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孫中山稱誰為「民國第一偉人」:並非袁世凱

「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槍炮聲敲碎了寧靜夜」——《龍的傳人》唱的不是辛亥革命,但此時此刻,用它來提括彼時彼刻,卻是再合適不過。百年前的武昌,以及之前、之後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百年來眾說紛紜,當局者不清,旁觀者更不明。但歷史不容許不清不明,同時正因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個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霧,廓清、袪魅、還原。百年彈指,殷鑑不遠,讓我們聽聽,歷史會告訴我們些什麼……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2011年7月7日RB16版,作者:顏亮,趙衛衛,原題:《黎元洪:功過參半的「民國第一偉人」》

  「百年前寧靜的一個夜/槍炮聲敲碎了寧靜夜」——《龍的傳人》唱的不是辛亥革命,但此時此刻,用它來提括彼時彼刻,卻是再合適不過。百年前的武昌,以及之前、之後的中國,到底發生了什麼?百年來眾說紛紜,當局者不清,旁觀者更不明。但歷史不容許不清不明,同時正因為它的不清不明,更需要每一個研究者穿越百年迷霧,廓清、袪魅、還原。百年彈指,殷鑑不遠,讓我們聽聽,歷史會告訴我們些什麼……

  蕭致治:1929年生,湖南省武岡市人,1960年中山大學歷史系畢業,長期執教於武漢大學歷史系,教授,現為黃興研究室主任,曾任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常務理事、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辛亥革命史研究會常務理事。兼任過湖北省社會科學院特約研究員,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史和中西關係史的教學與研究。

 進水師嶄露頭角

1890年,廣東的第一艘軍艦「廣甲艦」建成下水,但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來管理和駕駛軍艦。後來,張之洞李鴻章商量,從天津北洋水師學堂要了一批學生,黎元洪也被派去「廣甲艦」擔任「三管輪」。

  南方都市報(以下簡稱「南都」):在武昌首義乃至整個辛亥革命過程中,黎元洪可以說是一個非常特殊的人物。從清朝高級軍官到湖北軍政府都督,從被譏為「床下都督」到被譽為「民國第一偉人」,黎元洪的身份在短短數年中幾番轉變,令人難解。黎元洪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呢?能否先從他在辛亥革命前的經歷談起?

  對於黎元洪的評價,學術界有的說他是「傀儡總統」,有的說他「泥菩薩」,又有的說他是「黎屠夫」,也有人說他是和孫中山、黃興並列的「中共建政三傑」之一,確實是眾說紛紜。我覺得還是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他的所作所為做一個客觀的評定。黎元洪1864年出生於湖北漢陽的報國庵,小時候家裡生活非常艱難。他父親黎朝相當時在鮑超的霆軍中當兵,很少回家,家中生活主要是靠他祖父黎國榮做一些小生意來維持。我曾經到鸚鵡洲旁的報國庵附近去考察,當時還有一些老太太告訴我,黎元洪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曾經跑到別人的蘿蔔地里偷蘿蔔吃,因為怕被人發現,吃完蘿蔔之後還把蘿蔔葉插回去加以掩飾。這都說明黎元洪小時候家裡確是非常困難的。到黎元洪十幾歲時,即1875-1876年間,黎國榮就去世了。1877年,黎元洪得了瘧疾。這個時候的黎朝相噎隨軍轉到天津的北塘,當時噎是把總了。他得信回到武漢探望黎元洪,家中只剩下黎元洪的母親和黎元洪,他女兒噎嫁給了當地的一個漁民。為了更好地照顧他們母子,黎朝相把全家都接到天津。到了天津之後,黎朝相就把黎元洪送去天津北塘一個私塾先生李雨霖那裡讀書。不幸的是,讀了一年書之後,到 1878年,黎元洪的母親陳氏在生他的弟弟黎元澤後,由於身體沒有養好,不到半年就去世了。這時候家裡就只有黎元洪、黎朝相和剛剛出生的黎元澤。黎朝相在部隊不可能常回來照顧孩子,在這樣的情況下,黎朝相為黎元洪和黎元澤找了一個繼母崔氏。之後黎元洪在私塾中又讀了幾年書。直到1883年,李鴻章在天津辦了一所北洋水師學堂,為他成立的北洋海軍培養專門的駕駛和管輪等專業人才。學堂辦起來之後就向全國招生,規定要有一定文化程度才可以報考。而黎元洪當時在私塾里已讀了五六年書,故一考就考上了,進了北洋水師學堂。

  蕭致治(來源:南方都市報)

  南都:到這時候,黎元洪的家裡好過一些了嗎?

