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年產2萬噸銷20萬噸 內部員工參與假茅台黑產業鏈

2010年2月4日,農曆正月初二,這天也是立春。深圳市某局官員樊先生招呼了一群哥們兒,到華僑城擺「立春酒」。


  真假茅台黑產業鏈追蹤

  《環球人物》雜誌特約記者 楊宛

  2010年2月4日,農曆正月初二,這天也是立春深圳市某局官員樊先生招呼了一群哥們兒,到華僑城擺「立春酒」。

  一落座,樊先生就拿出兩瓶53度飛天茅台。眾人一驚:「你真有本事!茅台在不少地方都限購了,憑本人身份證在專賣店也只限買一瓶,多少人凌晨四五點就去排隊還買不到,你從哪兒弄來兩瓶?」樊先生神秘地笑了笑,給每人分別倒上兩杯,「你們先嘗嘗這兩瓶味道如何?」大家各抿了兩口,狐疑地看著他:「你葫蘆里賣的什麼藥?不都是『飛天』嗎?」樊先生聞言,哈哈大笑:「果然連你們這些『老酒缸』都分不出來!我照實說吧,這兩瓶酒,一瓶是我們單位向茅台酒廠批量購買的,我留了一瓶,真貨;另一瓶是限購令出台前,一個經銷商幫我弄到的高仿貨。你猜怎麼著?真貨才七八百一瓶,高仿貨拿到櫃檯上賣,還叫價1000多。要不是我們單位買得到『協議茅台』,今天我只能請你們喝假茅台了。」

  一桌「立春酒」,話題就此圍繞茅台展開。這小小「杯中物」,因有了「國酒」的鼎鼎大名,讓眾人甘願為之出奇招、顯神通,一條「真茅台搶手、假茅台也搶手」的黑色產業鏈也隨之形成。濃郁的茅台酒香,已被染上重重的金錢味和權力味。

  真茅台去哪兒了

  近幾年,真茅台難買,已成共識。一到歲末年初的銷售旺季,揣著錢都買不到更成了茅台的「傲人之處」。

  貴州茅台的全線產品分為陳年酒、禮盒酒、普通酒和其他酒系列,飛天茅台是其中的主打產品。從2005年至2011年,53度飛天茅台的市場售價從每瓶368元飆升至959元,平均每年上漲百元。而到了終端消費者手中,更遠不止這個數。

  上海市一家茅台專賣店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茅台酒難買,是由茅台酒廠的「限量提價政策」造成的。「2005年之前,我們店每天能有三四十瓶的貨,價格不像現在這麼高,也好賣。到2007年,茅台酒廠一邊提價,一邊限量,像我們這樣的專賣店,想批半噸茅台也得求爺爺告奶奶地找關係。2009年,酒廠方面又加大『限量』力度,將發貨量減少一半;2010年,更將所有產品的出廠價平均調高20%,同時出台限價令,將其在專賣店的售價限定在959元每瓶;到 2011年,又多了一條限購令。我們店現在一天限賣24瓶,上海還是一線城市,其他城市的情況,更可想而知。」

  在專賣店買不到,有人自然想到直接和酒廠打交道。以樊先生所在的深圳某局為例,因為是茅台酒廠的協議單位,他們每年會以稍高於出廠價的價錢,從酒廠批出一批酒。「2009年底談協議時,我們提出來年想多要些酒,可廠方不同意,說『一次給你們太多了不好辦』。我們據理力爭,『2010年亞運會在廣東舉辦,我們的接待任務肯定比往年多得多,哪少得了茅台?』這才談了下來。」

