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大陸紅木家具泡沫破滅 價格縮水百餘倍



  2010年10月,同樣在中國—東協博覽會的會場,《經濟參考報》記者再次看到了包括「酸枝木」、「雞翅木」、「紫檀木」、「黃花梨」在內的成套「紅木家具」。而這一次,雞翅木的17件套,開價最高不超過17萬元人民幣;紫檀木的19件套,標價也不過19萬元人民幣。


  《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多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認為:紅木家具從天價暴跌的背後,是遊資爆炒後撤離的惡果,而這一惡果,讓整個家具行業付出了慘重代價,數年都難以平復。

  博覽會參展商家阮文成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當年標出8000萬元10件套的『天價家具』,現在不到60萬元就能買到19件套,價格縮水了100多倍還不止。原來賣一套家具能買一架『空中巴士』,現在可能還買不到一台越野車!」

  當年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紅木家具經銷商黃鵬曾經介紹:「酸枝木是廣義上的紅木家具,此類木材生長周期很長,成才基本上都要上百年,2003年的酸枝木價格還不過7000元/噸,2007年的間隔已經飆升到35000元/噸。」

  而在本屆博覽會上,參展商家阮文成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紅木家具系列中的酸枝木,價格已經從當年的近80萬元/噸,跌落到不到10000元/噸,價格縮水的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原料價格的縮水帶來的自然是下游產品的銷售價格迅速跳水。《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廣西憑祥、東興等邊境口岸和南寧、柳州、桂林等家裝展會、家具場採訪時,絕大部分紅木家具銷售商認為,從2007年上半年達到巔峰以來,就一路下滑,目前為止,價格已經「跌落」到只有當年的百分之一甚至二百分之一。

  憑祥紅木家具銷售商黃翔告訴記者,2006年至2007年是價格瘋漲的一年,2005年黃花梨、紫檀木的價格不過10萬元至20萬元一噸,2007年8月,黃花梨就達到每噸250萬元至270萬元,紫檀超過每噸70萬元至80萬元,那幾年,紅木家具行當產生了一個接一個一夜暴富的神話。

  黃翔說:「但現在的價格,低得讓人心痛,不僅原料價格超跌,家具市場也呈現出有價無市的局面。」

  黃翔告訴記者,2006-2008年上半年,幾乎每個月都能有200-300萬元的進帳,江浙、福建一帶的老闆,看到店家有紅木原料,不管品質怎樣,不管能否按時交貨,直接就砸錢購買。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市場迅速萎縮,如今一年到頭可能都進不了100萬元的貨款。

  曾經多次在電視台「收藏」、「家珍」一類的欄目推薦紅木家具的收藏愛好者蔡利強說:「現在我再也不說紅木家具能保值增值了,因為2006-2007年入行的親戚朋友搶購的紅木家具,現在都在罵我呢。」

  《經濟參考報》記者對多位業內人士進行採訪時,一個較為普遍的觀點是:「紅木家具」從「天價」到「地價」的迅速變化,與大量遊資湧入其中進行瘋狂炒作密切相關,如今,炒作的遊資早已紛紛離場,但由此導致的紅木家具「產—供—銷」環節的混亂,使整個產業面臨著嚴重的危機。

  常年在福建、廣東、北京、雲南等地擁有多家「紅木家具」銷售場所的商人胡斌琳告訴記者,2003-2007年是「紅木家具」飆升最為迅猛的時間段,按照「紅木家具」市場的基本規律,一般來說,家具每年增值15%-25%之間,屬於較為正常的速度。但2003-2007年之間,「紅木家具」的勢頭幾乎每年都是以「翻筋斗」的速度在飆升。

  胡斌琳說:「以最貴的海南黃花梨為例,2003年的價格不過3萬多元/噸,但2004年就漲到6萬元/噸,2005年飆升到12萬元/噸,2006年漲到80萬元/噸,2007年迅速飆升到近300萬元/噸。完全不符合這個市場的運行規律。」

  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開始收集紅木家具的收藏愛好者杜成峰分析認為:從後來了解的情況看,完全是因為有大量場外資金湧入紅木家具市場,在短短几年時間裡,通過囤積居奇、買空賣空、拉高出貨……等一系列手法,將紅木原料和家具炒到了「天價」。

  杜成峰說:「當年流入紅木家具市場的資金,要比原來已經入場的資金多200-300倍,由於行業內對這樣的資金流向很不清楚,相互之間也缺乏原料信息的互通有無,因此,在很短時間裡,行業的所有原料幾乎都『節節看漲』,實際上是因為原料都壟斷到職業炒家手中,缺貨的業內人士只能眼睜睜看著價格飆升。」

  最讓這些紅木家具經銷商、收藏愛好者們懊悔的是:最初他們認為「稀缺」、「絕技」、「保存年代長」、「增值速度穩定」的「推銷說法」,成為「職業炒家」們將價格「吹高」的最大推手。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中越邊境市場、家具製造企業和家具銷售賣場暗訪時卻發現,仍然有相當一部分商家在混淆「紅木」、「硬木」的標準,並以「標準」沒有強制執行力,來向消費者「答疑解惑」。

  記者深入採訪時,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即使是紅木家具進入「裸泳時代」,一些企業也遭遇了「大浪淘沙」的行業洗牌,行業內部也出台了相關的標準,但從實際情況看,行業混亂的狀況並未徹底改變,市場的信心尚未得到提振。

  2008年9月1日,紅木家具的新標準《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出台,規定銷售的紅木家具必須標明產品名、木材、輔料、木材產地、質量等級、塗料、規格等。這一標準曾經被業內人士寄予厚望,認為是「規範紅木標準、實現市場洗牌」的重要措施。

  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南寧富安居、柏圖家居、春城家具等多家家具市場進行隨機採訪時,調查的63位「紅木家具」銷售商及其推銷人員,超過一半以上沒有聽說過有《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2/3的表示「標準是標準,但我們企業有自己的生產規範,別的很多企業達不到的,我們都能達到。」;還有30%左右的促銷員明確表示「我們生產的是『紅木』不是『原木』,品質自然會有差別」……

  南寧「富安居」家具城的多位家具促銷員表示:「《中國深色名貴硬木家具標準》是針對『硬木』而言的,『紅木』不是『硬木』,現在市場上銷售的木製家具,大部分都是胡桃木、烏木、水曲柳木等,『紅木』的 價 格 就 是 再 低 , 也 要 比 這 些 木 料 價 格高。」

  胡斌琳告訴記者,目前「紅木家具」的成套市場上仍然有不少混亂的情況,如到底用料多少稱為「紅木家具」,比例占到百分之幾以上才能稱為「紅木家具」;「紅木」用料在哪些位置,是整塊紅木還是拼裝紅木……

  胡斌琳說:「這些別說沒有產業標準,就是有產業標準,企業和商家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也不會嚴格執行。因為誰都知道,老老實實做家具,要不就是價格太高賣不出去,要不就是賣出的價格連本都賺不回來。」

責任編輯: 王篤若  來源:經濟觀察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0/1029/18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