  蕭致治:當時是好過了一些。黎元洪在北洋水師學堂學習的待遇不錯,除了供應本人的衣食住之外,還供應一筆養家費:一個月八兩銀子。但到1884 年,黎元洪到水師學堂一年之後,黎朝相又去世了。這時候,他家裡就只剩下一個繼母、剛六歲的弟弟,還有就是黎元洪從武漢帶過去的童養媳吳敬君。黎朝相一死,家裡主要靠黎元洪在天津北洋水師學堂讀書的「養家費」來生活,過得非常清苦。所以黎元洪在水師學堂學習很勤奮,到1888年畢業時,24歲的黎元洪被派往北洋艦隊的「來遠艦」實習。當時水師學堂培養兩種人,一種是搞駕駛的,一種是搞機器管理維修的。而黎元洪是學輪機管理的。他當時在來遠艦實習了一年,表現不錯。1884年到1889年,張之洞出任兩廣總督,他覺得廣東是中國和外國接觸最早的地方,是中國的門戶,但卻沒有一支自己的艦隊,所以他和福州船政局商量,花錢在福州船政局定製了四艘軍艦。到1890年,廣東的第一艘軍艦「廣甲艦」建成下水,但沒有專門的技術人員來管理和駕駛軍艦。後來,張之洞與李鴻章商量,從天津北洋水師學堂要了一批學生,黎元洪也被派去「廣甲艦」擔任「三管輪」,屬於清軍水師編制中最低等計程車官。但當時廣東只有「廣甲」並不能成軍,廣東水師起初主要隨北洋水師活動,偶爾到廣東來巡邏一下。這樣,黎元洪從1890年雖然在廣甲艦上當「三管輪」,但他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天津,間或到廣東巡邏。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剛好「廣甲艦」開到北方送東西,送完東西之後,李鴻章就直接讓它參加了甲午海戰。

  南都:廣甲艦參加甲午戰爭的具體情況是怎樣的?

  蕭致治:參戰的時間是1894年9月下旬,當時清軍和日軍在黃海領域大戰,「廣甲艦」也參加了這次戰鬥。本來它和「濟遠號」一起行動,但「濟遠號」臨陣脫逃,逃回了大連。 「濟遠號」一跑,「廣甲艦」也跟著回去了。結果由於逃得倉促,在大連口外的三山島觸礁了,在那裡停了兩天。日本的軍艦追到這裡,「廣甲艦」的管帶吳敬榮看到日本兵輪過來,就打算把船炸毀,自己逃命。船上的人也就只能跟著逃命往水裡游。當時船離大連還比較遠,一般人是游不過去的。但黎元洪比較幸運,他在巡邏時曾自費買了救生衣,所以就穿著救生衣隨風浪漂流到了岸邊。同時下水的有12人,只有4人活命。他上岸後,身上只有一個銀元,他就用這個銀元和當地老百姓換了一身衣服。沿路討米要飯,才從大連跑回天津。到天津之後,他就被水師管理部門隔離審查,審查了兩三個月,他交代了整個逃亡過程。審查完畢,甲午戰爭也結束了,整個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這樣,黎元洪在海軍也就沒法幹了。

  練新軍影響日隆

  實際上,當時中國倡導練新軍的主要有兩個人:北方是袁世凱,南方就是張之洞。而張之洞在湖北練新軍,主要依靠的就是黎元洪。張之洞對黎元洪非常賞識,也想著力培養他。

  南都:離開海軍之後,黎元洪去了哪兒?

  蕭致治:甲午戰爭中,當時的兩江總督劉坤一被調去北方增援,在遼東和日本人打仗,湖廣總督張之洞代理兩江總督。張之洞到達兩江時,覺得長江的江防薄弱,決定在長江兩岸修築炮台。經過甲午海戰之後,張之洞也覺得舊式的軍隊噎不行了,必須招募新軍,於是就四處招兵。黎元洪在天津聽到這消息,就南下應徵。1895年,黎元洪到南京後,由於他曾在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過,不僅具備一定的軍事知識,還能聽懂英文,所以很快被錄用。張之洞把他招進去之後,最早要他監修南京城外幕府山等地炮台,同時又擔任新練自強軍的英文翻譯。由於表現不錯,受到張之洞的賞識,隨後派他做獅子山炮台等處的總教習、專台官。 1895 年末劉坤一回到南京後,張之洞便回到湖北繼續當湖廣總督。張之洞離開南京時,噎招募了兩千新兵,完全按照新式的方法進行訓練。他當時打算繼續在湖廣練新軍,但在兩江訓練的新軍,他又不好全部帶回來。於是他和劉坤一說,要在這兩千人中帶500人回湖北,作為編練新軍的基本隊伍。這樣,黎元洪就跟隨張之洞回到了湖北。很快,張之洞把這五百人擴編成兩個營共一千人,分為前後營。黎元洪在後營當幫帶,相當於副營長。當時營裡面的管帶有兩個人,一個是張彪,一個是岳嗣儀。後來,岳嗣儀調往廣西,黎元洪實際成了湖北編練新軍的主幹力量。

