主張,由於諧音「4」犯忌諱,即使自己不信邪不在乎,可約定俗成的民俗和冥冥之中的半信半疑,還是會令常人在可選擇範圍內,將這可能帶來不利氣運的數字或放棄或換掉。

數字吉凶源於中國傳統文化

網際網路上有專門文章分析車牌電話號碼中的吉凶禍福。文章指出,中國的數字源於古老而神秘的《河圖》與《洛書》,是形成《易經》的基本原素,而《易經》的核心是講陰陽五行的。《易經》的「象數」就是研究這個問題的。而周易範疇的許多預測運算,也都是用數字來推導的。這些數字本身都具有類象功能,也稱為「象數」。這些「象數」大可以涵蓋自然萬物,小可以洞察秋毫細微。

0-9 這些數字的五行屬性不同,對應的吉凶亦不同,於是形成了事物的千差萬別。

中國人最忌諱「4」這個數字。車牌、電 話、住宅都極力避開這個數字,實際上這種迴避並非完全沒有道理。查姓名學中的81個數字之中,只有「24」這個數是個吉數,而且是財運數,而其它帶「4」 的則全是不吉利的數字。再者,「4」在讀音上又與「死」同音,也是不吉利的誘導。

文章認為,數字的意義不可小看,數字作用不可以等閒視之。這個問題絕非迷信或不迷信這麼簡單,而是數字的的確確從方方面面在影響著社會,影響著生活,影響著人們的運程。

責任編輯: 沈波  來源:大紀元綜合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1021/182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