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管見:中共坦率表態敵視公民社會

———公民社會與「小康社會」之辨析

中共當年奉行"打土豪分田地",今天它自己就是土地豪強。在公民社會,人民失去只是中共束縛他們的鎖鏈。

中共官員終於坦率地表明了他們敵視公民社會的態度。先前,中共已經有實際舉動,在台面下作手腳,阻止一些地方推動公民社會成長的舉措,現在,中共高官在其黨刊《求是》上公然發難,顯露出一副愚蠢而蠻橫的嘴臉。

當然,他們還是沿用其一貫伎倆,仿佛發展公民社會並非中國社會自身的成長趨勢,而只是"西方設計"的"陷阱"而已,體現的是西方人"吃飽了撐的沒事兒干"的習慣。

要反對什麼,就抹黑什麼,這樣的手法耍弄起來,的確很方便,但是,甚至對公民社會也要潑出一盆髒水,罵它個狗血噴頭,這個隆重歡慶自己九十大壽的黨,真是讓人刮目相看。

用"小康社會"包裝的專制

 那麼,中共自己口口聲聲追求的所謂"小康社會",如果同"西式"的公民社會對立起來,它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小康,其實是紮根於中國傳統農耕社會的概念。到了近代,先前匍匐於自然經濟卵翼下的市場經濟迅速發展,與之相應的,是追求個人主義或個性自由發展、追求社會自治的市民社會,而更為強調自由民主之公民權利的,則是公民社會。無論市民社會或公民社會,其實只是同一社會的不同側面,都是以生長壯大的中產階級為基礎,這樣,若將它們與"小康"聯繫起來,本來也無可厚非。

中國人在中共操縱的數十年"社會主義"實驗中弄得普遍貧窮,那可以說是絕對貧窮。改革開放中,經濟自由空間增大,而利益集團隨之迅速崛起,社會貧富差距迅速拉大,則相對貧窮的感覺更為強烈。這樣一來,"小康"所意味的那種生活富裕、社會安定,對於許多民眾來說,仍不失為一種憧憬。

於是,中共這個看上去仍然以共產主義、社會主義為理想的政黨,接過了"小康"這個相當古老的概念,人們沒有覺得奇怪,因為他們早已厭煩了中共的那一套"紅色"宣傳。

然而,共產黨的主義,和"小康"之傳統社會的理想,它們之間的那一種含含糊糊的關聯狀態,看來也難以長久。時間一長,中共就露出本相。

中共堅決反對將自由、人權、平等、共和、民主、憲政視為普世價值,其實就已經顯出了它的以公民社會為敵的姿態。從先前的"絕不照搬西方那一套,絕不搞多黨輪流執政、'三權分立'"之所謂"兩個絕不",到今年的所謂"五不搞",中共的態度與立場是一貫的,只是隨著形勢的變化而逐漸地更為清晰明朗了而已。人們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政治改革,而中共的觀念,從政治,到經濟、社會乃至文化,專制的旋律可強可弱,卻不會消失。

"小康"內含尖銳的矛盾衝突

 市民與公民,其間本沒有清晰的界線,而中共敵視公民社會,也就難免敵視市民社會。它一向歧視、防範非政府組織,擔心社會自治的傾向發展起來會威脅到它的專制,同時,它一貫敵視個人主義或個性自由發展。面對艾未未,中共喉舌終於按捺不住,直言不諱地對"特立獨行者"發出威脅,走到了更為極端的地步。

中共勾畫其"小康社會",信誓旦旦地說,那將是一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科教進步、文化繁榮、社會和諧、生活殷實的社會。在觀念上,若論其合理性,那就是說,傳統"小康"的現代形態,在於它能夠成長為現代的市民社會、公民社會。

但是,這又恰恰是中共絕不能接受也絕不能容忍的。人們看到的是,政治上有"五不搞"之類僵死教條,封死了發展之途,同時,對公民權利的嚴厲限制與肆意踐踏愈演愈烈,剝奪農民對土地的財產權更為肆無忌憚,社會中官民的對立趨向尖銳化,"和諧社會"分明只是空中樓閣。至於科學與教育,也還是未能擺脫國家的控制與扶持,而所謂文化繁榮,其主旋律是再度湧起的"紅色"浪潮,一片"唱紅"的喧囂之中,反對"批毛"猶如當年的批判《海瑞罷官》,翻新"紅色經典"實為歌頌共產專制、抹黑國民黨政府的"與時俱進"。

顯然,中共之"小康社會"的真正成就,只剩下它所看重的經濟增長,其代價,則是"保增長"的GDP帥旗下面嚴重的分配不公與環境生態破壞,其典型表現之一,即為今日中國食品業中"毒"的肆虐與蔓延。

如此"小康",其中內含著尖銳的矛盾與衝突,即使與傳統社會的小康相比,亦不可同日而語,更不用說,不能與時俱進地向著市民社會、公民社會的方向生長,反而敵視"特立獨行"的個性自由,敵視公民社會的普世價值,視民眾為臣民,甚至如同草芥,與現代社會之發展,完全背道而馳。

中國古代有"望梅止渴"的傳說,統帥虛構前方並不存在的梅林,激勵乾渴難耐計程車兵前進。而 今日中國,則有自以為聰明的蠢人,誣指公民社會為西方人設下的"陷阱",力圖使現代化途中歷經坎坷的中國更加偏離國際社會發展之正道,在專制的泥潭裡陷得更深。

以已之心度人之腹的"陷阱"

 這些蠢人聚集在中國共產黨大旗下,高喊"不搞私有化",同時,他們毫不臉紅地將整個中國都私有化,不僅將國有資產視為其黨產,將改革開放中作為增量生長的民間資本以及農民的土地權利等等統統視為獵物,而且將國家軍隊也蠻橫地把持為其黨軍──"紅潮"中的影視劇還在津津有味地醜化國民黨及其軍隊,把中共軍隊的特工、狙擊手和特種部隊描寫得神乎其神,殊不知,如今台灣的國軍,早已與時俱進為真正的國軍,不再是國民黨一黨之"國軍",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 中共當年奉行"打土豪分田地",今天它自己就是土地豪強。

這些蠢人陶醉於他們的黨在市民社會身上的寄生狀態,以為它吮吸了民間血液就真的可以避免老態龍鍾。他們趾高氣揚,他們得意忘形,"黨的大慶"之際,雷人之語、雷人之態,已是隨處可見,進而,將敵視公民社會的內心,暴露在社會公眾面前。

這些蠢人似乎根本就不知道,只要把他們那些骯髒的控制、攫取之手拿開,以市場化為驅動,社會自然地會向小康狀態發展,而公民社會的發展,實乃社會運動本身的要求。

若說所謂"陷阱",用《共產黨宣言》的話來說,中國民眾得到公民社會,他們失去的只是鎖鏈而已──不過,這些鎖鏈恰恰是中國共產黨的心愛之物,它一向精心地用它們纏在社會身上,束縛人們的手腳,而一切有關丟棄這些鎖鏈的觀念或言論,它都視其為"陷阱",如此而已。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動向雜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628/2089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