  南都:黎元洪在湖北新軍中主要是幹些什麼呢?

  蕭致治:到湖北後,黎元洪主要參加了湖北新軍的編練。由於黎元洪經過天津水師五年的培養,有軍事知識,又懂外語,與職位比他高的張彪比較起來,是比較強的,所以他在湖北練新軍時大顯身手。實際上,當時中國倡導練新軍的主要有兩個人:北方是袁世凱,南方就是張之洞。而張之洞在湖北練新軍,主要依靠的就是黎元洪。張之洞對黎元洪非常賞識,也想著力培養他。經過甲午戰爭,張之洞認為,日本這樣的小國能把中國打敗,說明日本學習西方很成功。但要想到西方去學習,一是路途遙遠,二來語言不通。而日本離中國非常近,加上語言文字又是相通的,經費也比較少。所以從1898年起,張之洞就開始派人去日本學習。黎元洪在1898到1901年期間就曾三次到日本,或者是考察日本陸軍部隊的編練,或者是觀看軍事演習,其中有一年還專門去日本學習軍事。

  黎元洪原來入水師學堂懂海軍,現在到日本學習之後,他就開始懂陸軍了。之後,張之洞就慢慢提拔他。先當上了正式營長。1904年,清政府提出一個編練新軍計劃,全國要練36鎮(相當於現在的「師」)新軍。張之洞原打算在湖北練兩個師的新軍。當時岳嗣儀噎調走了,於是第一鎮由張彪統制,而黎元洪負責統領第二鎮。總的來說,張之洞練兵主要依靠的力量是張彪和黎元洪。到1906年,清朝要統一編制,根據湖北的情況,提出湖北只能練一鎮和一協(相當於旅)的部隊。最後確定湖北練第8鎮和第21混成協,由張彪擔任第八鎮的統制,而黎元洪則出任第21混成協的協統,相當於旅長。從1906年開始,一直到辛亥革命前。他一直都是在當協統,相當於湖北軍界的第二號人物。

  南都:黎元洪教練出來的這支新軍,在當時來說水平如何?

  蕭致治:湖北新軍質量在江南來說是首屈一指的。舉幾個具體的例子,1906年,清政府曾在河南彰德組織過一次秋操,派袁世凱和練兵辦襄辦大臣、兵部侍郎鐵良校閱。當時河南和湖北的部隊抽調士兵組成「南軍」,由張彪、黎元洪統領;北方則由北洋軍抽調士兵組成「北軍」,由段祺瑞、張懷芝指揮。當時南軍的總統官雖然是張彪,但由於他目不識丁,南軍實際上是由黎元洪主持一切。南軍和北軍怎麼打、怎麼操練,都是黎元洪在具體籌劃。這次演習規模宏大,各省和各國前來觀操的人員共有487人。演習結束後,袁世凱向清廷匯報時,高度讚揚了南方的部隊,他認為湖北的新軍是東南第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對黎元洪具體操練的部隊評價也非常高。1908年,清政府又以端方為校閱大臣在安徽太湖舉行了一次秋操。湖北陸軍以第21混成協為主力,抽調第8鎮部分官兵參加,編成混成第21鎮,仍然命名為南軍,由黎元洪指揮。兩江地區的陸軍,則以第9鎮為主,組成混成第9鎮,命名為北軍,由徐紹楨指揮。演習辦法仍然是北軍和南軍對打。大規模操演計有三次,徐紹楨統領的北軍三戰皆敗北,被當時人譏笑為「三戰三北」。但這次秋操沒有搞完,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就都死了,只得中途停止。