  樊先生說,類似他們這樣的「協議單位」,全國都有,大中城市的主要機關單位和企事業單位基本都是。「據我所知,茅台酒廠的整個銷售渠道,就是由三大塊組成的,一是特供,二是團購和協議單位(含經銷商),三是各省市區的專賣店。其中,前二者占到百分之七八十的量。2010年,茅台酒廠年產酒量為2.2萬噸,其中53度飛天茅台產量約為1萬噸,除開特供、團購和協議單位的那部分,真正分到各省市區專賣店的,只有兩三千噸。按每個省級行政區平均有10個地級市計算,每個地級市一年能分到6至10噸茅台酒,也就是6000至2萬瓶,每天的供應量最多也只有50來瓶。想在市面上買飛天茅台,能不難嗎?」

  在這種形勢下,手中有貨的經銷商便有了發財的門路。樊先生曾接觸過貴州省仁懷市的一位茅台酒經銷商老程。老程獲得茅台酒經銷商資格已近10年,是個 「老江湖」。「12瓶一件的茅台酒,我一年能拿到七八百件。2008年以前,我都是將貨拉到倉庫里再銷售,2009年茅台價格飛漲後,我和身邊不少人都改行做起了『提貨單生意』。」

  老程所說的「提貨單」,就是經銷商在與茅台酒廠簽好合同後,拿在手中的提貨憑證。每每有外地客戶來到茅台鎮,想買真酒,就得先買到提貨單再說。找老程買提貨單的,有駐京辦、駐省會辦,有一些小城市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也有高檔酒店和民營企業。「什麼人都有,都是夠不上協議單位資格,又有錢、有接待需要的。」

  「跟客戶溝通好數量、價格後,我會先讓客戶核實我的茅台經銷商證件和提貨單,這提貨單做不了假,都有酒廠的印章和防偽標誌。之後,我會將客戶帶到茅台大廈二樓的財務室。以53度飛天茅台為例,他們按每瓶619元的出廠價與酒廠結款,離開財務室,再將商量好的差價款付給我,我今年的報價,是每瓶1260 元。之後,他們就能拿著我的提貨單,到酒廠倉庫提貨了。」像老程這樣做「提貨單生意」的,在茅台鎮隨處可見,不止是經銷商,就連酒廠保全、後勤及工作人員都會摻和一腿,算是個公開的秘密。「一句話,只要你給得起錢,到了茅台鎮,就能買到提貨單,進倉庫拿真酒。」

  老程承認,「提貨單生意」其實是利用了酒廠管理上的漏洞:「廠方只對提貨單的防偽、給每個經銷商的供貨數量進行管理,但提貨單並非實名制,一旦發出去,怎麼轉讓、轉給了誰,酒廠都管不著。」

  誰在炮製假茅台

  買一瓶茅台要「不擇手段」,但就是這樣煞費苦心,還不能保證買到的就是真茅台。茅台鎮位於仁懷市西北13公里,處在赤水河谷底的山坳里,悶熱、無風。特殊的生產環境、傳統的制酒方式,使最普通的茅台酒也需釀造5年,無法像其他名酒一樣實現大規模生產。2003年,茅台酒年產量勉強達到萬噸,2009年才突破2萬噸,而去年全年,全國茅台酒消費量就達20萬噸。如此算來,市場上90%的茅台都是假酒。

  樊先生至今還保留著一個習慣——喝完茅台要撕掉包裝盒、砸掉瓶子。「這是父親教我的。他以前在某市糖業菸酒公司工作,上世紀90年代,很多人帶著重金來我家拜訪,求父親將舊的茅台酒盒酒瓶給他們,就是為了『真瓶裝假酒』。如今,一條高價回收鏈條已形成,那些人也不再需要找關係回收舊盒舊瓶了。」

  記者在廣州走訪了幾家禮品回收店和菸酒經營店,假意問「有喝過的茅台酒的瓶子,要不要?」幾位老闆都表示「要」,並十分在行地反問記者:「外包裝完好嗎?防偽塗層有沒有刮開?開瓶時有沒有破損?」在記者再三強調「包裝完整、品相良好、肯定能用」後,他們才報出價格:「53度飛天茅台,一個瓶600元;有盒的,800元。」記者又問年份酒酒瓶的價格如何,一家經營規模較大的禮品店的老闆對此十分感興趣:「你是什麼樣的年份酒?15年的貴州茅台,一個瓶 400元。30年的2000元,50年的5000元,80年的,你只要有,我上萬塊都收!」

