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 港台娛樂 > 正文

張栢芝離婚之後曝光激增 原來竟是虛假繁榮


張栢芝(資料圖片)


  一部電影片酬1500萬、一首單曲被大陸公司開價過千萬、演出商許以每場800萬出場費開個唱……

  離婚後的張栢芝工作量激增,事業似乎更加紅火,身價也被一再推高。然而業內人士卻認為,她頻繁曝光的背後,卻有著大躍進式的虛假繁榮的危險,接下來的演藝圈之路,張栢芝得悠著點走。

  繁榮表象

  離婚後頻繁亮相 身價暴增

  宣布離婚消息後,張栢芝接下了大量的工作。據港媒報導,目前她的片酬高達1500萬,成為香港近年身價最高的女星。她的曝光率也激增,頻頻在大陸亮相,參加各種商業活動,一個月之內不下5次。

  張栢芝經紀公司總裁余毓興日前稱,張栢芝最新錄製的單曲《曾經》,被大陸某公司以超過千萬的巨資購買。

  同時,有大陸演出商以每場800萬邀請張栢芝開個唱,已經超過了市場身價最高的天后王菲(每場650萬),不免令人震驚。

  余毓興接受媒體採訪時,承認確實曾接到演出商的邀請,「我們希望今年柏芝以電影事業為主,加上她目前的狀態我們覺得還不適合,所以就沒有談成。演唱會我們計劃明年再做,要做也是全年的巡演。」

  業內分析

  重新塑造好形象 過於著急


  按照目前的情勢看,離婚並未影響張栢芝的人氣,反而身價倍漲、財運亨通。

  然而,有業內人士指出,這只是表面上的「虛假繁榮」,張栢芝為了重塑形象,使用了「娛樂大躍進」的方式來造勢,這對她的事業發展沒有幫助,反而會使她的形象價值貶值。

  娛樂策劃人田金雙分析說,張栢芝至今經歷了兩次大的演藝危機和家庭危機,即「艷照門」和離婚。

  在離婚事件中,她與謝霆鋒從相互指責到最終簽下合約、公布離婚,持續數月,「艷照門」發生後苦心塑造的好形象再次遭到損傷,所以此時她面臨再包裝的問題。

  張栢芝的團隊為她設計了四步走,第一步秀母愛,塑造有大愛的母親形象;第二步秀堅強,將自己打造成一個遭遇離婚劇變仍然獨立、堅強的女性;第三步是公益牌,就是最近媒體報導的她幫拾荒老太太撿瓶子;第四步扮天后,要把她打造成王菲那樣的「女神」。

  「前幾步沒問題,但是扮女神就太著急了,給自己打上天價的標籤,力圖短期內迅速淘金,其實會欲速而不達,是一種過度的娛樂消費。」田金雙說。

  不被廣告商看好 沒有代言

  香港資深經紀人安豐認為,張栢芝離婚後,看似露面的次數多了,但也僅限於表演和走秀的層面,新上映的電影《無價之寶》票房成績平平,廣告代言方面也一個沒有。

  其公司迫不及待放出的各種「天價」消息,在業內來看,可信度不高,意在為張栢芝造勢。 「況且只是接到演出商邀請,並未真正成行,這麼早就放出風聲,顯得有點急了。」安豐說。

  娛樂策劃人田金雙也認為,離婚對張栢芝的影視工作影響不大,但廣告代言肯定會減少。 「如果廣告商找一個有很多爭議話題和負面新聞的明星代言,會失去相當一部分消費者。」

  而離婚後的張栢芝之所以受到一些大陸商家歡迎,能被這麼多走秀、開業等商業活動邀請,田金雙認為,這是因為這個市場比較急功近利,明星不管是有緋聞還是八卦,只要能爭取一時的眼球都會被考慮邀請來站台。但是廣告商不一樣,他們要對自己的產品營銷負責,要的是商業利潤,而不是單純的造勢。

  ■給她支招

  有了作品再說其他


  資深媒體人文宇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張栢芝要想從負面話題中掙脫,還是需要有足夠好的影視作品,而不是靠公司虛張聲勢的造勢。「等到真正拿出作品的時候再出聲,公眾都看得見。天天說自己身價有多高,自己是女神,這種自賣自誇式的自我推銷,總會招人煩的。」

  田金雙認為,張栢芝及其公司應該再理性一點,要明白復出後可能會有一些成績,但未必能達到預期的高度。可以有適度的娛樂營銷,但不應該進行過度的炒作行為,不然容易令公眾厭煩,適得其反。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法制晚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11/0909/218844.html

相關新聞