  湖北是當時東南各省中編練新軍最早的。不管是外國人還是鐵良來參觀,都稱讚這支部隊練得不錯。正因為如此,黎元洪在整個新軍中名聲也很大。因而當時湖北變成江南練兵的中心,安徽、湖南、廣西、貴州都派人來湖北學習訓練,這些人只或多或少都受過黎元洪的教育。這樣一來,黎元洪的影響就不局限於湖北,而是擴大到了大江南北。黎元洪從1896年調到湖北之後,一直到1911年,除了三次到日本考察之外,主要的活動就是在湖北摸爬滾打,編練新軍。除了陸軍之外,因為他還學過水師,張之洞在練新軍時曾組建了一個艦隊,有六條以「楚」字開頭的軍艦,有四隻以「湖」為首的炮艇,也是委託黎元洪管理,用來保衛湖北的長江。在辛亥革命之前,應該說,黎元洪在新軍中的影響力和地位都是比較高的。

  大都督舍他其誰

  何去何從是黎元洪一直在考慮的問題。跟著革命黨人可能還有勝利的希望,不跟革命黨走,就可能直接被殺掉。在這個情況下,他就打算冒險了。思想經過三天鬥爭,十三號下午答應,之後就正式當都督。

  南都:黎元洪在新軍中的這種影響,是不是也是後來他被革命黨推舉做大都督的主要原因?

  蕭致治:黎元洪在新軍中雖然軍銜比張彪低,但影響比張彪要大、威信也比張彪要高。當時訓練新軍官兵的一些教材都是由他校定的。新兵的教科書上本本都有他的名字,這也使得他的影響力進一步增大。除了對湖北新軍做出重大貢獻之外,黎元洪在辛亥革命前應該說還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是它曾建議選派留學生赴日本學習軍事。黎元洪1898年首次從日本考察回國之後,便向張之洞建議派遣青年學生赴日本士官學校學習,張之洞很快答應他的建議,最初計劃是湖南、湖北各派一百人,但由於經費不足,最後只派了20人,從此開了留學日本的新風。到1906年時,湖北留日學生有1360人,約占全國留日學生的1/4,因此,辛亥革命後仍有人說:「至今軍界學界人如此之盛,皆當日元洪一言之力也。」

  其次,黎元洪為官清廉,平易近人,能夠與士兵同甘共苦,贏得廣大士兵的愛戴。這可能和黎元洪出身貧苦有關,平時他對士兵比較體恤,作風開明,沒有什麼架子。對入營當兵的知識分子常常免去勞役,給予特別關照;在治軍方面,則寬嚴適度,以身作則。這一點和張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張彪是個徹頭徹尾的貪官,逢年過節,他經常勒令各營送禮,但他不直接收錢,而是要人送「字」。送字分為福、祿、壽三等,其中福字代表8兩,祿字代表4兩,壽字2兩。每個人至少要送一個字,然後直接從軍餉中扣去。

  再有就是黎元洪在處理革命黨人的活動時比較寬容。從1903年開始,革命黨人就不斷地到部隊當兵,做士兵的思想轉化工作。這些行為被黎元洪多次發現,但他多寬大處理。1903年,劉靜庵在黎元洪管帶的護軍馬隊當文書,秘密從事反滿宣傳。後來,黃興化名張守正寫信給他,誤入文案劉稚亭手中,劉稚亭便告訴了黎元洪。黎元洪完全可以就這件事情大做文章,嚴肅處理劉靜庵。但是黎元洪顧慮自己部隊出現革命黨人,上面知道肯定會來追究,最終一定會追究到自己頭上。因為黎元洪小時候生活非常艱苦,現在有這麼高的職位不容易,他就有一種保位的思想,所以就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假稱劉靜庵生病,讓劉辭差出營,沒有進一步追究。1906年末萍(鄉)瀏(陽)醴(陵)起義後,日知會密謀響應。由於內奸告密,湖北當局抓捕了包括季雨霖、劉靜庵、張難先在內的一大批革命黨人。其中季雨霖的級別最高,相當於現在的排長,關押了一年多後,由黎元洪、曾廣大以季雨霖生病為由,讓他保釋出獄。革命黨人這樣的活動發生過多次,但黎元洪都沒有從嚴處理。這也讓革命黨人對黎元洪有好感,認為他是一位仁厚長者,所以,辛亥革命後大家才推舉他出來當都督。

  南都:那麼黎元洪對革命究竟是個什麼樣的態度?