  據記者了解,幾乎每個「老資歷」的禮品回收店和菸酒經營店,都有一兩個經常聯繫的「中間人」,後者高價收走品相完好的空茅台酒瓶、酒盒後,再轉賣給假酒製造者。「中間人」還會盯住兩個地方,一是廢品回收站,因為有些「不懂行」的人喝完茅台後,往往會將酒瓶、酒盒當廢品賣掉,這些5毛錢一個的廢酒瓶被 「中間人」收走後,簡直是一本萬利;另一個是高檔酒店,很多高檔酒店的餐飲部都對服務員進行過開酒瓶的專業訓練,以求做到不刮花防偽塗層、不破壞防偽標誌、瓶口能嚴絲合縫地重新蓋合。一家禮品回收店的老闆告訴記者,「大多數顧客在酒店喝完茅台,酒瓶都隨便酒店處理了。高檔酒店也就成了『中間人』的重要據點。」

  那麼,誰又是這些空酒瓶的真正買家?按經銷商老程的說法,「10個茅台酒瓶,8個回到茅台鎮」。

  在茅台鎮,大大小小有600多家小酒廠和作坊,其中70%都是茅台酒廠內部員工所建,餘下的30%,也是員工親戚建的。「茅台酒廠全廠職工近萬人,內部員工為這些制假販假者以假亂真帶來了便利,也給相關部門的治理帶來了麻煩。就像一個家庭里的雙胞胎兄弟,弟弟如果穿上哥哥的衣服假冒哥哥,連父母都很難區分。」茅台酒廠的一位管理者曾這樣對媒體表示。

  內部員工造假酒的最大「便利」,就是酒基。所謂酒基,是指剛生產出來、未經任何勾兌的原漿酒,是造酒的關鍵物。通常,酒廠職工從內部拿一件老酒(10 斤),視年份不同,價格在500至800元不等,而以這10斤老酒做酒基,能勾兌出上百件假茅台。此外,茅台酒廠旗下有一系列產品,較低端的茅台王子酒和茅台迎賓酒也深受員工們的「青睞」,被大量用於自家作坊里假茅台酒的勾兌。「用它們做出來的假茅台,一般人很難嘗出真假。」老程介紹說,樊先生弄到的那瓶高仿茅台,就是這樣來的。

  老程的一個朋友季某,自稱是某地「最棒的假茅台供應商」。他給記者算了筆帳:「一個53度飛天茅台的瓶子800元,一瓶茅台王子100元,就算全拿來做酒基,成本也不過900元。真瓶裝假酒——不對,應該說是真瓶裝半假的酒——幾乎能以假亂真,拿到市場上,能跟真的53度飛天茅台一樣,賣到1500元左右,利潤就是600元,而專賣店賣一瓶真酒,利潤才100元。所以,在茅台酒廠供貨緊張的情況下,有些專賣店也會賣假酒。當然,他們不會放在店裡公開賣,而會混在一件酒里,3瓶真3瓶假,買的人根本不知買的是真貨還是高仿貨。至於那些普通菸酒鋪子和所謂的高檔酒店,幾乎不可能有真貨賣給你。」

  傲慢的「飢餓營銷」

  採訪過程中,一些專家認為,真酒銷售渠道管理混亂、假酒製造銷售無人監管——這兩方面的客觀情況,固然是造成茅台酒黑幕猖獗的原因之一,但其根源,卻是茅台酒自身的傲慢。

  早在唐、宋兩代,赤水河畔所產的大麯酒就已成為朝廷貢品。元、明期間,具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已在茅台鎮楊柳灣陸續興建。時至清朝,茅台鎮已村村有作坊,獨步天下的醬香型工藝也已成型。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獎,成為世界名酒。