  蕭致治:黎元洪對革命的態度有一個轉變過程。他的思想基礎就是比較愛國。1911年辛亥革命前,他就曾經參加過一些保路活動,而且是作為部隊的代表參加。他之所以能夠轉變過來,除了愛國之外,還有很多下層士兵的擁護。具體來說,辛亥革命是10月10號晚上7時左右發生的。首先是工程營起義,經過熊炳坤、吳兆麟領導的一個晚上的戰鬥,武昌城基本上被革命黨控制了。當時起義的工程八營是張彪的部隊,而黎元洪得知工程營起義後,開始採取等待的態度,他把自己管理的中下級軍官集中到司令部,靜坐待變。他對將官們說,我們現在按兵不動,他們不打來,我們就等待時機再說。他們一打來,我們就還擊。當天晚上,協里發生了兩件事情:黎元洪部隊計程車兵鄒玉溪也是個革命黨人,他聽到革命黨起義,就想從營隊中溜出去參加革命,結果被黎元洪抓住並親手殺死;還有一個周榮棠,是革命黨派來聯絡的共進會員,想翻牆到黎元洪的部隊報信,被黎元洪部下抓住,也被黎元洪親手殺死。在革命爆發的當天晚上,黎元洪手刃了兩個革命黨人,說明剛開始黎元洪對革命黨是採取敵視態度的。但他又不敢大動,還是打算靜觀其變。直到最後,起義的部隊在蛇山上架起大炮,炮彈打到黎元洪的協司令部。黎元洪慌了,才訓令「帶兵出外避炮」。41標全體官兵一鬨而散。到晚上12點,41標計程車兵也投入革命。黎元洪當晚逃到劉文吉家裡躲避。

  10月11日清晨,一個叫做馬榮的起義士兵在武昌城裡四處巡邏,正好碰到黎元洪的伙夫挑著三個新皮箱。馬榮就去盤問,問他是不是在偷東西?伙夫說不是偷的,東西都是黎統領的。馬榮就問黎元洪現在在什麼地方。於是跟著這個線索才找到劉文吉家裡。

  南都:找到之後,是不是就發生了後來說的「床下都督」一幕?

  蕭致治:「床下都督」並不是真的,當時黎元洪並沒有躲在床下。我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問過喻育之———他是最後一位去世的辛亥革命老人———黎元洪究竟是不是躲在床下?他說這個事情並不是事實,黎元洪當時是躲在帳子後面,並不是後來說的是革命黨人從床下把他拉出來的。但不管怎麼說,黎元洪當時殺了革命黨人,是與革命為敵的,但之後隨著形勢轉變,他也被動地參加了革命。畢竟他沒有主動組織軍隊鎮壓革命黨人,他只是躲起來了。而且根據現在一些回憶錄記載,在辛亥革命前革命黨的領導人就曾策划過,如果革命後沒有首領的話,就擁護黎元洪為領袖。當天清晨,馬榮把黎元洪找到之後。就把他帶到楚望台軍械庫。吳兆麟得知黎元洪即將到來,就把部隊組織起來,列隊歡迎,希望他能出來指揮作戰。在楚望台停了幾個小時後,到了10月11號中午,黎元洪就被帶到諮議局,除了革命黨人之外,諮議局的一些議員,主要是立憲派,也都請來了。大家就推舉黎元洪為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

  南都:黎元洪當時的反應是怎樣的?

  蕭致治:黎元洪深怕搞得不好就要掉腦袋,所以當時是不肯乾的。他說你們革命黨人才濟濟,沒必要我出來干。他整整三天不吃不喝,一言不發,思想鬥爭是異常激烈的。為什麼呢?因為武昌起義雖然成功了,但在全國來看,還只是一點火星。究竟全國能不能勝利,還是個很大的疑問,說不定是凶多吉少。如果勝利了,他黎元洪就是有功之臣;如果失敗了,那就是砍頭的罪過,而且當了都督的話更是罪不容誅。當天晚上,又有清軍30標旗兵殘部組織了一支部隊偷襲咨議局。黎元洪趁著這個機會跑出了諮議局,先是回家看了下家裡的情況,然後回到協司令部過了一個晚上。第二天革命黨人再把他請到咨議局來。他為什麼這樣呢?因為他思想上沒有把握,這樣大概鬥爭了三天。到13號下午終於表了個態,就說我與你們共生死,我願意給你們辦事。這相當於是同意參加革命了。在這之前,還有一個故事,即11號時革命黨人寫了一張安民告示,寫完之後就要黎元洪在上面簽名寫個「黎」字。黎元洪死活不肯寫,不停地說:「莫害我!莫害我!」當時守衛在旁的李翊東就說你不寫,我就替你寫,看你怎麼辦。就直接在安民布告示上幫黎元洪簽了名。不管什麼樣,布告一出去,都認為是黎元洪寫的,影響噎出去了。最後黎元洪也沒辦法,就半推半就,當上了都督。

  南都:當時他為什麼能有這樣的轉變?

  蕭致治:這與當時革命形勢有關。武昌起義是10號晚上,12號漢陽、漢口都光復了,武漢三鎮和周圍的城市京山、漢川也起義了。武漢的局勢穩定了,武漢周圍的城市也起義了,他知道革命有可能成功,也意識到你不贊同革命有可能馬上被革命黨人殺掉。當時革命黨人態度方面也有些粗暴。特別是起義之後,黎元洪沒有出來之前,負責主持工作的主要是張振武。一方面張振武很有魄力,他的革命積極性比較強,但是他有些粗暴,對黎元洪態度非常惡劣。他當時就跟黎元洪說,你不跟我起義我就槍斃你。黎元洪當時逃回自己司令部之後,革命黨人又把他給請回來了,當時革命黨人對他很禮待,沒有把他怎麼樣,只是把他監視起來,他自己也知道逃也逃不出去。何去何從是黎元洪一直在考慮的問題。跟著革命黨人可能還有勝利的希望,不跟革命黨走,就可能直接被殺掉。在這個情況下,他就打算冒險了。思想經過三天鬥爭,十三號下午答應,之後就正式當都督。他是經過三天艱難的思想鬥爭才實現轉變。這種轉變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原因。主觀原因就是他的愛國思想,客觀因素就是革命黨人恩威並用,努力爭取他。

  南都:有個說法,這和黎元洪軟弱的性格可能也有關係。

  蕭致治:對,剛才說到,因為他出身比較卑微,千辛萬苦才弄到一個協統當。當了協統之後,他一個月的薪俸是五百兩銀子,這在當時來說非常多了,他當學兵的時候才八兩銀子啊。再一個,他在武昌周邊買了很多地,也有很多房產。如果當時他被殺了的話,那就什麼都完了。要是跟革命黨走,那至少可保命,說不定還可能扶搖而上。所以,黎元洪出來,是各方面因素影響的結果。革命黨人做黎的思想工作,主要是蔡濟民。他是黃陂人,又是革命黨中的骨幹和黎元洪是同鄉。蔡濟民也是個好好先生,是共進會中很有修養的人。他當時和黎元洪的關係非常好,給黎元洪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起了很大作用。

  南都:那麼對於辛亥革命來說,推舉黎元洪出來當都督,到底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蕭致治:這個問題也是說法不一。由於二次革命前後,黎元洪屠殺革命黨人,後來有些革命黨人覺得把黎元洪推出來是「革命中最大的錯誤之一」,弊大於利。但是平心靜氣來說,黎元洪出來,還是有很多的好處的,也可以說是利大於弊的。首先是穩定了軍心。因為當時武昌起義主要是士兵,一般的估計,在 17000人左右。真正通過革命黨人思想工作,堅決站在革命一邊的有5000人;堅決反對革命,也就是旗兵,不到1000人;中間的大頭是群眾、普通士兵,他們沒有革命思想,哪邊強就投靠哪邊。黎元洪出來之後,由於他有威信,又是一個厚道的人,特別是對中下層部隊軍官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樣就爭取了很大一部分人。另外,對穩定民心也有幫助。在當時來說,領袖的威信是很重要的。如果是一個誰都不知道的人出來當領袖的話,別人根本不知道你的底細,也不會擁護你。而黎元洪一出來當都督,貼出安民布告之後,來看布告的人擠滿了街。這些都說明,黎元洪出來對穩定群眾心理有很大的作用。再就是他出來後,對清朝是個沉重的打擊。為什麼?因為當時清朝的新軍只練成了14個鎮(師)、18個混成協(旅),不管是旅長也好、師長也好,都是屈指可數。黎元洪倒向革命,對清朝無疑是個很大的打擊。再一個,因為黎元洪懂英語,他和國外有一些聯繫。武昌起義之後,剛開始消息是封閉的。當時漢口住了很多外國人,他們只能在漢口江邊眺望武昌的情況,對於城裡的底細並不清楚。局勢緩和之後,漢口就有外國記者過來採訪黎元洪,問他是什麼派。當時黎元洪不敢答,湯化龍在一邊就說,我們是民主共和。他們一說到民主共和,實際上就爭取了一些外國人的理解。只幾天的時間,外國勢力就宣布保持中立。至於黎元洪,外國記者用英文問話時,黎元洪能用英語回答。所以說,他對爭取國際上的支持,也是起了作用的。可以這麼說,因為黎元洪出來,穩定了軍心、民心、打擊了清朝統治,又爭取了外國的中立,這樣湖南、陝西、江西等其他各省才能相繼起義。更值得一提的是,黎元洪還寫信給他的老師薩鎮冰,對於爭取海軍起義起到關鍵作用。如果當時薩鎮冰的海軍攻打武昌城的話,就形成海陸軍夾攻,後果不堪設想。所以黎元洪的功勞還是很大的。