  據中新社報導:1949年10月開國大典當晚,開國第一宴在北京飯店舉行,周恩來總理做主,選定茅台酒作為共和國的「開國喜酒」。1952年,在全國首屆酒類評選會上,茅台一舉奪魁,後被指定為國務院宴會招待外賓的專用酒,成為新中國的「國酒」。

  茅台酒特供的歷史也由此開始。解放初期,茅台酒廠的年產量僅75噸,只有軍隊和省級以上部門才有資格獲得特供酒。1978年後,茅台酒廠在國家的支持下進入良性發展階段,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產品供不應求,茅台酒被稱為「液體黃金」,喝茅台也由此成為身份和權勢的象徵。

  特殊的發展歷史、特殊的「國酒」地位,導致了今日茅台酒「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心態。從2005年開始,茅台的產量日益跟不上市場需求,供需關係的失衡客觀上帶來了漲價的壓力。資深營銷策劃人穆峰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茅台酒廠並未採取提高產量、加速釋放產能、理順銷售渠道等有效措施,而是開始玩弄「飢餓營銷」的伎倆。

  何謂「飢餓營銷」?北斗天團營銷公司顧問劉九學解釋說, 2009年金融危機期間,迫於大環境,不少銷售商不得不降價以應對,茅台酒廠卻通過控制出廠數量,造成「不宣而漲」的事實,藉此對市場及消費者的反應進行試探。由於中國消費群體有著源遠流長的酒文化傳統,且有強烈的追求品牌的消費心理,這種試探被消費者接受。隨後,茅台酒廠再次站出來宣布出廠價上調。從此,「貨源緊缺」成了被茅台酒廠反覆利用的最佳台詞,他們一次次通過控制出廠數量,人為加劇市場「飢餓感」,高明地推動漲價潮。

  資深營銷專家牛恩坤也認為,「如今,茅台酒的銷售已無淡季、旺季之分,常年都處於缺貨狀態,價格只會被越炒越高,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茅台酒廠。單從股市來看,上市不到10年的貴州茅台,其股價已經漲了55倍」。這種「飢餓營銷」在為茅台酒廠攫取天價利潤的同時,遮蔽了真酒銷售紊亂、假酒泛濫成災的管理問題和制度問題,長期積累,將給茅台帶來真正的災難。

  高端白酒亂象叢生

  在茅台的「領漲」下,中國各大白酒品牌也「漲」聲四起。

  2010年,茅台剛宣布漲價,五糧液就借勢秋季全國糖酒會之勢,推出每瓶售價1200餘元的「永福醬酒」,其52度「水晶瓶」和「1618」的價格也上漲了10%左右。以川酒為主的白酒市場第二梯隊也不甘示弱,2010年10月初,「中國品味·國窖1573」以每瓶1880元的零售價格,搶走茅台、五糧液的風頭,直指奢侈品定位。

  連番漲價,使高端白酒市場的監管失序問題進一步凸顯。其一,大量產業資本和民間遊資蜂擁進入白酒行業。2010年8月中旬,30多名山西煤老闆向汾酒集團注資50億元,將汾酒產能擴大3倍。汾酒集團表示,擴產後的汾酒,將抓住茅台提價後每瓶400至600元的價格空間,走中高端路線。其二,白酒企業盲目求大求快發展。宣稱「茅台在前,郎酒殿後」的郎酒集團,2010年在央視投入3億元廣告,銷量突破50億元,有業內人士認為,「幾年前才賣三四十元一瓶的郎酒,已成為漲價潮中最大的贏家」。

  但誰能贏到最後?在白酒業營銷專家廖建勇看來,蜂擁而入的白酒投資者面臨著激烈的競爭壓力。「消費升級後,儘管中高端白酒的需求大增,但消費習慣的逐漸變化,可能導致白酒整體消費群體的減少,以擴大產能、獲取市場暴利為目的的競爭者不斷湧入,最後很可能導致整個白酒市場供應過剩而不得不從高處跌落的後果。」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環球人物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223/196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