  南都:那他出來以後的表現怎麼樣呢?對革命有沒有幫助?

  蕭致治:他出來之後呢,首先是穩定了武昌起義的部隊。10月18號開始,漢口就開始打仗了,一直打到11月27號,也就是漢口、漢陽保衛戰。當時儘管黎元洪沒有上前線,但很多工作都是他主持的,很多指揮官在黃興沒來之前都是黎元洪指派的,甚至黃興來後也是這樣。總體來說,他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畢竟他是有軍事經驗的,當然光有軍事經驗還不行,他還有軍事思想。

  屠殺黨人有罪

  黎元洪的行徑引起了湖北乃至全國的憤慨。不管怎麼樣,張振武罪不至死。他有問題,完全可以按照法律程序來處理他嘛。

  南都:黎元洪和革命黨人的關係是什麼時候開始惡化的?

  蕭致治:1912年初發生了幾個大事。首先就是2月的「群英會事件」。這件事的矛頭本來不是對著黎元洪而是對著孫武。孫武是武昌起義「革命三武」之一,起義之後當了軍務部部長,便開始脫離群眾,群眾對他非常不滿,所以「群英會事件」一個主要內容就是「倒孫」。實際上,事件中並沒有殺什麼人,黎元洪在處理時還是比較平和的,但事件過後,孫武撤職了。張振武

  和蔣翊武也都不當軍務部的次長,這就把革命黨人排除出了決策高層。第二個事情就是,7月份有批革命黨人要搞湖北第三次革命,因為武昌起義之後,沒有給參加革命的軍官適當的安排,他們非常不滿。這一次,黎元洪採取了殘酷鎮壓,把一批革命黨人殺了。從這個時候開始,他對革命黨人就大開殺戒。

  南都:張振武之死也算在他帳上吧?

  蕭致治:對。武昌起義之後,剛開始主持軍政工作的主要是張振武和蔡濟民,這對於穩定局面是有功的。但張振武非常粗暴,對黎元洪特別不客氣。他曾經在軍務部組織過一支衛隊,不論他出行還是回來,都是前呼後擁,威風凜凜。經過黎元洪辦公室門口時,他的衛隊都是耍刀弄槍、耀武揚威。這些事情都引起黎元洪的不滿。三四月份時,張振武在湖北軍政府財務司里拿了一筆錢到上海買武器。買了武器之後,他分成兩批,一批運回來,經檢查好多都是廢品;另一批,沒經過黎元洪的同意就運給山東,支援山東的北伐軍。不僅如此,張振武還拿著買武器的錢在上海吃喝嫖賭。這些事有人報告黎元洪,黎元洪就要查張振武的帳。張振武拍著桌子說:「是我把你扶起來的,你要查我的帳!」類似的事情不止一次,兩個人的矛盾越來越激化。本來黎元洪想調虎離山,請袁世凱把張振武調到北京,讓他當袁世凱的總統府顧問。但張振武不安於當一個不做事的顧問。開始袁世凱叫他到東北去當邊防使,去保衛邊疆。他向袁世凱要錢,袁不給,這樣就沒弄成。後來又任命為內蒙古墾邊使,但也搞不到錢。最後回到湖北,設置了辦事處,黎元洪給了點錢。張振武帶著大批人再去北京。這時,黎元洪就派人和袁世凱協商,要袁世凱暗殺張振武。張振武8月10號到達北京,到8月15號晚上,袁世凱根據黎元洪的要求,沒審訊就把張振武殺了。黎元洪的行徑引起了湖北乃至全國的憤慨。不管怎麼樣,張振武罪不至死。他有問題,完全可以按照法律程序來處理他。後來,黎元洪通過饒漢祥弄出了張振武多少條罪狀。這個事情雖然袁世凱把責任都推給黎元洪了,但他還是想通過這個事情收服黎元洪,為自己所用。

  維護共和有功

  他有功,除了辛亥革命中首義有功之外,袁世凱稱帝的時候,他堅決抵制,堅持維護共和體制。再到張勳復辟時,黎元洪還是馬上發表聲明,表示維護共和。

  南都:他和孫中山的關係怎麼樣呢?

  蕭致治:有一個資料說,1893年孫中山在廣州行醫,黎元洪在廣甲艦當管輪。艦上有士兵病了,黎元洪就請孫中山上艦看病。兩人就這樣見過一面,但並沒有深入接觸。第二次,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當了大總統,黎元洪當選為副總統,兩個人也沒有見面。直到孫中山辭掉大總統後,1912年4月初,黎元洪邀請孫來武漢訪問,並熱情接待了孫中山。孫中山、胡漢民都非常肯定黎元洪的功勞,稱讚他為「民國第一偉人」。最後到了1924年,孫中山應馮玉祥邀請,到北京商談國事,路過天津。黎元洪在天津招待了他。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去世,黎元洪在家裡設靈堂供奉孫中山。應該說黎元洪從開始接觸到孫中山去世,他對孫中山始終很尊重。

  南都:黎元洪與同盟會的關係是怎樣的?

  蕭致治:辛亥革命之後,革命黨上層想拉黎元洪一起把革命進行到底,曾在1912年3月同盟會公開時,選黎為協理,和黃興並列。南京臨時政府成立的時候,孫武曾到南京活動,想當陸軍次長。但是黃興認為孫武資歷不夠,讓另一個湖北人蔣作賓當了次長。孫武由於個人願望沒有得到滿足,就組織了一個民社,擁黎元洪當領袖,與同盟會分道揚鑣了。民社實際上是袁世凱的御用黨,但都是打著黎元洪的招牌。

  論起黎元洪的功過,關鍵還是在二次革命。袁世凱鎮壓革命黨人,革命黨被迫起來反袁,黎元洪實際上是這兩個對立派別之間的第三勢力。但是黎元洪因為張振武事件與湖北的革命黨人鬧得水火不相容。到1912、1913年時,湖北大部分革命黨人都被黎元洪殺了,估計殺了有一萬多人。這些人裡面,不能說沒有流氓地痞土匪,但不管怎麼樣,湖北的革命黨人差不多被殺光了。我認為黎元洪最大的罪過就在這裡。總的來說,黎元洪和革命黨人上層的關係不錯,和湖北革命黨人關係特壞。

  南都:他為什麼會幫袁世凱鎮壓「二次革命」呢?

  蕭致治:因為袁世凱既有軍隊又有手段。黎元洪認為袁世凱是唯一的能人,覺得只有他才能統一中國,使中國富強。第二,當時黎元洪跟革命黨人的關係鬧得很僵了,他殺了那麼多革命黨人,革命黨人是不可能原諒他的,他要想保住自己的話,只有投靠袁世凱,在袁世凱的庇護之下,才能保全自己。再一個就是他對當時的力量對比的估計。他覺得袁世凱力量占絕對優勢,革命黨人根本不是袁世凱的對手。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跟著革命黨打袁世凱,他可能會和革命黨人同歸於盡。而且他當時也相信袁世凱不會做皇帝。所以他當時就堅決站在袁世凱一方,殘酷鎮壓革命黨。

  南都:這麼看來,黎元洪確實是一個難以蓋棺定論的人。

  蕭致治:沒錯,他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為了保命,可以犧牲革命黨人。但是他也有維護民主共和的原則———他擁護袁世凱不是無條件的。當時有外國記者明確問他,袁世凱想做皇帝,你怎麼還跟著他走?黎元洪就說,我相信袁世凱不會做皇帝。假如袁世凱稱帝,我也要起來打倒他。果然,袁世凱稱帝後,冊封黎元洪為武義親王———當時封王的就他一個人,但是黎元洪堅決抵制。袁世凱逼他接受武義親王封號,黎元洪堅決地說,如果再逼他,他就一頭撞死。後來張勳復辟,黎元洪也堅持抵制。袁世凱死了之後,黎元洪當了總統,段祺瑞擔任國務總理。但是實權還是掌握在段祺瑞手中,他當時並沒有太大的力量。雖然如此,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還是做了些事。具體來說,當時國務院各個部的部長,開始的名單裡面都是親段祺瑞的,黎元洪說不行,要把南方革命黨人引進來。結果九個部中孫洪伊、谷鍾秀、張耀曾、陳錦濤等部長是革命黨人。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南方都市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708/21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